陈巧茹工作坊里悬挂着几幅字画、一件川剧表演戏服、一台办公电脑、一个茶桌,大荷花水缸的书架 上放着一些书籍和她表演时的照片,乍一看略显简单朴素,细细品味又会觉得典雅韵味,这是她的工 作室弥漫的印记,也是她本人给人的直观感受,又恰恰符合了她的自己人生态度——
“不求昙花一现, 但愿持久弥香。” |
身怀技艺 责任使然 尽管川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它的传承和推广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贵在传承、难于创新。”陈巧茹在总结当前川剧所面临的问题时说,新一代的改善工作者必须要创新,从剧本到舞台呈现、服装、舞美、灯光等等都要创新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一个没有变化的东西,没有人会看。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的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之后,深感责任重大的陈巧茹近年来开工作坊传授技艺,还亲力亲为自己出资到各地推广川剧艺术,组织策划演出团队到学校、社区讲课、演出。她还与媒体合作,探索出一种“快闪秀”以新媒体的形式进行川剧的推广。她认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孩子要首先要认识川剧开始,有了接触之后,才能谈得上喜欢川剧、热爱川剧。 |
||
天生丽质 自琢美玉 出生于表演世家的陈巧茹1979年开始学艺,师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光茹,工花旦、青衣、武旦。她扮相俊美,功底扎实,善于运用川剧唱、做、念、打传统程式刻画人物形象,是一位出色的全能型演员。这些年来,陈巧茹收获了多项荣誉和奖项。此外,她还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的代表性传承人,由她主演的剧目多次到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三十年多来,川剧的发展有起有落,可陈巧茹对川剧的热爱一直未改变。在她看来,川剧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喜欢,而爱上川剧,因为爱上川剧,而执着下去。”在这当中,她看到了川剧的辉煌时期,也经历过传统文化的低谷,然后这种热爱从没有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动念过。也正是这种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的坚持不懈,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不断获得肯定,观众群体小到几岁,大到九十多岁,且不分性别和年龄。 |
执念艺术 兼爱生活 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现实生活和艺术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冲突。而在陈巧茹的理念中,艺术和家庭 生活并不矛盾。“我可以坚持的自己的工作和艺术,也同样会兼顾家庭。”陈巧茹坚定地说。因此, 她选择在既定的年龄段选择了结婚生子。 做了母亲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则是陈巧茹最多考虑的。这些年来,即使再忙陈巧茹也会抽时间陪家人 和孩子。陈巧茹认为对待孩子就和朋友一样,要多交心。她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诠释追求和坚持,“你喜欢做什么,你的爱好是什么不要丢掉,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才会感受人生的乐趣。” |
四川艺术网:您怎么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川剧艺术? 陈:其实我从还没来到这个世上时,就已经受到了川剧艺术的熏陶了。因为父母都是演员,小的时候我是在戏院长大,经常看到表演。记得最早的时候看的是样板戏,到了之后喜欢上了传统戏 ,就觉得戏服和戏装很漂亮,再后来从事艺术成为了一种喜好和梦想,而我也如愿走上了这条道路。这些年川剧的发展我亲身目睹,见证了辉煌也经历过它的没落,但热爱就是这样,不能说它衰落了就不爱了,好了又重新爱。只有一直坚持走过这些岁月,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味。对我而言,川剧是生命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川艺术网:那么这些年来,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您一直走下去? 陈:因为喜欢,而爱上川剧,因为爱上川剧而执着下去。这些年来川剧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90年代初期,传统文化是比较衰落的,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唱戏了,剧院里的很多师兄师姐迫于生活的 压力从事了其他职业。我也很奇怪当时我甚至都没有动过退出的念头,生活有压力时,我就用业余的时间去表演、卖些服装挣钱,但自始至终,始终把川剧表演放在生活里最重要的位置。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认准了的事情就要一直做下去,我喜欢川剧,就要做这个,其他的事情会不开心,只徒增烦恼。而且在艺术这条路上,我不愿意做昙花一现的人,要做就要做到持久弥香。 四川艺术网:三十多年的川剧的生涯当中,您有哪些深刻的体会? 陈:其实我对很多事情的感触都是分阶段的,就比如表演,最开始我喜欢演一些漂亮又好看的角色。对表面的新鲜感消失过后,我又开始学习从不同风格和角度来塑造角色。再之后,我会考虑怎么样传递出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怎样从小见大,把艺术性还要有思想性结合起来。另外,就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一个演员在创作一个角色时,要绝对是思想很活跃的,用四川话来说便是,艺术不能太“温”,就是要激情要创造,有很多新的想法,要有不同的体验。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几乎每一年都要出国演出,一方面是推广川剧艺术,另外还能在一次次异国他乡的巡演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表演。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可能很多人的一生有一条固定的流线,从出生、长大、读书、恋爱、结婚生子、一直到老。然而对我来说川剧给我带来了另外一种生命,从中能体会到杨贵妃、卓玛等各种各样的角色,每塑造一个角色就是一次生命,从他们的人生丰富自己的人生,从他们的喜怒哀乐来感受自己的人生,所以说我的川剧人生是千变万化的,是自己的第二生命。 如今我的川剧表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回顾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也很庆幸自己在年轻时追随了自己的梦想一直走了下去。因为喜欢,我在戏剧中找到了很多乐趣,也希望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传递给更多的人。 |
四川艺术网:作为一名成功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您对年轻的群体有什么建议? 陈:年轻人首先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人生的乐趣,这个兴趣点如果再能和事业结合起来,那便 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另外一方面,我认为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有很多值得探索和发现的地方,年轻人应该多关注下本土的传统文化,文化工作者更应该带有一种使命感,把本土的文化发扬光大。 |
|
不求昙花一现,但求持久弥香
——对话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 □ 文/麻亚东 图/黄博 四川艺术网:现在川剧的传承遇到了哪些问题,您认为应该怎么做? 陈:最近几年,川剧度过了最低谷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欢川剧,但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创新,有句话叫做“贵在传承、难于创新”,新一代文艺工作者必须要创新,而且这种创新不只是单一的,而是从剧本到舞台呈现、服装、舞美、灯光都要创新,要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只是要记得,所谓的创新也不是乱创新,戏曲是一种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等多种表现手段以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要了解基础后才能创新。就像一个孩子要先学走,再去跑,戏曲也一样,应该是一步一步地才会稳定和扎实。 另外,在川剧的推广上也要下功夫,用新的传播形式,让大家来认识和接触川剧。这也是一种创新,传统艺术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要有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去做推广,才是当代从业者应该要考虑的。现在社会物质丰富,特别是孩子们有着太多的诱惑,只有让他们先认识、接触到川剧,才能谈得上喜欢和热爱。 四川艺术网:您是怎么平衡家庭生活和艺术工作的? 陈:生活和工作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我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工作之外也会处理好家庭生活。我在该结婚的年龄结了婚,后来有了孩子,做了母亲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则是考虑最多的事情。孩子就是朋友,要多交心。现在网络时代,信息太繁杂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堵,只能疏。可以这么说,学习、工作、结婚、生子……都是分阶段的,不用太多担忧和顾虑,在每一阶段做好每一段的事情,工作很累回到家就好好休息,有了家庭的温暖再继续更加用心的工作。 |
快问快答 Q:最想与谁合作?A:徐棻、魏明伦。也是自己最尊敬的两位。 Q:对您影响最大的一部戏? A:《四川好人》 Q:不喜欢什么样的表演? A:最受不了木讷,表演需要感性需要激情。 Q:今年希望做什么事? A:再创作出一部好剧。 Q:最喜欢别人怎么称谓自己? A:现在最喜欢“川剧传承人”这个称谓。 Q:近来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 A:没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和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