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7年5月26日15:00时
展览时间:2017年5月26日-6月17日
展览地点: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锦江区三圣花乡·水杉路317号)
李兵,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山水画会名誉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美协顾问,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院长。李兵独立探索提炼出的新皴法——“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冷暖对比烘雪法、色墨互补托雪法、积水积墨现雪法等,填补了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空白,开创了冰雪山水画新境界,成为中国水墨雪山画体系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
前 言
本次“雪韵风光”展览的作品,是李兵先生在参悟雪山内在精神和气质的基础上,体察传统美学的真谛,将宇宙、时空、社会、历史、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融进了创作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画雪山的写意精神。
中国西域雪山气势磅礴,集空旷、雄奇、博大,是中国西部地区一种让人向往和敬畏的自然景象,也是令古往今来多少艺术家心动神往,并用笔墨礼赞的天堂。在当今的中国画坛,表现高原最多的一定是李兵,是画坛水墨雪山画的坚守者,是用丹青讴歌高原雪山的深情歌手。
北宋以降,古代画家们付出了极大努力,却仍然未能突破山水画的基本形式和技法;民国大家经过多年的探索,才慢慢摸索出了“积墨法”,将“光影”引入山水画。
艺术家李兵先生,汲取前人笔墨精华,搜尽西域雪山奇峰,经历数十年艰苦努力,把古己有之的干笔皴擦手法与特殊技巧结合起来,摸索出了一套水墨西域雪山的画法,创造出了新的技法——“块斧劈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开辟了水墨山水新的境界。加之他勤于精研古人笔墨意蕴、善观自然变化,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境界高远,而且充满了国粹“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是继承传统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典范。
因雪山而绘画,因画雪山而成画坛名家,这是雪山对故慕者的馈赠;因画雪山而破画技上的难题,因画雪山而弥补了画史的缺陷,这是李兵在绘画上的贡献。 李兵在漫长的时间里,钟情地画雪山,建构了水墨高原雪山的全新图式与表现技法, 可谓独一无二。
李兵钟情于水墨雪山, 当然不是他作为雪域高原的一个匆匆过客的好奇所然,也非是对远方奇异山川的文化想象的结果,而与他的人生经历,深刻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更重要的是雪山雄奇傲然、 冰清圣洁的品质以及高原人的坚毅与超然的性格给予了他精神的惠泽与心灵陶养。在他的眼里与心灵中, 雪域高原的自然山川以及高原人的性情是充满精神震撼力的。
长期以来, 水墨冰雪山水是一个少有人渉足的领域。西部雪域高原的自然山川形象更多出现在中国的艺术图像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的事,一些艺术家如吴作人、董希文、司徒乔等人分别走向青藏高原, 创作了一批表现雪域高原风土人情、 自然山川的作品。 但是,这些作品多为写生性质的油画,而中国画中一直少有以高原雪山为表现题材的作品。更少有着重以高原雪山为创作母体, 持续地创作出表现西域雪山风光的画家。
而李兵近二十年来,一直以西域雪山为表现对象, 开创了前无他人的“水墨雪山”画法, 将高原雪山的自然之形与气质通过笔墨形象而直观地塑造出来,让人在艺术中领略雪域高原壮美瑰丽的景色与庄严、高贵、圣清的美学品格, 成为名副其实的雪域高原的忠实歌手与形象代言人。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具有开拓性的创造与突破。 因而“水墨雪山”画法第一人的称谓,对于李兵而言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