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迟阿娟个人摄影展

  • 2016-08-23
  • 四川艺术网
  • 分享:


策展引言

陈建中


  承蒙四川摄影家迟阿娟的邀请为她这个8年前开始,历时四年的拍摄震后蓥华镇海会堂项目选片,实为不易之事。


  话说不易,第一是因为我人不在成都,而且因为时差的关系,很多选片沟通都要在日和夜的交错下进行。第二,虽然我到过成都,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蓥华镇,对海会堂没有一个具体的体验感受,特别是它的震前震后对比,而且我对大慈寺的展览场地也无法实地策划。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对佛教本身没有很深的了解。


  幸运的是,这个展览得到了四川艺术界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大慈寺觉能师父的邀请。


  这里展示的所有作品,都是海会堂泥塑罗汉在地震后与被毁坏庙宇的互动再现。这些被毁坏的罗汉塑像和庙宇本身已经很难保留地震前的叙事设计,但我可以想象当初的罗汉阵列以及安排的故事性折射着融合宗教和社会传统理念的教化。这些泥塑佛像和罗汉,在色彩和造型上虽然有点“艳俗”,但这恰恰把本该神圣高大令人生畏的神像演化为貌如常人的生活角色,他们的喜怒哀乐似乎也映照着常人的情感体现。作品的彩色呈现有助于还原归于日常化的神性,以神性的故事情节感动人性的回应。


  取名“心•镜”源自于佛教术语“心镜”的启迪。 “心镜”之说出自《圆觉经》卷上,意指清静之心,“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虽摄影镜头极目所望皆残骸,唯摄影师洞悉世事之眼光,洗涤伤心,镜取之相照明心。

作为新闻界的资深摄影人,迟阿娟的职业天性决定了她把摄影作为一个记录的媒介,而不只是作为累积创作素材的工具,既注重光影和构图的瞬间抓取,也更加在意瞬间画面的故事情节和构成。摄影对于她来说,通过镜头看到和框取的就是她希望表现和讲述的,既是她对于摄影这个光影艺术的瞬间把握,也是个人经历和世界观的瞬间观照。


  作为摄影家的女性,迟阿娟不仅能敏锐捕捉瞬间,更能敏感体察细腻的隐喻情节。她的这组作品不仅在光影构图上做到了完美的选取,更主要的是,通过利用那些泥塑主体以及背景的摄影取舍,在照片这个平面形式再现上去重构原来的立体场景故事情节。这些倒塌的罗汉和震毁的庙宇在她的作品里已经不是对于地震破坏的记录或者重述对象,而是她通过这些被拍摄主体和场景的互动构图叙说自己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感悟,一种把观念叙事和记录叙事完美结合的视觉呈现,用记录摄影的通俗形式生动讲述生命意义的永恒话题。


陈建中

2016年8月18日

于美国芝加哥



生死幻象

刘家琨


  我是在闹哄哄的酒吧里从迟阿娟手机上看见这些照片的,当时惊了一下。平时和她往来不多,而那天却当面责备了几句,我说她把这样的好东西藏了那么多年,只在手机上划拉给人看,不管什么原因,都是某种轻慢——她说这个展览因我而起,我想就是因为这个吧。


  再看这组图像,我的感动依然:这些护持佛法救渡众生的罗汉,正是由于一场灾禍才得以偎倚私语,更是因为行将灭寂才活生生的欢笑起来;这些假中真,这些死中生,这些土归土,这些嘈嘈切切层层叠叠的世间幻象,真的把我震撼到了。

       

  祝贺迟阿娟。

     刘家琨

                        2016.7.20



展览自序

迟阿娟


  因为刘家琨老师的一句话,因为与大慈寺觉能师父的遇见、因为华润雪花的支持,、因为我遇见的朋友们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正是这种机缘,让我把这不愿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重现打开,得以在大慈寺呈现


  2008年8月31日午后,当我在烈日下在莹华镇被一个画面模糊了双眼又摔了一跤后,我带着泪水汗水走进古树掩映的海会堂, 被数百个残缺不堪、或坐或立或卧或交头接耳或闭目或微笑或托腮静思的各具情态的罗汉震住了,没有众生来参拜没有烟火的残垣断壁的海会堂是如此的静谧,午后的阳光透过没有瓦片的屋顶的椽梁让数百各具情态的罗汉是那样的别样,泥土塑造的的罗汉在地动山摇后三个月后和的日晒雨淋后斑驳陆离,我犹如走进一个开放的巨大的雕塑展场。

他们在这寂静的残垣断壁的寺庙里与我这样一个突然闯入者在交流着什么, 

 

  静下来的我穿行在坍塌的罗汉中,当我镜头对准他们时,这些残破的罗汉仿佛是与我诉说着只有才能互相听得懂话语,在我的眼里,他们是有生命的。


  此后的4年里,我常来看他们,每次来他们的形态都发生着变化……


  晋·无名氏 《正诬论》:“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


  记得第一次看罗汉是小时候去新都宝光寺看500罗汉,我的印象和记忆只停留在从一个起点数罗汉,记不清数到多少,然后数重数错,再重新继续数着, 而海会堂以如此形式呈现在我面前的众罗汉把我震住了


  一直不愿打开这些尘封的记忆,,因为有说不出道不明的原因,这组影像每个人有每个人解读和理解,他们只是我在特殊的时间和特殊的心境下的一种记录,我不懂佛,但我似乎又从中悟出了一些东西,看明白了一些事情,尔后我的心态也更加平和无争。我无法将这组影像上升到宗教艺术哲学的高度,但我知道心存善念,总会与美好相遇!


  珍惜感恩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美好的遇见!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show/20160823/19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画意崇州
  • 蜀韵流阁——冯学林书画展
  • 陈坚艺术年表
  • “诗意山水 五彩巴中” 大型摄影 美术 书法展(摄
  • 回忆息翁遗作书法展将于2016年7月9日在四川省图
  •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版画毕业作品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3110
  • 邮箱/mail:scysw@zgscys.com
  •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