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非遗文化推杆:流淌在血液里的尚武精神

  • 2016-06-14
  • 中国绵阳新闻网
  • 羌族非遗文化推杆:流淌在血液里的尚武精神
  • 加入收藏
  • 分享:

   

“推杆”现场

   碉楼脚下,彩旗迎风。在北川羌寨的巷子里,两个身着羌服的男子正在进行一场力与力的角逐,一人紧握长约3米,手臂粗细的木杆一端,将木杆挟骑于两腿间,严防死守;一人紧握木杆另一端,用力前推,加紧进攻。攻守双方步步为营,互不相让……“这就是羌族推杆,经过成千上百年的锻造、洗礼,传承至今,是羌族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羌族推杆传承人陈仕琼指着正在比赛的两人向记者介绍。


  老少皆宜的尚武传统


  羌族推杆,羌语称“吾勒泽泽”。推杆流传至今,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还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羌族推杆》在全世界观众前惊艳亮相,—位身着羌族服装的男演员肩扛木杆,木杆两头挑着藏青色羌族服装的女演员在空中旋转,不时变换着阵形,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高难度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被誉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体育元素结合得最美的节目,羌族推杆将羌族文化带向世界,尽显川人风采。


  据陈仕琼介绍,《羌族推杆》曾连续在全国第六届、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斩获金奖,被民运会指定为表演项目保留节目。推杆是羌族全民体育活动,青年妇女乃至孩子都能参加比赛,在两个人力量技巧的较量中,不但具有娱乐性,而且承袭了“尚武”、“尚力”的羌族风尚与精神。


  创新求变的传承形势


  “5·12大地震后,由于羌族人口锐减,推杆的传承与发展形势岌岌可危。”陈仕琼提及推杆的传承问题忧心忡忡,“传统文化几近消失,羌族推杆作为羌族体育的典型代表,学习的人却越来越少,”陈仕琼告诉记者,羌族推杆作为羌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种种阻碍,震后羌族推杆传承人的缺乏、现代体育的冲击、内流外入的人口影响、羌族推杆展演出现过分商品化苗头、对羌寨的过度开发导致推杆文化原生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影响羌族推杆传承发展的具体因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了当好推杆传承人,陈仕琼下了不少工夫,他没事的时候就会和村里的小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玩推杆游戏,讲羌族文化活动的故事,引起他们兴趣,在学校和艺术团大力推行推杆,使年轻一代不忘传统古老精神和传统文化。


  链接


  羌族推杆是羌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是两人或多人之间力量的较量,以一根长约3米,手臂粗细的木杆为器,一人紧握一端,将木杆挟骑于两腿间,作为防守,进攻者握着另一端用力前推。攻守双方面面相向,木杆保持水平线,不能上下摆动或突然猛推。进攻方将防守方推出两尺开外的界限就算获胜。以击掌五次为一个攻守回合的时间,实行五局三胜制。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onOnline/20160614/27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东方活龙" 泸州雨坛彩龙 千年龙乡最耀眼的明珠
  • 解析常德“非遗”名录 国家级非遗项目7.3个
  • 非遗中心简介
  • 诗词的“申遗”保护与创新并不矛盾
  • 发展传统民间游戏需要新的文化空间
  • 关键字推杆非遗文化羌族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