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雕,以产于“中国石雕之乡”——浙江省青田县的青田石为材料,雕刻而成工艺品,人们称赞青田石雕是“在石头上绣花”,造型秀美,技艺精湛。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璀璨明珠,青田石雕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
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现藏于浙江博物馆内的青田石雕小卧猪,是六朝时期的殉葬物,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之风貌。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龙泉双塔内发现有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从佛像造型可以看出,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
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划和复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并多次参加诸如巴黎赛会、巴拿马太平洋赛会、美国圣路易博览会等国际性赛会。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身艺术特色的中青年石雕艺术家,他们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新意的佳作。如著名石雕艺术家张仕宽的《葡萄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还有很多石雕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经济价值,其精品曾多次被选作国家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有的在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中获奖,有的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石质】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雕艺精湛,更因其原材料——青田石的名贵。青田石是中国名石,曾有诗人赋诗赞誉青田封门冻石:阅尽封门亿万春,修成正果赛黄金。女娲遗石今犹在,玉洁冰清似佳人。
青田石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叶蜡石”,色彩丰富,光泽秀润,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可雕性极强。其中丰富的色泽更是青田石不可忽视的特点,青田石几乎把自然界所有的色彩都容纳其中,从而呈现出青、白、黄、红、棕、紫、绿、蓝、黑、花等绚丽的色彩。价逾黄金的灯光冻;色如芳兰,适于奏刀的兰花青田;质地细腻,行刀脆爽,能尽得笔意韵味的封门青;黄色艳丽,质地纯净的黄金耀;包裹棕色外壳,内含青黄冻石的龙蛋奇石。用青田石雕制的作品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
【工艺】
青田石雕工艺复杂,以镂雕见长,圆雕、浮雕兼而有之。根据不同的对象充分运用凿、戳铲、刨、镂、雕刻、刮、钻、刺、锉磨等工艺。精雕细刻而不留刀痕,追求光洁。
青田石雕作品创作离不开传统的凿法,掌握凿法是创作青田石雕的基本功。所谓凿法就是右手握住凿瓮下部,凿柄头顶在右肩软窝。左手拿(或按)住坯料,凿身搁在大拇指上,以左手拇指贴近右手作为支撑点,通过右肩的向前摆动,用身躯力量一下一下地将凿向前推进,同时用砍凿敲打粗坯,左手捏凿,右手拿榔头敲,轻重度适中即可。
凿口有方圆阔狭,凿法也各有特点。一般用凿规律是厚凿敲,狭凿镂戳,中、阔凿宜于铲刨,圆凿则专用作修凹槽。
敲是艺人雕刻的第一步,称作“敲坯”或“砍坯”。一般是将坯料放在地上,人坐在矮凳上,足掌前端踏稳坯料,左手捏稳砍凿,右手拿榔头敲,即“榔头砍凿凿打石”。敲坯一般用反凿,凿子的趋向是顺手势向前、向左,但不能向内敲,不然石屑会溅在脸、身或眼上,妨碍工作。还有坯料若有细裂纹,则不能顺着裂纹砍凿,应逆向裂纹用凿,以免坯料断开。
除敲坯外,其余用凿统称“戳”。3厘米以内的狭凿,大都作用于花果、山水、人物等产品的外部,叫“戳坯”,是打坯的第二步。然后继续戳去多余之外,减少体积,使雕件作品景物形体进一步地显现出来。戳的特点是吃石多,速度快,动作粗放,手势灵活,适应产品设计的凹结构;使其前、后、左、右的外形更加分明,是打坯的主要凿法。事件作品除敲坯时入坐在矮凳上、石料放地上进行外,其他操作的全过程,人都应坐在高凳上依凭工作台进行。
戳空产品的内部、纵深层次和景物后壁,称作镂。这段工序艺人称为作品“镂空”,是镂雕的关键手段,也是青田石雕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用的是两分以内甚至最小的狭凿,伸进洞道镂戳,先镂大洞后镂小洞,戳通洞壁。除了景物之间必须连带的以外,内部多余的石体都要戳掉镂清,达到立体中空,层次分明的效果,使作品达到空翻牢固。
铲是修坯的一种常用凿法。一般使用三分以上的阔凿,手推肩顶,吃石面大,力度也大,速度亦较快。一般作用于产品的外层、平面或较阔的部位。如底垫、雕件背面、石章及人物、动物类圆雕产品,其修坯以铲法为主。现在普遍采用半机械化,以磨光机、砂皮擦片代替凿铲,大大地降低了艺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艺人雕刻的工作效率。使用阔凿于平阔部位的修光称为“刨”。用力轻,吃石少,速度平稳严谨,只刨去产品表面薄薄的一层凿痕糙迹,使其平整光洁。精细处不要用肩窝顶,只需手臂运动。“刨”适用于磨光机或雕刻机小砂轮打不到的地方,或打过留下粗糙不平的痕迹。
【特色】
在风格特点上,青田石雕依形布局,取势造型,依色取巧,因巧施艺。特别是对天然俏色、透明白色的利用,对天然冰裂纹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在艺术上,构图丰满,富于装饰趣味,流露出江南的地方色彩。除了表现花卉、山水风景外,还有人物、动物。
青田石雕题材广泛,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大气之中不失精妙,工艺规范,自成一格。
1978年,青田石雕20多件新作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邓小平同志称赞《谷子》(倪东方作)“俏色用得好”,《骏马》(林耀光作)被选作国礼,赠送给朝鲜主席金日成。
1982年,青田石雕获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大奖。《高粱》(林如奎作)、《春》(周百琦作)、《秋》(倪东方作)3 件作品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4年,《千里雄风》(林如奎作)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5年,《葡萄山》(留秀山作)获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990年,《印章雕刻》(夏法起作)获第九届中 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2000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青田石雕作品《钟馗嫁妹》《万里河山》《居高声远》获得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