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建霞的审美理想大致可以说明,她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各种书体的把握与整合能力基础之上的。概括为以朴拙致大美,以痛快致高迈。所以,她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抑或是章法,都始终围绕这一理想展开。
齐建霞沉酣于书法艺已有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她初从谢季筠先生学,后入省书协与四川大学合办的书法大专证书班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奠定隸、楷、行书基础,加深了对传统的全面认识。兹后,得王铎草书浸潤,即因情性本蕴跌宕浪漫之致,故多所心会,灵苗启萌,终发于毫翰,书风为之一变。其笔迹灵动流畅,姿态、节律夭矫变化隐与舞会。近十余年来则旁涉篆隸,在用笔的遒劲浑凝、结字篇章气象的宏放上均有进境,并取得较多的创作成果,成为我省优秀的女书家。
“二王”以来文人行草尤其大草书的发展与篆隸之相通,既有汉末魏晋之间天然的遗续,但更有唐代张旭、颜真卿、怀素及宋代黄山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主动艺术立场的借古开新。孙过庭、黄山谷、傅山、刘熙载等前贤,对篆隸与行草书之间关系也多有闡述,但后之操翰者,若非在实践中深悟书理,则仍难有真解。齐建霞草书的可喜进步,亦可为一旁证。
对于齐书日后的求进,我以为如在字势奇正关系的处理、笔势曲直转折的互用、篇章夷险关系的度的把握上作进一步提高,或可更上台阶;而继续深入优秀传统与厚积人文素养,则更将有助于其书进入势韵兼佳、文质相济、朴雅交会的更高之境。我们相信,她会不负同仁们的期许!
——何应辉(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
建霞女史,蜀中女书家之翘楚。她的作品融碑纳帖,碑帖兼蓄,书风具朴茂,具灵秀,大气而不失秀雅。笔墨的涌动,彰显着她深谙传统笔墨技法功夫,一种刻苦的追求。古人言:“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及羲之及献之。”我希望她用这种勤奋的精神,孜孜以求,德艺兼修,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
在建霞女士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出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一是奔逸宕蕩纵横不拘的线型,在汉字单构及组合造型后将我们会带入一种金戈铁马的刚毅的审美感受。二是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把直、曲、弧、斜多种线型表现得劲涩挺拔如惊蛇入草。使人在其作品面前会细细咀嚼那种笔墨与宣纸双向运动过程中的粘合度与摩擦力。我觉得这点在书家看来会尤其重要。第三是作者是位非常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的书家,我们会在她近二三年作品中看到一些变化和提升。比如在用笔时的起与收、字与字的避让欹正关系上我们看到了精细与丰富。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草书作品才能昂扬和饱满而显得精力弥满。 草书是形而下和形而上相互交炽相互作用的一种书体。历来为书家所向往和喜欢。如若作者在保持已有的审美取向上再进一步思考和实践书法之聚与散、曲与直、流与驻几个对立与统一的辨证法理,我想,作者今后的草书作品会更精彩动人! ——何开鑫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遂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会长 田旭中
观齐建霞的书法,很难相信出于一个女性之手。其笔力之沉厚,线条之劲挺,点画之飞动,气势之酣畅,俨然具有大家风范。作品中蕴含着的是功力,是胆识,更是修养。即使把这些作品放在当今一些名家书法之中,也毫不逊色。
事实上,齐建霞属于书法多面手,篆、隶、真、行、草均擅。其篆书写得朴拙大气,隶书写得古朴深秀,当然,她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沉着痛快的草书。由于长期对传统的浸渍以及多种书体的滋养,使她笔下的线质与一般书法家不同,即明显融入了篆隶的转折和顿挫笔法。
齐建霞的审美理想大致可以说明,她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各种书体的把握与整合能力基础之上的。概括为以朴拙致大美,以痛快致高迈。所以,她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抑或是章法,都始终围绕这一理想展开。她善于吸收多种笔法的优长,在发挥草书快速运笔造其“势”的基础上,恰如其分的运用篆、隶绞转笔法增加线条的摩擦力,其线质在畅中见涩,华中见朴,行中见留,既有潇洒出尘之意,又不乏厚重朴拙之致,笔力酣畅,意趣尤多。她的作品整体气势极佳,而局部也不乏精微之处,很大程度得力于这一用笔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齐建霞的草书作品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时候,不是依靠错动字形或摻入行书来实现的,而是紧紧抓住提高线条质量这一环节实现的,这使她的草书比一般书法家显得更加纯粹。她的创作实践表明,坚持走内涵的草书创新之路必须格外注重锤炼线条质量,这对书法家显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女子,坚守于书法二十年,这是何等的执着!在商海浪潮中,多少书法爱好者纷纷弃书从商?在人生旅途上,多少女作者因为结婚生子操持家务而放弃书法?在兴趣爱好上,多少书法人见异思迁,一事无成?一个人能够坚守于书法二十年,这个过程本身,就显示出了她非凡的一种精神!
其次,对书法的本体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掌握书法创作的规律,并善于融会贯通,机变应对,是齐建霞女士高出于很多孜孜以求于书道却不能够得以登堂入室的同行者的地方。书法的本体,在于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书法技巧,是书法家必须遵循的。但是,东方艺术审美的含蓄内敛,表达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齐建霞女士在书写中特别注重点画的形质、锋毫的转换,线条流动过程中的提按变化甚为丰富,绞锋裹锋的交替使用,一任性情的发挥,却全然不失法度。我曾在多个场合仔细观摩她的书写,其用笔的沉着痛快,起承转合,以及优雅的收势,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享受。字法的处理,最见出作者的匠心之所在。在书法里边,字法甚至是最能体现一个作者的原创能力的方面。古人也非常讲究字势的欹侧变化,疏密对比,讲究“疏能走马密不透风”,这个方面的技法,在齐建霞女士手下,极为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可以说是心手双畅。尤其是在行草书创作中的字法处理,我认为表现了齐建霞女士最为卓越的功夫,最为超逸的才情。行气、章法中,可以见出她对于黄山谷、王铎等前贤的悉心揣度。其实,书法创作,是在一种有总体构思下的行为过程中的随机生发和创造,一点一划,并不是事前构思好了的,而是在前一个笔画产生之后接着要科学、合理、衔接、连贯而又艺术地创造出下一个点画这样一个过程。齐建霞女士在这样一种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书法艺术天地。她的墨色运用也颇为讲究,但是却毫不做作,在不经意之间,表达了自己对用墨的独特之处:厚而不滞,枯润相间。
第三,崇尚“韵”与“势”,是齐建霞女士书法的显著特点。古贤论书,以为晋人尚韵。今日书法家往往求新求怪,缺乏古韵,难入高格。齐建霞书法,有川人特有的书卷气,灵气,不温不火,在二十年的锤炼中,熔铸了汉晋风骨,含蓄冲和,内敛有修养,真如谢家子弟,动静得宜。而欹侧变化、摆荡生姿,又极具动势。用笔果敢泼辣,平添了作品的雄强之势。
——曾德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
腹有诗书气自华”,智慧的女人会在凡尘的烟火中如凤凰涅槃般更加美丽夺目,她的美超越岁月的冷酷,以优雅作为永恒的注脚。近观她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散发出生命的律动与情感:率性潇洒、刚柔相济、浑厚自然、气韵生动,真是字如其人——有秀雅之气,而无妩媚之态,这便是齐建霞。
袁枚曾言:“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闲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也是最伟大的能力,便在于能在体现自然中超越自然,而这种能力的有无、大小,是决定于艺术家能否在平常生命中升华出艺术生命,及其升华的程度。建霞女史的解读传统并非步亦步,趋亦趋,所以其临或创均能融入自己的情性及理解,因此与众不同。
对于艺术探索之道,建霞颇有一番琢磨:“最适合我、最能充分表达我情性的当然是草书。但我认为,要真正学好草书,不仅要精研草书的字形、结构、笔法、章法,同时也要不断在篆书、隶书、楷书中吸取营养,集众家而成一家。比如说,学习篆隶和魏碑,可以吸取碑刻线质的金石气,将其质朴的感觉、浑厚的笔意融入到草书创作之中……
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建霞常以恩师——四川省书协主席何应辉先生为她题写的书作:“生与天行健,艺本性所之”以自励,艺术最高境界是与道相通,超越书法达到人格的自我历练是她“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终极目标。
——李莹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