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砚山房主人魏学峰

  • 2022-11-12
  • 四川艺术网
  • 罗缋沅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微信:

学峰在巴蜀古文化史上探究逡巡,研究成果与著述多多。身份的众多,也让他常常忙得不可分身。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

魏学峰的名字后面常常缀连着一长串响当当光闪闪的名銜:如美术史及美术考古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文物与艺术史兼任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档案编委,学术带头人等等。桂冠多,著述多,还获得过中国书法理论书谱奖、巴蜀文艺金奖。


与学峰相识,是从请他治印开始的。我身边的爱书之人多有藏书印,钤在书页上,频添品味,令人羡慕。那年,悄然托金远兄请学峰奏刀刻印两方。其“与尔同销万古愁”句是我自选的藏书印面,此句曾请杨允中、苏园先生镌刻过,他们开始都说:年轻人,哪来这么多愁?而知道我用于藏书都欣然命刀。学峰是应该懂得我的心情的,那时还年轻的我,为赋新诗强说愁,附庸的就是风雅。


学峰善书,其法书多在同好雅室或书斋间悬之于显要位置。他自幼患疾,右体致残,作书均以左腕行笔。其结字奇崛,率真自然,别具左书之意趣,早成自家路数。陈无垢先生说他有“学人襟度,谦德可风。古有高凤翰,今有费新我,学峰稳操左笔,自有风貌。”刘墨先生说得更具体:“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者,终不能尽妙。”并阐述道:“‘识者’,认识;‘见者’见闻;‘学’者,学养;因而,虽只是一幅字,点划间,就透露出一个人的识见与学养,一个人作品的深度与高度也取决于此。学峰是学者,是书家,书法与学术在他的作品中互相渗透滋养,从而使读到的不仅是他的点划,也是他内心深处的蕴积。”这样的品评,无疑比那些去推断他的字出自何家何派的人看得更为真切。



学峰作书,以左腕行笔,自有一种拙、逆、生、奇的意味。其运笔快而不滑,迟而不滞,常如逆水行舟,似奇反正,尽管有人把他归类于“后尚左手”高凤翰与“立斋”老人费新我,其实他们之间都风格各异。他自来认为,中国艺术家是用心去看世界,西方艺术家是用眼去看世界,一个是用心在表达,一个是用图像在表达。是写心还是写形?学峰的字显然是心的表达。那些以深厚学养为后盾,杂糅了胸中之气的书写,都发自心灵,当然自成家数。他的字始于内修而终于智慧,空寂静穆,华滋深沉,率意天真,常让人觉得如同走入了一片清爽的桢楠林。那其中葆有着的天然、自然、爽然、苍然,不禁会令人想起,昔年流连于成都杜甫草堂南大门外那片可爱楠木林中的感觉与心情。


我给他拍过几次照片,能拿得出手的还是专门给他拍摄的那些,好多都被他的出版物选为作者像印在了书上。去岁他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办《魏学峰的艺术》展,除了书法作品外,还有汉代画像砖拓片题跋与歙砚陈列,引起艺坛的强烈关注。那天我虽然没有收到请柬,看见展览专门印的画册上的作者肖像是我拍摄的,悄声给工作人员一说,他们也爽快地把画册送给了我。一般地说,能在签到处领到画集,名正言顺的是那张请柬,但也可以刷脸,却不可以套近乎。但你出过力气,别人也会认帐。


他藏砚千方,无疑是当代存砚最多的人。其缘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带队携三星堆文物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时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送他一部《西清砚谱》,并应他所请,打开库藏让人饱览历代藏砚,始知砚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邃。从此,他就将目光投进了这里。嗣后,他考察广东肇庆、江西婺源那些历代凿砚的故里,落脚于最为深厚的歙砚故乡砚山村,自己出资采集子石上百吨,请来多名顶级制砚大家,历时多年,制成砚石千方,每日把玩已成功课。

 

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之首,在中国文化中,历代文人与砚的逸事多矣,即便在现代也仍有故事。徐无闻老师的塾师润酬,别人送地送钱他都不要,而送他一方井字砚却让他欣喜;陈子庄贫困相交间舍不得予人的也是一方金星砚;当年,老一辈文化人在一起较量,较量的大多不是学问,而都是手中的砚台。学峰玩砚,自号枕砚山房主人,其品其质其量都堪称第一,他逢人必说砚,投入得几近痴迷。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史也许就是一部制砚史。痴迷者也有回报,老天有眼,竟让他在开采歙石中掘出了宋人制砚的作坊遗址,发掘出不少残砚,他拟用考古绘图的方式还原出这些宋砚的原样,以进行研究,其中的故事说不完,还是让我们去等待他的述说。

 

我与山水画家李金远乃挚友,那时,他在川师大艺术学院当教授,每逢进城常常歇脚于我处。某次,他嘱我准备一本册页与笔墨,说可以一边聊天一边作画,历时一年,他用纯水墨画完了一本册页,并请学锋题签题跋:“金远先生蜀中山水画名家,所作泼写兼施,变化多端而莫不皆精,既蕴含着对自然山水的诗意,又具有风格上的创新,使中国传统之美学观念常注笔底。此辑有大山的苍茫与空寂,有荒野的牧歌,率意之中可窥画家之匠心也。”这本册页有了他的跋语与题签当然增光添彩。

 

他是好多事情的背后导演。八十年代,他就积极举荐李琼久、陈无垢、孙竹篱们为省文史馆研究员。尔后,作为四川省博物院的副院长与首席专家,他更推祟与守持着:应当为了明天而收集今天。历时三年,他促成了吴凡先生与任启华先生向省博物院捐赠出陈子庄精品画作180余张,信函100余封。其间,吴凡早有捐赠之意,却突成植物人。一次,学峰陪同收藏大家任启华去探视,大声地与他说什么均无反应。而当任启华在他耳边大声喊出“陈子庄”的姓名时,他却流出了眼泪。似乎可以证实,一个植物人心中最挂念的,他岂能沒有回应?


而任启华当年抱着价值上亿元的陈子庄画作东躲西藏,为的是躲避画商与收藏家们的围追堵截,时常被“整”得像个地下工作者。他自己却盒飯快餐,省吃俭用,一身衣服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的卡与的确良。多因学峰关注,才给他的画作找了个安全的陈放点,后亦在省博设立了陈子庄研究基金与成立了陈子庄研究室,方促成了这次捐赠,使这批精品画作放在了他最应该放的地方。



他从来就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先后给人写过200余篇美术评论,并结集成《蜀山听雨》出版。画家陈寿岳病重,他赶紧联系医院安排住院,请来名医会诊;画家彭林突然病逝,他接续画家心愿,主持编排画集,在省博为他举办画展。他认为:文化的传承也要关注当代,像当今健在的彭先诚、秦天柱、吴绪经及当年仍在世的张士莹等人的画作也都是被他列入收藏计划的。在作品的选择上他都亲自为之,只是想留下真正可资研究的资料,不给历史留下遗憾。


学峰在巴蜀古文化史上探究逡巡,研究成果与著述多多。身份的众多,也让他常常忙得不可分身。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他不烟不酒,倦时会泡上一壶自己喜欢的茶,在慢啜细饮中摩挲一方方歙砚,偷闲于此,关注着自己的天地,打点着自己的光阴。

编辑:ywzb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长锋开别调 落纸亦倜傥
  • 出神入化写山水 妙笔生花作丹青
  • 篆隶留根 行草寄神
  • 简说安如书艺
  • 赵安如:保持书法艺术的底色
  • 山水之间见情怀——李光明艺术浅析
  • 关键字魏学峰,书法


  • 分享到微信: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丰路6号7栋2单元17层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