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开鑫的行草书在最近两年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向着放逸流美的意态姿致与质实苍浑的线质有机结合构成大幅度跌宕起伏的章法新特征大大提高了一步。
开鑫初学书法时是在“文革”后期,他便写的一手漂亮的“新魏体书”,深受部队官兵欢迎。
近些年,他书风逐渐变化,不断吸收魏碑的质朴与拙厚,力求开创新意。创作思想也比以前更加开放,创作手法不受法度的束缚,结体更加摇曳多姿,自由地抒发其胸臆。
开鑫对于书法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视,他对于笔墨的把握有着独到之处,这也使得他的书法迥异于同时代的书家。他的行草书行笔轻重顿挫随形而运,从容体现着速度的轨迹,枯实相间、笔断意连,气质颇近晋人的率意天真。他在章法上很善于运用墨色的浓、厚、枯湿,从而形成视觉节奏的变化,字行之间的挪让、呼应亦颇见才情,在审美意趣上讲求形质相生,文质统一。开鑫对书法一直有着很强的热恋之心,在创作研究上他不拘泥于一家一体的藩篱。
——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
李白《谢公亭·盖谢朓范云之所游》
何开鑫的行草书在最近两年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向着放逸流美的意态姿致与质实苍浑的线质有机结合构成大幅度跌宕起伏的章法新特征大大提高了一步。这一大步进展中有一点尤其值得肯定:既吸取了时流中以多种形式因素的大幅对比变化来强化视觉冲击力的有益经验,更较好地把握了笔情、笔势的时序性运动在生发、带动空间形式变化中的关键作用,从而避免了刻意摆布矜奇做怪的时弊,以趋于自然地旨归。
——何应辉(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毛泽东《答友人》
在何开鑫书法展上欣赏到的作品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一是雅逸为尚的大草作品;二是古拙为善的行书作品,形成开鑫的双拳,很有力量和攻击力。雅逸大草从二王书风中化出,来得纯粹自然,雅而至清,逸而能驻,从大王的内敛笔法尽得元气之合,大幅驰骋意在纸外。古拙行书拾得汉魏之意,残纸片简悟得心法,深厚中有攫取轻灵之笔,时时见寸情。权衡之,近几年开鑫双拳着力多在大草,用内敛法在八尺大幅上创作,其收敛性显得多了些,若能注入行书古拙元素,将双拳的力量凝聚在“逸”上,使得我们欣赏的视觉感受形成起伏,不至于淹没在纯而敛的沉思中。
——郭 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