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一道更远的光线”——笨笃画展在成都澄园书画艺术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3月7日,“一道更远的光线”——笨笃画展在成都澄园书画艺术博物馆开幕。
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学衔教授齐欣先生, 著名画家李金远先生, 四川大学教授黄德昌先生,四川大学教授李远国先生, 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戴宁智Delvallee先生, 著名画家臧跃军, 凉山州一级巡视员宋光明先生,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书记刘晓彬先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书记黄文先生,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志辉先生, 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记韩安荣先生,四川同心书画院张正女士,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秘书长徐晓洪先生, 温江区政协书画研究院院长陈莉女士 , 温江区文联主席吴波先生、副主席赖政先生,文殊院空林书画院王三礼先生,和平社区党委书记杜蓉女士,空美术馆馆长宋雨虹,苏州太仓同觉寺空一法师等嘉宾出席此次开幕式。
艺术家笨笃
Benoît Vermander,生于 1960 年,法国籍,以中文名魏明德及艺名笨笃为人所知,现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隶属学校的徐光启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 1996 年至 2009 年间曾任台北利氏学社主任。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硕士、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政治学博士、台湾辅仁大学神学硕士、巴黎耶稣会哲学神学学院神学博士。
笨笃是魏明德从事艺文创作时用的笔名。从1990年到1996年,在巴黎、台北和成都(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书法和水墨画。
1987年,魏明德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中国期间,魏明德喜欢上了中国画,从此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创作。“无论是书法还是中国画,一笔画完你就不可以改变,这能反映出你当时的动作,也是我之所以能画出事物变化过程的原因。”在魏明德看来,相比能一笔笔不断修改的油画,强调“一笔画”的中国画更能够捕捉创作者内心微妙的变化。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了笨笃先生创作的二十五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涵盖山水、走兽、人物等题材。材料是中国画材料辅以丙烯之类。大笔之下,墨彩交辉,呈现了法国哲思与中国水墨的相互碰撞。
展览现场
笨笃先生在展览现场表示,“一道更远的光线”表示的是太阳光照射出的自然光线,也是发自内心的一道光线,同时也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光线。在画面中除了从内心自然生发的意向表达外,也有很多具象的符号,比如牦牛,小鸟,树木等,这是对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关照。
在用色方面,黑色是他最常用的颜色,“传统的中国画以黑为主,黑色里面其实包括所有颜色。在黑暗中照射出的光线以对比的形式赋予了内心更多情感。”
部分展出作品
“潜心读魏明德先生的画,其迥异于随类赋彩、骨法用笔的以形驭神,酣畅淋漓,令人惊叹。当先生所作丈八巨幛逐一展开,隐匿在恍兮惚兮墨色之中的众多意象,悄悄浸入灵府,由局部的细腻天真到整体的雄浑庄严,悲悯情怀油然而生。”本次展览策展人、成都澄园书画艺术博物馆馆长陈志超在前言中写到。
李俊涛表示,法国艺术家魏明德先生以宣纸、毛笔、墨色与传统国画颜料为媒介,描绘了他在凉山彝族文化中的所见所感,也融入了他身为一位西方艺术家所拥有的独特哲思。作品表面看似以东方水墨技法为根基,实则蕴含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与表现手法,呈现出跨文化艺术对话中的多重层次。观者在作品前,既能感受到彝族生活的粗粝与原生气息,也能感受到艺术家对形而上精神世界的探寻,以及对人性悲悯与灵性光辉的观照。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