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才戏曲长卷,画中藏戏,戏中藏人生

  • 2024-07-23
  • 溱话书画
  • 赵文溱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微信:

彭州籍画家王双才以戏入画,用画承戏,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戏画作品。戏里乾坤,写尽生旦净丑、悲欢离合;戏外世界,尝尽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仅以此文纪念王双才逝世十周年之际。

画中藏戏,戏中藏人生

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艺术家的心血与智慧。然而,真正能够跨越时空,为后世所铭记的。往往是那些不仅仅在艺术上有独特价值,更是在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王双才先生的戏曲人物画,正是这样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它承载着千年戏韵,画中藏戏,戏中藏人生。



王双才先生,生于四川彭州。自幼酷爱绘画,尤其钟情于戏曲人物。他的一生,仿佛都在为戏曲人物画而燃烧,那份执着和热爱,让人动容。起初,王双才先生是什么都画,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专攻戏曲人物画。现在看起来的偶然选择,却也奠定了他在戏曲人物画界的地位。


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戏曲人物画。而最珍贵的则是一套戏曲人物长卷,为朱学才兄收藏。当年,朱哥还在报社工作,王双才先生的住所离报社不远,两人便时常相聚,品茗畅谈。在得知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从1996年至2006年连续十年开辟专栏《读画说戏》发表王双才先生的作品,但原版却已散失之后,朱哥特约王双才先生创作了这套长卷,旨在还原那十年的发表作品。从2011年9月开笔,到2013年9月成卷,再到2014年9月王双才先生的离世,这幅由56幅戏曲人物组成的长卷,不仅是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他生命的绝响。


他的离世,无疑给绘画界和戏剧界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失。但是当我们谈及一个人的价值时,不禁要思考:是他在世时的创造,还是他离世后留给社会的影响?王双才先生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既在于他活着时的贡献,也在于他离世后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甚至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朱哥描述的画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小到没有画案,王双才先生正在席地而画的场面。当我们凝视这些戏曲人物画时,仿佛能感受到王双才先生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与敬畏。在《昭君出塞》《闹天宫》《霸王别姬》《空城计》《夜战马超》等这五十余幅作品中,王双才先生都成功地将戏剧的精髓转化为视觉艺术,使得画作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富有故事性和情感性。这种美术与戏曲的结合,使他的这套长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王双才先生深入研究戏剧本体及表现,对京剧、川剧、昆剧等多种戏剧形式都有深厚的理解。这种对戏剧的痴迷和深入研究,使他的戏曲人物画作能够准确捕捉戏剧人物的精髓。他通过画作将国画、戏剧两大国粹完美融合于中国绘画艺术中,有效地弘扬了戏剧文化。同时,王双才先生的戏曲人物画作深得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书法体味和墨润意彩兼顾,写意达韵。在看似涂鸦的笔触中,蕴涵着丰富的书画意趣,形成了独有的自我绘画风貌。


王双才先生的戏曲人物画作还讲究笔意,追求神韵。他采用传统水墨画的技法,注重纸、墨、色的自然表现,干湿浓淡、轻重缓急皆随立意尽情抒写。这种笔法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他运用水墨写意的笔法,将戏曲人物的形态、神态、服饰等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在他的画作中,戏剧人物幽默、滑稽、风趣,既符合戏剧、舞台之规范,又有画家个人的见地发挥。这种风格在当代戏曲人物画界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稀缺性。





王双才先生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戏剧元素的现代诠释、精湛的绘画技巧、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对戏剧文化的弘扬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他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让人深感敬佩。他的画作不仅是对中国戏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谈及艺术价值,我们不得不提到“真精稀”。在艺术品市场,这一原则是体现艺术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王双才先生的戏曲人物画恰好符合。首先,他的画作具有真实性,真实展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精髓;其次,他的技艺精湛,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最后,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具有稀缺性,尤其是这套由56幅戏曲人物组成的长卷,更是难得一见。当然,王双才先生的戏曲人物画作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权威文艺奖项“群星奖”的金奖等,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王双才先生戏曲人物画作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当下这个文化多元、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王双才先生的戏曲人物画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通过画作,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他在每幅作品上都题写长款,详解戏曲种类和故事情节,将戏曲艺术的精髓传递给后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后世的一种贡献和启示。


"千年戏韵,画中传奇"。当我们看到这些戏曲人物画,王双才先生的鲜活气息与深情目光似乎穿越时空,悄然跃于纸面。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笔下流淌的艺术精神与人生故事,那独特的笔触仿佛仍在诉说着他的情感与思考。今时,王双才先生已离我们远去,时光已流转十年,但在他精心描绘的戏曲人物世界里,他依然活着。或许,对于真正的艺术家而言,从来逝去的只有时光,而他,须臾不曾离开。


(作者赵文溱:成都诗婢家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专委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ywzb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240723/16727.html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王川, 胡聪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巴蜀文化的
  • 责任感是设计的原则,持之以恒的学习是设计的来源
  • 让文艺评论家们激动的“新文艺”到底“新”在哪儿?
  • 从《十八洞村》《秀美人生》《阿莫阿依》看脱贫攻坚电
  • 十年屹立不倒!这部动画电影为何票房这么高?
  • 霓虹灯下的阴影——评电影《坚如磐石》
  • 关键字戏曲长卷王双才国画200米长卷


  • 分享到微信: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丰路6号7栋2单元17层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