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作为一个特别社会群体的艺术展,它表现出了相当的专业性,也传递出了蕴涵的深层社会意义。
跟所有的书法艺术展一样,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也是对包括艺术观念、文化思想、哲学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展示和推广,有着对社会公众精神受享、心灵愉悦的“无用之用”。作为一个特别社会群体的艺术展,它表现出了相当的专业性,也传递出了蕴涵的深层社会意义。
本届展览是对四川妇女书法和篆刻创作水准的整体检阅。艺术家们有的突出用墨,使无彩之墨五彩迭出;有的大篆法杂糅北碑法,古质今妍;有的楷书在笔画的轻重、长短、结构上居端方处灵变。秦印作者更在小天地里刻出了时代的大文化精气神。这些都表现出了四川的妇女书法篆刻作者,在深耕传统基础上所爆发出来的创作力。为此,有人在观展时发出了女艺术家刀笔男性化的感慨。
对书法篆刻创作而言,其力在于刀笔行走,形式铺排,笔墨点画的各种关系处理,而不在于物理重力。书法篆刻力的表现既非女性所无,亦非男性专擅,这种感慨虽然将书法篆刻的刀功笔力与打铁取石的男性化劳力划了等号,但不可否认,也是对女艺术家创作给予的话丑理端的肯定。而且,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展览并没有因为妇女的身份而降低入展艺术的水准和要求。
诚然,女性因其身体和生理原因会在需要重体力的领域受到限制,但书法篆刻恰恰不仅不受男女之限,相反,女性所具有的细腻、坚韧、耐心等生理、心理特质,与书法的文化气质相得益彰。这也是近年来女书法家群体日渐壮大,艺术水准日益提升的内外因所在。
目前,四川的国家级和省级、市级书法家协会女会员活跃在全省各地、各行各业。她们在全国及省、市展览和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果。如果说历史上有琴棋书画修养的女子不让须眉,却因社会历史的禁锢只能墙内开花院内香,那么,今天的女性由于能在家庭与社会的角色中自由、频繁地切换,不仅不让须眉,而且撑起了书坛半边天,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事业的有效话语群体。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十分生活化的段子,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女性、母亲在社会、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在家里,孩子什么事都找妈妈,找爸爸都是问:“爸爸,妈妈呢?”我们可以想像,一个长于书法篆刻艺术的妇女,对社会、对家庭、对后代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因为女性贯穿于生活和工作的审美和文化日常,而对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良好人格塑造和精神文化传承,产生润物无声的作用。
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艺术家吴冠中说:“我们从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晴。”先哲说,有“不美”才有美的存在。后贤说,有美的存在,但要有发现美的能力。如果说展览彰显了美的存在和美的创造,提出了美的发现问题,那么,展览之外对发现美的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加有意义。对具有特别社会作用的妇女而言,更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美的创造和发现中,引导、培养下一代,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活动圈层,从而促进真、善、美的社会人格和个体品质的整体养成。
因此,我们可以夸张地说,妇女书法篆刻艺术活动,对免疫假、丑、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广泛而纵深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妇女书法篆刻展是这条道路上加油的、助力的,带有特别温情和温度的驿站。
作者简介
胥勋池,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