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鸟语花香的艺术园地里,朱白鹿先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精神的慰藉,更是对待坎坷人生的那份坦然和清欢。
不曾想,在这个世界上你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际遇,在那些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人身上,总能读出一点对生活的敬畏和对命运的坦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身处荆棘却依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为世间纷繁增添更多美好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朱白鹿先生便是其一。
聆听耋耄之年的朱白鹿先生讲述自己从青年时上山下乡、考学,在到龙泉驿区七中任教美术教师,1995年退休后来到老年大学担任美术班教学的坎坷艺术人生经历,不由得感慨,在这个小老头的骨子里竟然有着如此倔强的一面。
朱白鹿先生小时候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在耳濡目染下,先生对写字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图画课到美术课的变革伴随并见证着先生对画画的热爱。奈何世事无常,几经周转,先生多年来在夹缝中求生存,却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初心,拿他的话说“曾经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当老师,到如今却在老师的岗位上坚守至今。只有当我还站在讲台上的那刻,我感觉自己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在老年大学任教的20多年里,面对同学们绘画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先生就分别授课,耐心细致的教学。看到同学们进步,他就经常将自己的作品、课堂的课稿赠送给同学们学习临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国画。先生为人低调,他用毕生精力全心全意为美术教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了无数书画爱好者。
朱白鹿先生主攻花鸟,山水、人物皆能。多年的教学工作使得他成为了绘画的“多面手”。他的花鸟作品根植传统,题材广泛,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花鸟作品《紫燕迎春》以迎春花为创作题材,画面中的迎春花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显得灵动可爱,穿梭其中的燕子呢喃,将春日的歌曲散落在花上,缱绻在枝上,整个画面充盈着浓厚的春日气息。富有墨色变化的重色燕子和冷色调的背景平衡了画面中大面积的黄色,在形式上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迎春花细小而多,在对枝条的处理上做到了乱中有序,先生在画面中很好的将其疏密、浓淡等关系得到了合适的表达,使得在对比中求得统一。
作品《龙泉绿道所见》亦有异曲同工之处,描绘了一派清新妍丽的春日即景。
朱白鹿先生善于在大自然中汲取艺术养分,每当漫步公园,或是走在路上,路边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都深深的吸引着他的目光,在不断地观察和实践中,使得他的创作对象更具生命力,其作品更具生活气息。
难能可贵的是,先生至今保存着对艺术的激情和热爱不断探索,笔耕不辍。我相信,在鸟语花香的艺术园地里,先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精神的慰藉,更是对待坎坷人生的那份坦然和清欢。
作者简介
朱白鹿,男,81岁,就读于原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科,当过知青,后担任中小学美术教师,高中美术教师,青少年宫少儿美术教学,老年大学中国画教学。
部分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