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诗歌重镇的百年记忆 《四川百年新诗选》携500多位诗人跨时空而来

  • 2022-08-09
  • 川观新闻
  • 肖姗姗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微信:

2022年7月末,《四川百年新诗选》正式出版。上中下三卷汇集了1917年至2017年间500多位四川(包括1997年前重庆)诗人,或较长时间旅居四川的省外籍著名诗人在四川报刊(书籍)发表的优秀新诗作品,是一部全面展示四川百年新诗成果的诗歌巨著。

巴蜀诗歌源远流长,巴蜀诗人灿若繁星。在近3000年的诗歌史中,尤其是汉代以来波澜壮阔的诗歌长河中,巴蜀诗人纵横捭阖,才情横溢,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22年7月末,《四川百年新诗选》正式出版。上中下三卷汇集了1917年至2017年间500多位四川(包括1997年前重庆)诗人,或较长时间旅居四川的省外籍著名诗人在四川报刊(书籍)发表的优秀新诗作品,是一部全面展示四川百年新诗成果的诗歌巨著。


叶伯和、王光祈、郭沫若、吴芳吉、康白情、叶挺、田汉、艾芜、巴金、臧克家、何其芳、马识途……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拂去历史的尘埃,他们发出的呐喊、鸣响、唱诉,依然掷地有声,余音绕梁。



跨越百年

不漏一个有贡献的诗人


《四川百年新诗选》由四川省作协编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年10月立项,12月初向全省21个市州作协发出征稿通知。2019年4月,初稿形成并召开第一次专家论证会,对初选名单进行第一次筛选;当年6月初第二次专家论证会,对入选名单增删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在6月底召开的第三次专家论证会上,对《四川百年新诗选》进行终审。


《四川百年新诗选》体量大,时间跨度100年,工程浩繁,选编过程困难重重。难度最大的是已故诗人简介及在川创作或发表作品的收集整理,由于时间久远,大部分已杳无音讯,编辑部用了两个多月,查阅了近百部资料、文献,提出名单,形成简介。


不能漏掉一个曾经对四川新诗有贡献的诗人,是编选工作的共识,直到书稿交出版社,编辑部都还没有放弃努力,有的诗人甚至临近出版才从资料中查到。最终,面世的《四川百年新诗选》以诗为本,以史为纲,突出艺术性与思想性并举的编选思路,选取各个时期有影响、受关注的作品,也注意发现被淹没、被遗忘的优秀作品;力求丰富全面,主次分明,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艺术的新鲜感。同时,《四川百年新诗选》在作者、作品的选择上尊重其原貌,真实呈现了四川百年新诗生态。


整整一百年,新时代四川新诗在汲取中国传统诗学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现本土地域的言说方式和诗歌精神话语体系。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表示,《四川百年新诗选》既是对巴蜀百年新诗历程的回顾、梳理和总结,也是向这个时期所有参与新诗创作的诗人致敬。他呼吁四川诗人能努力探索、积极进取,为下一个四川新诗百年书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秀之作。


中国·星星诗歌节


中国·星星诗歌节


1957年创刊时的《星星》诗刊


叶伯和、郭沫若

当之无愧的新诗先行者


《四川百年新诗选》收录的第一位诗人,是我国用白话文写诗的最早的一批诗人之一叶伯和。他早年留学日本,开始接触西方诗歌。1915年前后开始新诗创作,1920年,出版《诗歌集》,仅比胡适的《尝试集》晚一个多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二部新诗集,四川第一本新诗集。《诗歌集》中的两首诗《新晴》和《战后之少城公园》,选入了《四川百年新诗选》上卷。叶伯和的诗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与“歌”相连,与“情”相依。由于其深厚的音乐修养,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音乐的律动。正如《新晴》所写:“当那翠影,红霞映着朝阳的时候;仿佛她戴着花冠,羽饰;穿着黄裳绿衣;——亭亭地站立在我的身旁。”二是,叶伯和的诗歌中充满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的关爱之情以及感怀古人忧虑时事的慨叹,《战后之少城公园》就是他将目光投注到战乱中萧条的现实,所感所叹。


而说到中国新诗,不得不提到郭沫若。1921年,他的诗集《女神》横空出世,开一代诗风,奠定了四川诗人在中国新诗源头的里程碑地位。《四川百年新诗选》上卷选录了他的三首代表作,《凤凰涅槃》《天上的街市》《地球,我的母亲》。在这三首诗里,郭沫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美学风貌。其中,《天上的街市》因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广为人知。


在《四川百年新诗选》上卷中,还有王光祈、周太玄、吴芳吉、康白情等中国白话诗歌的开拓者。从新文化运动早期的追求自由,到1920年代中期的新诗格律化和象征主义的萌芽,以叶伯和、郭沫若和他们为代表的四川新诗都融入了那个时期特定的发展脉络,思考着由诗体解放带来罢黜陈旧的可能,从抒写形式层面建立起一种新的美学规范,彻底地更新了语言质地、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组织。


三个《星星》诗刊创刊人白峡、白航、石天河(从左至右)


为时代呐喊

从《囚歌》到赞歌


1930年代初期,中国大地上此起彼伏的血雨腥风,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四川新诗的发展轨迹。漫长的战争致使1940年代的四川新诗开始出现大量直接配合前线作战需求的街头诗、口号诗。那些生存于敌后的众多四川诗人,也曾因为经历了这样一个战争语境而使其自身创作获得了精神上的忧患意识和厚重情怀。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当中,四川诗人心系民众、不辱使命,连同整个中国创作出了完整的诗篇,展示了战争年代的生存体验,彰显了复杂深邃的人性内涵,甚至走在了探索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前沿。


翻开《四川百年新诗选》上卷,我们能看到叶挺那首脍炙人口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田汉的《征夫别》:“车辚辚,马萧萧,送我们的战士去把国家保。”老舍的《<剑北篇>之蓉城——剑阁》:“只有夜雨,没有铃声;听,我们在歌唱历史的新生!”臧克家的《我们的笔部队》:“从这个战场到那个战场,我们有力量,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有武器,笔就是枪。”


放声歌唱是1950年代中国诗歌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四川诗人以感恩的心境把诗歌放置在歌颂的基调上,他们居于西南一隅,同样感受到了新中国生活的辉煌,感受到了责任和使命。《四川文学》原编辑组组长陈犀的《在观音山车站》发出这样的感叹:“炊烟袅袅,歌声飘飘,学校放学的钟声震动了山谷,居民点是一团烫人的山货,从北京到秦岭到处热热乎乎。”四川省及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梁上泉的几首小诗风格优美,他在《高原牧笛》中颂扬:“公路修过这里,笛声与喇叭交响,飞过无边的草原,惊醒熟睡的群羊。”这些都反映了四川诗人们,对时代的记录和讴歌。


中国·星星诗歌节


“星星”之火燎原

诗坛代有人才出


在如今的四川诗歌圈,很多人都还记得1986年12月,《星星》诗刊举办的那场“中国•星星诗歌节”,当时,傅天琳、杨牧、李钢、叶延滨等当选“我最喜欢的当代中青年诗人”,他们黄金时代的经典诗作,《四川百年新诗选》均有收录。而那些构筑起“第三代诗人”的中坚力量李亚伟、杨黎、尚仲敏、宋渠、宋炜等也在《四川百年新诗选》中一一出现,还有欧阳江河、翟永明、柏桦、张枣的代表作也都收录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星星》诗刊在推介诗人的同时,其自身也是数代著名诗人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白航、梁平、龚学敏、靳晓静、李自国、干海兵、黎阳……更走出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新泉,他们供职于《星星》诗刊,扎根于中国诗坛。这片“星空”,在《四川百年新诗选》中闪耀。


再看新世纪以来的四川新诗,《四川百年新诗选》编辑部认为,诗人们仍然在探求语言的更多可能性,并在日常与审美、历史关怀与立足新时代之间构建了一种相互表达的体系。在这里,可以看到青春的跳动、冷静的沉思、贯通不同流派的合唱、超越代际的个人写作、后现代的艺术气息,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新寻觅的努力。一大批流传甚广的诗篇,比如吉狄马加的《老人与布谷鸟》、何小竹的《梦见苹果和鱼的安》、李元胜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叶浪的《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终将因《四川百年新诗选》获得更持续的生命力;谷语、罗铖、郑小琼、熊焱、杨胜应、鲁娟、余幼幼、莱明、程川、马青虹等一大批“80后”“90后”诗人的诗作是《四川百年新诗选》的尾声,也是四川新诗最美好的开场。

编辑:ywzb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220809/15764.html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钢笔画家杨家驹:为老成都“画像”
  • 成都作家许永强打开32位入蜀诗人的心灵世界
  • 破解中国武术史的最大“谜团”
  • 李铣新诗集《赴永远的远》出版
  • 成都作家曹蓉新书《那边的香巴拉》出版,其散文曾入选
  • 从平民教育到乡村振兴
  • 关键字《四川百年新诗选》,四川诗人


  • 分享到微信: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丰路6号7栋2单元17层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