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画家杨家驹:为老成都“画像”

  • 2022-06-30
  • 四川艺术网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微信:

在城市林立的钢筋混凝土中间,缅怀成都那些老建筑,老街道,老民居,老民俗,成为了当下若干人内心的美好。近期,成都画家杨家驹创作的中英文对照钢笔画集《成都古韵》由北京学苑出版社推出。


作者简介



杨家驹,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钢笔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笔画联盟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钢笔画作品入选《中国钢笔画年鉴》,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钢笔画集《川南古镇印象》和《成都古韵》,获全国第五届钢笔画展优秀奖,在国内外报纸杂志发表钢笔画和插图若干。


发表长篇小说《迷阵》和《消失》,中短篇小说集《期盼的虚无》获四川省第二届天府文学奖小说一等奖,短篇小说《滋味》获第五届全国银鹰杯全国文学大赛奖。



钢笔画讲述的老成都



关于成都,值得书写、刻画的地方,林林总总,太多太多。


在城市林立的钢筋混凝土中间,缅怀成都那些老建筑,老街道,老民居,老民俗,成为了当下若干人内心的美好。近期,成都画家杨家驹创作的中英文对照钢笔画集《成都古韵》由北京学苑出版社推出。集子共有钢笔画作品111幅,画作采用钢笔画这种朴素而精致的形式,挖掘成都的历史记忆,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亲近。无疑,这些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场景和画面,俨然是人们记忆的钥匙,帮助我们打开那些历史的记忆,拾起无数的片段,引起共鸣,畅想已经远离我们的人与事,城与街,建筑与民俗,唤起人们对失去的怀念与当下古老建筑的珍爱。


《成都古韵》是学苑出版社“故园画忆”系列之一。该系列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故园画忆”系列以“画”忆“家”,借助绘画的形式,记录下人们脑海里记忆里的原貌,除了再现传统建筑和老街,民居等,更是“复原”许多已经消失的场景和建筑,让其既有鲜活生命和文化内涵,又饱含绘画者不同的风格,在每笔的精雕细刻里,蕴含了画者的深情,这恰恰是照片和录像难以企及的。同时,为了符合更多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读懂作品,“故园画忆”系列还特聘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一批热爱中华文明且精通汉语的外国友人,成为英文审阅专家,用这种形式让世界了解中国。


杨家驹曾创作钢笔画集《川古镇印象》一书,并被聘为学苑出版社特约作者,创作《成都古韵》是作者第二次为“故园画忆”系列家族增添新成员。


创作《成都古韵》,历时一年多,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劳动。有时候找到了文字,实物却已经消失;有时找到了历史资料图片,却又找不到详细和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寻找与核对,消耗了作者不少的时间与精力,增添了创作的难度。恰恰又是这种不容易,让作者感受到自己值得去体会和创作的内容太多了,更丰富了。为了真实地把成都的文化遗产展现出来,对确定的绘画对象,他认真翻看历史资料,从建筑和老街民居等的历史地位、风格特征、历史变迁等方面,深入其间,推敲到每个字每段话。对那些已经消失的历史建筑和老街道民居等,对照历史图片,用文字对其描述,形成画面,并增添到画面里,这样有了民俗场景,丰富画面,年代感更显强烈。


对现存的建筑老街民居等,他都采用实地写生。作者说,在面对那些经历无数岁月的建筑时,能感受到其很强的生命力,静静地观察,思索,古老的建筑像是一个又一个智者,无声地对自己讲述着过去,被带进那些历史深处,惊讶、感动、和崇敬。


写生的好处可以让他与绘画对象,存在同一个空间感里,这种空间感,形成了一条沟通的情感。在实地写生过程中,为了达到绘画的连续性,他画起来就忘记时间,时常忘记午饭时间,有时干脆午饭就带上两个面包,一瓶矿泉水,啃完面包继续画。在写生的辛苦里又充满快乐,特别是看见又完成一幅作品时,内心喜悦无以言传。这种写生获得了新的感受,新的收获,也得到好心人的热心帮助。


有次,作者在华西坝写生时,有位老教授站在一旁,看他写生,对他讲述了这些历史建筑的趣闻和史资,对这些说法,他喜出望外,这些说法在书本上都是找不到的,加深了他对古建筑群的理解和认识。老教授还热情地推荐在哪里和哪些人处可以找到更多的历史资料。


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在老镇上随便拾起一块砖头、一截旧木,抚摸一根立了千年的房柱,凝视一扇子陈旧的门窗,这一切,表面的陈旧里,有太多的厚度,动人的故事和浓烈的味道,源源不断地涌来,让人感动,让人心生历史不老,建筑还在之感。而随着《成都古韵》的出版,这种用钢笔画留住历史的形式,也让古老的建筑老街,民居民俗与钢笔画艺术结缘,在一种奇特的爱意里得到延续,做到在今天,影响明天。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220630/15711.html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成都作家许永强打开32位入蜀诗人的心灵世界
  • 破解中国武术史的最大“谜团”
  • 李铣新诗集《赴永远的远》出版
  • 成都作家曹蓉新书《那边的香巴拉》出版,其散文曾入选
  • 从平民教育到乡村振兴
  • 中国少数民族专史丛书《土家族史》在蓉发布
  • 关键字钢笔画集《成都古韵》


  • 分享到微信: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丰路6号7栋2单元17层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