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7:00,装置艺术家施扬、罗鸣的双个展“未曾经验”在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的20余件大型装置作品。
开幕式现场
2022年5月21日晚7:00,装置艺术家施扬、罗鸣的双个展“未曾经验”在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的20余件大型装置作品。
艺术家施扬(左)与罗鸣(右)
据两位艺术家介绍,展览主题之所以叫“未曾经验”,更像是在描述他们之间的艺术碰撞关系,他们经常在创作、展览上有诸多合作,但是又实在不能勉强地说两者的作品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索性把各自都觉得毫无关系的作品放到一起展览做一个全新的尝试,就如“未曾有过的经验。”
施扬是一位来自北京的装置艺术家,原本学习油画专业的他后来转入商业设计领域,通过近10年的坚持,奠定了中国“橱窗设计”行业的基础。他在创作上更注重对事物不同形态、不同阶段的细微观察,以更加深入刨析或发现“本质”,并进行思考与创作。
施扬部分作品
此次展出的施扬作品是对于人性的关注和微观情绪的表达,同时其概括性、重复性的视觉语言,让作品隐藏着一种尖锐的气息。
展览现场
本次展出的《微》系列作品试图强调和放大最微小的元素,以唤起人们对以往忽略的事物、力量的重视。时逢疫情,更坚定了施扬先生对这一创作方向的坚持——人性总是仰望庞大的、高高在上的,但往往却被看不到的微小力量毁灭。
由此,施扬先生开始尝试以一个“尖”的最简单的形式,来描述这种微不足道的事物或现象,并通过绘画、纸艺等不同的工艺,将它符号化。同时,以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构建出“聚”的不同形式,以展现“当微小汇聚裂变,在不同时空产生的破坏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施扬《微》系列作品《尖强》
展厅门口有着一组“尖”的,从内向外无限延伸,甚至有点张牙舞抓的作品,是艺术家施扬《微》系列作品的——尖强。艺术家说:“作为《微》系列的延展作品,我们给这个小小的本体,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尖强。它的表面形态是锐利、无序的。我们在入口处,将《尖强》这个基础元素放大,单独呈现出来,就是强调每一个个体,在人生的前台,面对未知时的自我保护与伪装。实际上,当我们温柔触摸,才感受到它的温和,甚至脆弱。”
相比之下,本次双个展另一位艺术家罗鸣的作品则是娓娓道来的自我旁白、低吟浅唱。她说:“绽放。用尽一生,只为消逝前的一次绽放。”
罗鸣部分作品
罗鸣的参展作品从“绽放”“静默”“长久的黑暗”和“象”四个不同的单元共建了关乎生命和死亡的体验和感悟。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观众重新审视和思考被我们漠视的一切,比如生命、价值、时间、意义等。
罗鸣《静默》
《静默》这件作品的结构是艺术家罗鸣用自己身体翻出来的。外面那层斑驳,在微微灯光下尤其闪烁,不断蜕去。正如她自己所说:"静默,在支离破碎中,剥去伤疤。”
展览现场
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崔付利所言:“施扬和罗鸣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和创作方法共建了一个关乎情感和经验的“超图像”剧场。在两个共同构建的“未曾经验”的现场中,观者可以通过剧场与装置艺术作品的互动,沉浸式地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中,以及两人剧场之外为观者预留的想象力空间中,去寻找自我在未来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寻找属于自身的定位和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