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赞与人性的讴歌

    ——赵应的长篇小说《天乳》及其意义
  • 2021-01-25
  • 四川艺术网
  • 周云
  • 加入收藏
  • 分享:

《天乳》以出色的洞察力,烛照了人性的幽暗沟壑,展示了生活对人的赠予和剥夺。他严格遵循生活自身的逻辑,超越了简单的价值评判。


年逾古稀的赵应近年来的创作总是给人以惊喜。即便和他往来已达多年,拿到他新近出版的《天乳》,我仍然颇感意外,不知他怎么鼓捣出这样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赵应近几年里创作成果颇丰——他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黑色的情歌》、《夜半更声》、《漂逝的小船》。长篇小说《盐马帮》、《话说袍哥》。影视剧本《盐马帮》、《书痴》、《麦地》、《春晖》和《自贡小三绝》等已拍摄播出。《书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全国50余家主流新闻媒体权威评选,成功荣获“2015年中国十大新派作家诗人”。2017年他 的散文《羊措雍湖边》获“中国散文网”金奖。长篇小说《天乳》在今古传奇杂志社2019全国小说大赛评为一等奖,并在该刊2020年第三期发表。

 

读完长篇小说《天乳》全书,颇感欣喜,我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这样说——这部书不仅超越了他以往发表的几部小说,达到了作者的一个新的高度,也给当代小说题材的创作,贡献了一个值得深入研读、阐发的文本。


赵应开始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70岁高龄。


好在作者对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成竹在胸,尽管没有成型的创作提纲,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刻意设计,但所有故事都已烂熟于心,写作时用手写板录入电脑,信笔挥洒,每天不仅不感觉苦涩,而且乐在其中。三载寒暑披星戴月,孜孜耕耘,尽管有时思路堵塞,不得不搁笔,但全书的谋篇布局始终纠缠在心头,从2018年初春动笔到去年年初完成初稿,用近3年时间完成了仅20万字的大作,2020年3月,长篇小说《天乳》在《今古传奇》刊载,引起读者强烈反响。四川、北京、陕西等地一批知名作家、评论家纷纷撰文予以评析肯定,许多读者留下阅读感言。


赵应长期生活在社会基层,诚如斯言,他下过乡、蹲过窗、经过商,曾在市歌舞团、区文化馆、市文联工作过多年。他生活坎坷、阅历丰富,他两眼视人间苦难,一心感人世真情,用笔写人生之无常。


时时刻刻贴近底层生活的体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底层生活体验具有两重性。它可以因题材的鲜活生猛而成全他,但也可能让他忽略了或无法望见更广阔的天地,从而阻碍他前行的脚步。


赵应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不甘心于仅仅作为一个底层生活的描绘者,哪怕这种描绘是逼真而生动的。他有着远为宏大的抱负。他希望通过对这片底层生活和人物的刻画,抵达人性的广阔的疆域,抵达生活的核心本质。


长篇小说《天乳》以1924年中国历史上解放束胸的“天乳运动”为背景。讲述蓉城前清四川总督丁保桢的侄儿丁盛一家,女儿丁香为代表的女性,在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反对束胸旧习,追求恋爱自由,与留日学生石重阳的动人爱情和丁府家中几个女人悲惨命运的故事。


《天乳》反映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刚刚脱胎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民国,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还弥漫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人加在自己身上枷锁的悲痛。人应该回归自由、自然、自在的生命真实。《天乳》也是西方人性解放与中国封建传统道德的碰撞、冲突、抗争与荒诞的生活写照。


赵应长期在基层生活和工作,他熟悉底层群体的生存状况,熟知普通百姓的疾苦和期盼,切身感知大地深处的创伤和疼痛。按照作家自己的说法,他要剖析这片“土地上的坚守和堕落”。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部成功的小说作品,总是会提炼和概括这种“总和”。


《天乳》这部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五十多个,其中不乏性格完整生动的形象:前清四川总督丁保桢的侄儿丁盛;纠缠于灵与肉的剧烈冲突因乳疮没能医治辞世的大妈;束胸帕一圈又一圈,像一条毒蛇死死地在身上缠绕,后又冲破封建礼教,与留日学生石重阳自由恋爱的女儿丁香;“穿着民国学生装的时髦年轻人”大少爷丁绍轩和同学石重阳;三姨太丁竹;善良懦弱的佣人王妈,丫环金桂,银桂……


《天乳》他以出色的洞察力,烛照了人性的幽暗沟壑,展示了生活对人的赠予和剥夺。他严格遵循生活自身的逻辑,超越了简单的价值评判,从而使得这部作品也具有了某种丰富、厚重和驳杂的品格,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名著中经常见到的元素。


毋庸置疑,文学就是人学。无论文学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如何多种多样,花样百出,其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核永远是对人性的追问、 探索、解析和表达。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时常应该想到或者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文学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文学最本质的特性到底是什么?


曾写下《红与黑》、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的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司汤达曾经说过:文学家们就像厨师,为读者们奉献出丰富多彩、各色各样的美味,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但其实这些美味的主料只有一种,那就是人性。


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学术界有各种说法和标准,我觉得标准很简单:凡是能让你拿起书来一口气读完不放下的就是好小说,凡是让你看不进去的就不是好小说,不管它是谁写的,不管作者有名还是莫名。


什么样的小说能让人一口气看完呢?我认为肯定是和人性贴得最近的,读者才能跟它产生共鸣。


《天乳》从蓉城浣花溪旁的丁家大院展开,作者有真切的生活感受,下笔便如有神助,围绕女儿丁香的人物悉数登场,各显其能,各表其态,各露其形,各发其声。作者写作的时候跟着人物走,我们阅读作品也跟着作者走。作者于小说创作也颇具功力,人物的摆布,情节的安排,悬念的设置,细节的描写,心理的探究,看似意料之外,又全在情理之中,合理推进,严丝合缝,没有一点漏洞。


等你看完了作品,便觉得作者的笔端每走一步都合情合理,这个“情”和“理”,其实就是人性。我以为大凡叙事文学尤其是小说,忽视了人性的挖掘,是不会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的。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的本性。    


古往今来,悠悠万世,人为了生存而占有生存空间、以及食物、财物等各种物质,从人以外的其它物角度讲,可以有善和恶,其实善、恶是由利益的得与失而产生的两种说法;从人自身角度讲,并无善恶可言,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从社会学角度讲,人性这个词被赋予了种种行为规范,符合了某个利益体的行为规范,就叫“有人性”,同时换个利益体角度又可以叫“没人性”。

  

人性实在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答案众多的话题。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没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


“食色性也”这话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从此之后,此话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


还有一种说法:人性就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固定不变的人类天性。


作家冯唐认为,人天生都有些欲望,“但我对好坏美丑善恶这些的观念不是特别强,我觉得写作者更应该像个挖掘人性的矿工,尽量挖得深一点,把心里的草长成什么样表现出来,这是自救也是救人的过程。”


由此看来,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你必须对生活有深切的关注,敏锐的发现,独到的感悟,独特的视角,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长篇小说《天乳》以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反对束胸旧习为主线展开;女儿丁香为代表的女性。在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反对束胸旧习与留日学生石重阳的动人爱情;丁府家中几个女人悲惨命运。每条线上的人物,个个都来源于社会生活中,他们也曾出现在作者的生活里,或者与作者的生活存在某种交集。他们生活在现实里,定格在作品里,将成为一个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多条线时而平行推进,时而交叉延伸,作家借助近年来从事影视创作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融入《天乳》的故事情节的铺排中,给人以立体、多彩、全方位的感觉。多条线交叉延伸,使得小说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可读性和现实主义色彩。


就我个人的视界,长篇小说《天乳》的细节、语言和人物形象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打磨。《天乳》的叙述语言还不够老到,凝练,尤其是新时期的长篇小说,网络的普及,碎片式阅读和快餐文化的盛行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小说要让读者阅读就必须切忌叙述的铺陈琐碎。如王安忆的小说倾向于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体验来揭示人在孤独中对命运的抗争,按照时间顺序在因果的逻辑之链中展开情节,强调发现;铁凝则擅长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揭示人物的复杂性格,在共时态的网状结构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扭曲,侧重于情节的突转。


读者翻开你的作品阅读,因为琐碎,开始理解你需要铺垫,所以废话很多,但他翻过了几页,会滋生看不下去的念头,耐着性子翻过去几页,觉得还是没意思,会舍你而去。所以我冒昧地说,不善于提炼小说的叙述语言,作品不可能精彩,也不可能动人。


但瑕不掩瑜,我个人初读完整部小说,最后的感受还是大大小小每个人物都出奇地清晰,准确,作者笔力之健,在我阅读经验范围内,为自贡本土小说作家中所不多见。


长篇小说《天乳》把中国上个多世纪中叶新旧思想的冲突和社会世俗画卷再现得活色生香,把人性的方方面面展示得淋漓尽至,小说语言丰富多彩,极具生活化。全篇把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通过一个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反对束胸旧习的剖面揭示了一个阶段一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们的命运。


换言之、人的命运绝大多数是不由自主的。一个国家的命运在某个时期也是由少数人决定的,但又是由少数人改变的……


当女人追求自由时,这个世界便又开始向文明迈进。 




作者简介:周云,自由撰稿人,有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青年文学》全国各地报刊。有多部著作面世。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210125/14462.html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传统书法以何超越“功利”色彩
  • 展望未来科技赋能下的本土艺术创作
  • 当代题材舞剧的“当代性”创编
  •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
  • 《惊蛰》与《在人间》的苦难叙事互阐
  • 《浩然成昆》:英雄叙事中的女性表达
  • 关键字赵应,长篇小说《天乳》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