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文联文艺助力东部新区建设的研究

  • 2020-05-28
  • 成都市文联
  • 加入收藏
  • 分享:

当前,东部新区建设恰逢其时,正处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一干多支”发展和实现成都城市空间结构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转变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关键时期,承担着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的重任和使命,中央、省、市对东部新区发展都高度重视、寄予厚望。

我们认为,加快推动东部新区文艺发展,有利于为新区建设凝心聚力,提供发展新动力新引擎,打造彰显新区建设靓丽新名片,传承新区建设精神。据此,我们组成课题组,梳理当前市文联文艺助力东部新区建设工作现状,研究分析国内外文艺工作经验,结合新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实际,提出新区当前应尽快明确发展愿景,在新区搭建文联机构、集聚艺术人才、抢办优质活动,为新区文艺工作铺好局,为新区建设工作鼓好劲;同时,积极开展新区文艺未来发展研究,提前做好文艺产业发展、精品品牌塑造、文化艺术传承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规划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推动文艺发展对加快东部新区建设的意义

(一)文艺是凝聚东部新区建设力量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当前,东部新区正在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产城融合的未来新城,肩负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竞技全建设新平台、打造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推动成都城市格局千年之变的重任。发掘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力量,紧扣新区建设重大规划、主要目标、关键任务,以新技术、新媒体、新生活为平台,积极创作一批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的文艺作品向社会各届宣传展示,宣传新区建设重要意义和发展目标,提升新区建设参与各方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有利于推动新区建设朝着既定战略目标有力有序进行。广大文艺工作者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以艺术眼光、美学视角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奥体公园等新区城市风貌设计建言献策,推动新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


(二)文艺是繁荣东部新区建设事业的新兴引擎。东部新区是“东进”区域的核心和动力源,“新”在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前人没有创过的业。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加快推动新区文艺发展,鼓励各类艺术家、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市场、文艺产业上创新创业,承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更好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繁荣了新区文艺市场,为繁荣新区建设事业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


(三)文艺是彰显东部新区建设成就的靓丽名片。5月6日,省委省政府正式为成都东部新区授牌。当前,新区秉持“高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营城理念,迅速完成队伍组建、机构挂牌、工作交接、人员隶转等工作,在规划设计完善、片区开发建设、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取得较好成效。随着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筹办成都大运会等工作逐步推进,国内外对成都和东部新区建设情况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而文艺是他们了解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城市精神的最好方式之一。加快推动新区文艺发展,协调作家、艺术家参与新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智慧城市建设、新城区建设、公园城市建设、社区治理,从不同方式、不同侧面讲好新区故事、彰显新区力量,对展示新区建设速度和发展成就,助力东部新区成为成都乃至四川新的靓丽名片有较好宣传推动作用。


(四)文艺是延续东部新区建设精神的血脉传承。成都东部新区是全面实施东进战略主战场,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引领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胸怀全局、敢为人先、实心干事、科学作为的“东进人”精神。加快推动新区文艺发展,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诗歌、美术、音乐等文艺作品记录、见证新区建设,有利于反映并延续东部新区建设精神,使“东进人”精神内外为城市精神追求、外化为市民自觉行动,为新区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未来之城”赋予持之以恒的强劲动能。


二、当前市文联文艺助力东部新区建设工作现状

一是形成文艺助力东部新区建设前期方案。2019年9月,成都市文联制定助力东部新城(现东部新区)建设项目总方案,包括签约中青年艺术家、项目调研暨座谈会、天府文艺名家讲坛、采风创作活动等六项助力东部新区建设活动,活动持续至2020年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方案活动形式多样、内容饱满,但活动宣传力影响力、创新性感染力略显不足,同时对文艺助力东部新区建设缺乏战略性长期构想,难以形成文艺助力东部新区建设长效常态机制。


二是艺术家发掘取得初期成效。2020年7月,成功举行“成都市文联助力东部新区建设项目签约中青年艺术家签约仪式”,与涉及美术、书法、摄影、音乐等四个艺术门类的17位中青年艺术家签订了创作协议,作出东部新区建设进程中不断涌现精品力良好开端,为中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现艺术才华新平台,增强了当地艺术届向心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签约艺术家的数量还不够多、时间不够场,东部新区本地艺术家的参与力度还不够,对签约艺术家东部新区创作也没有形成系统统一的管理组织机构。


三是艺术创作成果逐渐呈现。成功组织艺术家赴东部新区开展系列采风活动,形成了《沁园春.成都东进金牛雄起》《己亥冬月随文联采风简阳有感》《七律·回龙湾风光》等系列诗词作品和《赴龙泉、简阳采风活动感想》等优秀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创作成果的数量、种类还不够丰富,宣传力度还不够广泛,缺乏能让外界了解新区、记住新区的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顶级作品。


三、国内外文艺工作经验借鉴

(一)国外文艺工作经验借鉴

法国巴黎:打造城市独特景观,满足市民文艺需求。巴黎是著名的浪漫、时尚、艺术、文化之都。法国支持国内外艺术家将过度商业化或废弃的车站、花园、街道等进行艺术改造,向公众开放。为艺术家提供低租金工作室成立专业艺术管理机构,邀请艺术家进行街头、博物馆等创作,培育创意文化空间。在特定时点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画廊等,鼓励公众开展艺术创作、鉴赏等活动,让所有人都能低门槛获取建筑、绘画、雕塑、时装等文艺资源。指导并帮助独立艺术家们在博物馆、歌剧院、画廊、会议中心、礼堂以及街区街道开展自行举办活动,开展文艺创作交流,营造自由多元的文艺发展氛围。


美国洛杉矶:创作氛围轻松舒适,展览平台丰富多元。洛杉矶拥有温和的气候、价格适中的工作室、懒散休闲的气氛,从唐人街到圣塔摩尼加、再到考文城,洛杉矶每个角落都有充满创造活力和大受欢迎的画廊展出,为艺术家艺术创作、成果展览提供了良好平台。目前,洛杉矶的艺术家成为了这个城市新的魅力所在,填补了芝加哥和旧金山这两个老牌成熟艺术市场所留下的空白,变成了美国领先的艺术中心之一,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西班牙马德里:新兴平台崭露头角,艺术市场独具特色。马德里艺术和设计领域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后佛朗哥”时代开始飞速的发展,时至今日在欧洲已独占鳌头。除了知名的普拉多博物馆和瑞内索菲亚美术馆,马德里其它众多美术馆和画廊也开始崭露头角,为知名艺术家和年轻一代艺术家都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展示平台,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艺享受。此外,与纽约和伦敦的艺术市场相比,马德里的艺术市场独具特色,带有一种强烈的轻松而又惬意的气息,仍然占据着大众消费的主流。


(二)国内文艺工作经验借鉴

北京:紧抓时代课题,做好品牌建设。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围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传承保护利用,实施文艺扶持精品计划,组织作家、艺术家推进“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启动编纂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志项目。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三个文化带建设,积极策划,创立新的文艺品牌,以文联自身媒体北京文联网、北京文艺报、三刊、微信公众平台等为宣传阵地,利用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首都文艺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巩固扩展已有文艺品牌项目,举办北京文学艺术品展示会,为新文艺组织和非京籍、体制外文艺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建设网上剧本超市,举办北京剧本推介会,提供剧本展示和交易支持的平台。


上海:用好用活文化资源,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上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起点,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归宿,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开展文艺活动、推出文艺精品。主要包括丰富搭建上海之春、上海美术大展、上海书法篆刻大展、上海国际摄影节等艺术平台;鼓励艺术家围绕时代背景、生活气息,推出了《西藏天空》《焦裕禄》《平凡的世界》等优秀获奖作品;通过创新运用互联网、多媒体、3D全景声等新兴技术,联动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资源等,推出《曹操与杨修》《镜·界》等跨界融合产品;围绕《霸王别姬》等原创重点项目培养年轻一代艺术家;推动《十二生肖》《小龙飞天》《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等文艺作品迈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等。2018年6月,上海还推动成立了“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共同挖掘“江南文化之根”,通过“艺江南”活动品牌,实现了沪苏浙皖四地文艺资源共享,文艺平台共建,文艺合作共赢。


深圳:关注文艺新群体,重视产业新发展。深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在政策、平台、资金、组织、产业提升等方面对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产业予以帮助和扶持,实现文化管理职能方面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主要包括出台各项扶持政策,搭建各类文化创意园区和各级各类文化服务平台,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奖补资金,解决文艺人才、街头艺人等加入协会、落户安居等困难,培育引进一批发展势头良好、影响力传播力显著的文艺标杆企业,打造一批精品项目活动等。目前,深圳拥有腾讯浏览器、360浏览器、腾讯游戏等全国网络文艺生产与传播的孵化器和主渠道;发展了点播影院、“互联网+电影”“卫星+电影”等多种电影放映新模式;率先打造“城市文化菜单”,形成“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等。


南京:融合南京城市特色,打造近民亲民文艺。南京致力于推动文艺和城市深度融合,不断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感知艺术、亲近艺术的文化体验。主要包括将文艺精品演出、展览等融入文化场馆、旅游景点、商业空间、社区街区等城市地标和市民生活生产空间,运用4K、5G、VR等新科技提升受众体验感,融合传统展览和流行文创满足年轻群体新需求,鼓励知名艺术家开设展演和讲解相融合的文艺评论课堂,邀请全国著名导演和团队参与南京建筑建设等。2020年南京文化艺术节期间,首发了《南京小剧场建设咨询报告》白皮书,推出了《凤凰台》《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行泪》等原创文艺精品,改编了《红楼梦》《桃花扇》《乌衣巷》等经典文艺剧目,在满足多层次的群众文化需求基础上,促进了新消费,提振市场信心。


四、成都市文联文艺助力东部新区建设的建议

当前,东部新区处于开局起步,加快成型成势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正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发展、打造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鉴于东部新区及新区文艺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应尽快明确发展愿景,在新区搭建文联机构、集聚艺术人才、抢办优质活动,为新区文艺工作铺好局,为新区建设工作鼓好劲。同时,积极开展新区文艺未来发展研究,提前做好文艺产业发展、精品品牌塑造、文化艺术传承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规划。


(一)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尽快明确新区文艺工作发展愿景。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四川部署和成都发展需要,结合东部新区目标定位,发展优势,把文艺建设放在新区建设的“大棋局”中考虑,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巴蜀文艺带、公园城市建设文艺展示区、成德眉资文艺引领区和沱江流域文艺精品地。二是尽快组建新区文艺工作机构。借鉴国内外文艺工作经验,参照成都已建立文联区(市)县经验做法,广泛选派选拔一批情系新区事业、热爱文艺工作,组织力强、创新力足、行动力高的人员组建东部新区、街道文联和协会,形成极具行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行业文联,并结合实际成立各工作协会,实现文艺组织全覆盖,切实做到东部新区文艺工作有人做、做得好。三是尽快制定新区文艺工作发展规划。结合时代背景和新区发展需要,分阶段分领域制定涵盖作品出品、活动开展、品牌塑造、产业发展、队伍充实等发展规划,确保做到每个时期任务有重心、工作出成绩。


(二)壮大文艺产业。一是推动培育引进优质企业。抢抓新区文艺发展后发优势,主动配合新区项目招引计划,推动培育引进发展势头良好、影响力传播力显著的个体新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室、民间艺术社团、中小型民营文化企业等文艺标杆,协同新区在文艺产业上制定配套服务提升、精品创作扶持等配套政策,构建专业性技术服务平台和版权全产业链,提升新区文化产业实力,激发文化产业活力。二是推动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建立文艺创意园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纳文艺群体和组织加盟和入驻,依托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打造集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转化、文创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文艺小镇、街区、村落等。提供文化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空间和场所,推动组织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用艺术眼光、专业视角参与新区新建改造项目工作,发挥文艺群体和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三是推动提供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推动对初创文艺企业实施工程补助、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等优惠措施,对原创研发、重大活动、对外贸易、文艺新业态等予以资金资助、补贴或奖励,推动政府带头鼓励采购新区优质文艺项目和服务,为新区文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丰富文艺活动。一是借鉴现有活动。关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的现实生活,通过把在重点行业中积极奉献、开拓创新的人物塑造成文艺形象,挖掘新区典故、讲好建设故事,让各行各业都能感受到文艺关注的温暖和文艺鼓舞的力量。如鼓励李伯清等知名艺术家开设相关新区名家讲坛,常态化开展东部新区美术书法摄影年度展、“走进东部新区”文艺名家采风创作、文艺志愿服务、“文艺进万家”惠民演出等活动。二是抢办优质活动。定期研究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大事要事及新区发展关键节点,挖掘关键信息、拟定优质主题,快速开展一批充满时代气息、符合人民期盼的优质活动。如结合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建党100周年、成都大运会举办、天府国际机场投入使用等开展系列采风创作、展览演出等活动。三是创新跨界活动。多元化运用8K、5G、AI、VR、3D全景声、城市卫星等新兴技术,发展“互联网+”“卫星+”等多种文艺活动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文艺”“科技+文艺”“创意+文艺”“金融+文艺”等新型文艺样式和文艺业态跨界融合,将文艺精品演出、展览等融入文化场馆、旅游景点、商业空间、社区街区等城市地标和市民生活生产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获取更便捷、感观更充分的艺术体验。四是塑造精品品牌。突出地域特色,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时代主题,沱江流域、龙泉山森领公园、天府国际机场等新区代表性事物,网络文艺、科技文艺、生态文艺等创新主题,以文学、戏剧、美术、摄影、音乐、文艺评论等不同方式、不同侧面展示出来,打造属于东部新区的特色精品品牌,并推动品牌迈出成都,走向全国。如围绕东部新区特色,创作属于新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王者荣耀”“功夫熊猫”“花木兰”类具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推动围绕沱江港区打造类似“夜游锦江”“夜游秦淮”等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艺展出项目。


(四)集聚文艺人才。一是招引挖掘新区文艺人才。引进签约一批艺术名家针对新区建设持续创作,为文艺助力新区建设开好头、引好路,做好示范。定期不定期开展新区文艺展示大比拼,持续营造新区文艺氛围,发掘新区潜在文艺人才。二是做好文艺人才服务。主动创新工作方式,编制新区文艺人才目录,积极吸纳优秀文艺群体和文艺组织成员加入相应文艺家协会,给予组织关怀、延伸服务手臂、解决实际困难。如开展文艺考评,为符合条件文艺人才协调争取落户、购房、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主动为有需求的文艺群体提供组织申报职称服务等。三是打造文化艺术传承模式。组织新老文艺工作者、不同领域协会定期开展座谈会、作品互鉴会,交流,心得体会、碰撞智慧火花,促使文艺经典、优品佳作更好传承传播。鼓励艺术协会与新区中小学建立“艺教合作”模式,扩大“艺教结合”类学校数量。支持新区文艺人才进入中小学担任文艺教师,扩大新区青少年接受文艺熏陶比例,提升新区艺术人才基数,打造成都乃至全省文艺传承样板。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200528/14413.html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践行公益 2020立邦「为爱上色」媒体分享会“蜀
  • 艺术社区:以艺术为“媒”,塑造有生命力的精神家园
  • 成都市总工会兵分三路,脱贫攻坚深度采风绘感人故事
  • 追剧的观众多了 作品的格调高了
  • 网络剧发展:接地气,更去套路化
  • 当音乐产业乘上短视频风口,能否迎来发展新机遇
  • 关键字研究,文艺助力 东部新区建设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