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永寿 薪火相传”巴蜀历代碑刻展在省图书馆盛大开幕

  • 2019-12-18
  • 四川艺术网
  • 石红梅
  • 加入收藏
  • 分享:

12月18日,年近九旬,书法家、汉画学专家高文先生与门人举办的“金石永寿 薪火相传”巴蜀历代碑刻展在四川省图书馆盛大开幕。这是蜀派碑刻的一次大检阅。


开幕式现场


碑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12月18日上午十点,由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汉文化学会(筹)承办,年近九旬,书法家、汉画学专家高文先生与门人举办的“金石永寿 薪火相传”巴蜀历代碑刻展在四川省图书馆盛大开启。这是蜀派碑刻的一次大检阅。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应辉致辞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致辞


书法家、汉画学专家高文先生致答谢词


原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周正举宣布展览开幕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应辉,原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周正举,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原四川省委老干部局巡视员李德明,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峤,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谢季筠,《巴蜀书社总编辑》侯安国,诗人祁和辉,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林新,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赵安如,四川古玩收藏协会会长林跃,四川古玩收藏协会副会长杨光辉,成都市共品钱币博物馆馆长李可,成都同兴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建,企业家刘尚群,成都市博物馆书画艺术院院长、著名书法、篆刻家邓代昆,四川福宝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向运华等嘉宾和领导及书法艺术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现场


蜀派碑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镌刻精良,始于两汉相交,碑目散见于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续》、王昶《金石萃编》、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中。专录蜀派碑刻者有王象之《蜀碑记》、李调元《蜀碑记补》、刘喜海《三巴金石苑》。近现代邓少琴《益部汉隶集录》和高文、高成刚《四川历代碑刻》(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这次在四川省图书馆展出的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巴蜀地区新出土,新发现或虽早已出现,但未经著录、报道过的一些碑刻。汉碑,西汉出土极少。解放前四川只发现《樊敏碑》(芦山)和《柳敏碑》(黔江)两块汉碑。近30年来,川渝地区陆续发现、出土《何君阁道碑》(荥经)、《石门关》(新都)、《郭择赵汜碑》(都江堰)、《王孝渊碑》(郫县)、《薄书碑》(郫县),《阳嘉二年张君纪功碑》(成都天府广场)、《元嘉二年裴君纪功碑》(成都天府广场)、《廖永信杨淑过女石棺题记》(成都附近)。《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重庆云阳)。在短短地几十年中,出土九块汉碑、实属少见。





展场部份作品赏析


中国碑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洪适《隶续》,对碑刻的记录更祥细,可以说是当时研究的最高水平。到了清代干、嘉、道时期,涌现了一批金石学家、出现了研究金石热,称拓片为“黑老虎”出版的关于金石方面的著作特多,可以说是研究中国碑刻的第二个高潮。从20世纪开始,中国陆续出版《中国书法全集.秦汉刻石》(何应辉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卷》(常任侠主编、蒋英炬、高文副主编)《中国汉阙全集》(张孜江、高文主编)、《中国画像石棺全集》(高文主编、张孜江副主编)。在这些著作中,收录了大量的汉碑、汉阙、汉砖、汉棺的铭文与题记。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出版了大批关于研究碑刻的各类专著,有的地方还举行碑刻展览,为深入开展,推波助澜,为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树立榜样,引领前行,这将是中国碑刻史研究上第三个高潮一个良好的开端。



嘉宾合影


本次碑刻展展藏的作品极为丰富,令人惊叹不已,使人流连忘返,对推广碑刻艺术、巴蜀文化起到积极而显见的意义。承载着巴蜀历史和文化的大量信息。


本次展览免费对观众开放,展至本月22日,欢迎前往观展。


延展阅读:


何君阁道碑

2004年3月四川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荥河南岸陡崖峭壁上发现了汉代摩崖刻石《何君阁道碑》。此碑是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五十七年)所刻。《隶释》《碑式》《字原》《墨宝》《金石索》都有所记载,但未见实物。最早记载见于宋代洪适《隶释》,全文五十四字,与刻石内容完全相同。纠正了后期许多人的误传。洪适在《隶释》中把它推上了中国隶书的顶峰,洪适评价:“东汉隶书,斯为之首”。清末冯晏海、康有为、翁方纲对此碑的失传扼腕叹息,均称它是千年仅存的古籍珍品。何君阁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此碑是研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中国书法演变史的实物资料。


永元五年张君遂石棺题记

此为东汉永元五年汝南细阳张君石棺棺盖铭文:一行,十六字,隶书。汝南郡在今河南省汝阳县;细阳东汉置,晋废,在今安徽省长河县,居细水之阳,故曰细阳。墓志,历史悠久,越到后世越详细。墓志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可作为历史资料补史书之不足,也是墓葬断代之确证。此件有死者姓名、卒年,官职六百石之官。是汉代流行的民间简易墓志。其书法艺术尤佳,是汉隶之精品。近几年四川出土多个汉代画像石棺,其棺盖上或棺之挡头撰刻铭文(墓志)。


石门关碑

“石门关碑”是2002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原新都县)三河镇廖家坡东汉崖墓群进行抢救性挖掘中于3号墓的双扇门之右墓门上端发现刻有“石门关”三字,字径12厘米,其下方框内,刻隶书六行,71字,字径12厘米。正文右侧框外竖行文字系十年后补书。此碑记载了广汉郡人段仲孟世系的四字韵文,卒年、年龄、藏地,造墓刻石年月等。为研究四川汉代历史、文化、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准确的实物资料。此碑的形制是目前全国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可与《石门颂》(公元148年),《石门铭》(公元509年)媲美,而且全碑字迹清晰、完整没有残损,属东汉隶书艺术精品,此碑现在新都博物馆展出。


赵仪碑

2000年6月出土于四川芦山县江城遗址。出土时已被凿成三块作为城墙的建筑石料。碑帽为园琬型雕螭虬,碑阴刻碑文,隶书。碑阳字体较小,字迹漫漶,不易辨认。铭文上方刻“蜀郡属国”四个大字,隶书。碑阴字迹清晰,碑文如下:“汉故属国都尉犍为赵君字台云,在官清亮,吏民谟(慕)念,为立碑颂。遭谢酉、张除反,爰傅碑在泥涂、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癸酉,试守汉嘉长蜀郡临邛张河字起南,将主薄文坚、主记史邯伍、功曹向阖、掾史许和、扬便、中部口度邑郭掾、卢余、王贵等,以家钱雇饭石工刘盛复立,以示后贤”。此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如同新刻。其内容是后人为怀念赵仪之功绩,幕僚捐资,清刘盛镌刻。芦山樊敏碑为东汉建安十年,赵仪碑为建安十三年,王晖石棺为建安十七年,雅安高颐阙为建安十三年。虽然王晖石棺上无刘盛的名字,从字体上来分析,很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均为石工刘盛所刻。刘盛应是当时当地民间书法家和著名的石刻工匠。赵仪碑现在雅安市博物馆展出。


樊敏碑

樊敏碑在四川省芦山县城南三公里之石马坝,此碑之前同时建有樊敏阙,是汉巴郡太守樊敏的墓前之陈列物。碑、阙均建于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碑文涵义广博,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史、地方史重要实物资料,为历代文史学家、金石家所重视,为汉隶八分书,书法精湛,清末康有为赞誉此碑书法:“如明月升天,荷花出水”,推崇为“干禄上上品”。从北宋赵明诚收录于《金石录》始,历代十多位名家对其考证论述。如南宋王象之、洪适,明代杨升庵、顾炎武,清代任乃强等对此碑有所引证论述。此碑已风化,该拓片四川现存两件,一件在芦山县博物馆,一为民间收藏。


簿书碑 又名咨簿

此碑1966年4月出土于四川郫县犀浦镇二门桥,一座晋墓的左扇门,是利用一块刻有文字的汉碑改作的墓门,与墓门的右扇石质不同。此碑上方的碑文上加刻一人像,根据书法风格看,碑文刻于东汉晚期。碑文记录着列于若干人名之上的田亩、房舍、奴婢、牛畜的数目和价值,是泐于石的赏簿(财产目录簿)。考古界对咨簿的性质持不同的看法。汉代泐石的咨簿所存极少,因而此碑愈显弥贵也。

此碑书法均匀,秀逸凝重沉朴,强调横向主笔之气势,具有东汉分书共有之特点其造诣在端稳中平添舒雅起伏之美。此碑属东汉晚期,原石藏于四川博物院。


北周文王碑

此碑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石佛寺(原属简阳市),距成都25公里。碑座落一蹭巨石,岩壁上刻碑。碑高480厘米、宽100厘米,立于巨龟之上。碑额为正书阳文,额题“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碑文为正书阴文。额文上方有驰翔的飞天和佛像四尊。碑文下方左右刻有佛道像各一尊,此碑为北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在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于北周闽帝初元(公元557年),会同一批幕僚,因感激文王的恩德而立此碑。碑文对北周全朝的开拓者、鲜卑豪强宇文泰东征西伐、南北转战、平息悦叛记述较详。碑文可补《周书》不足,同时还可校正《资治通鉴》之误。此碑在《金石苑》、《八琼室金石补正》、《三巴 古志》、《古史存考》、《简州史》上均有考释。此碑为研究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政治、经济、军事、书法、雕刻艺术、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隋代通道碑

此碑刻于四川理县杂谷脑镇西五华里之西朴头山上古道旁的悬崖峭壁上。有三通碑刻,右侧为隋开皇九年通道记。蜀汉延熙十年(公元247年)汶山平康夷(今黑水二木林)起事,姜维部将马忠领兵平之,沿途令兵修路筑桥,饬整此通道。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乐山一医生杨枝高(业余考古者)发现此道。笔者于1990年与四川省博物馆高久诚同志一道亲赴理县杂谷脑镇调查,并进行拓片,将此隋代通道记收录于编著的《四川历代碑刻》(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隋代通道为蜀汉三国姜维部将马忠率部修建的四川道路史上最早的一条通道,隋、唐又有人维修,故此通道记十分珍贵也。


唐开元十五年题记

此碑刻在四川理县杂谷脑镇西朴头山悬崖峭壁上,隋开皇九年通道记碑刻旁。此通道是三国姜维部将马忠率部修建开通,隋开皇年间修治后,唐代开元十五年,维州刺史焦淑平率部与投吐番叛匪大战于此。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此碑在成都市武侯祠大门内右侧。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建,由唐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名匠鲁建刻字,因文章、书法、镌刻精湛,世称“三绝碑”。


昼锦堂记碑

昼锦堂记碑,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刻,欧阳修撰,蔡襄书。楷书18行,行39字。绍必篆额,原石刻在河南安阳,不知何时毁没。元代至元年间重刻,清顺治间出土,昼锦堂记楷书,此碑的字,一字多写,择其优者摆列、连成,后人称为“四绝碑”,此碑早已不存在,只是明代董其昌的《昼锦堂图》现存吉林省博物馆。所幸昼锦堂记碑拓片,20多年前,笔者从四川省文物总店购得,并请文物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题跋,重建的昼锦堂在安阳市韩琦庙内,1968年毁于大火,再建的昼锦堂和新建碑亭内有昼锦堂碑记,均为新建翻刻。史树青、高文、谢季筠题跋。


皇宋中兴圣德颂

此碑在重庆市奉节县境长江瞿塘峡南岸悬崖绝壁上,与白帝城隔江相望。碑高4.1米,宽7.2米,共49行,948字,字径20厘米,正书。宋代赵不忧撰,赵公硕书,王伯庠石。不忧,字仲仁,嗣濮王宗晖曾孙,曾任夔州路转运史判官;者赵公硕亦宗室,书法习颜鲁公。此碑之出,纠正了《宋史》作《赵不息》之误。南宋降,金石学家著作均乏著录。清《夔州府志 金石志》曾收录;1990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文、高成刚编著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收录了此碑,并将碑文作了标点符号(断句)。由于唐代安史之乱,唐代有中兴颂碑,刻在湖南浯溪。此碑详细记载了徽、钦二宗被俘,北宋灭亡南宋兴起的全部历史过程,是研究宋金历史的和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此碑体量与《纪泰山铭》摩崖石刻不相上下,号称存世最大的摩崖刻石,此拓极其难求,因在悬崖绝壁上,高不可及,摩拓不易。该碑拓为明末清初拓本,品相完整,十分珍贵。该拓本为虎标行刘袁伟(刘小刚)之藏品。修建三峡水电站时,国家出巨资将皇宋中兴圣德颂碑切割移至重庆市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陈列馆内。


山东沂州普照寺碑

金代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普照寺主持妙济禅师修复了晋代古刹普照寺。为颂扬重修此寺的功德,由仲汝尚撰写碑文,集柳公权的楷字而成,由仲汝羲精刻上石。碑名为“沂州普照寺兴造碑”。全文1201字,与西安《玄秘塔》柳碑,被世人称为“东柳”和“西柳”。清康熙七年(1668年)临沂发生地震时断毁,后经精心修复,并在院中修建碑亭加以保护。可惜碑文残缺128字。新中国成立后将此残碑移入五贤祠,文革中又遭损坏,被用作房屋基石,后才拔出,找到部分碎石。1978年复制了此碑。2002年临沂市博物馆又重新复制此碑。立于孔庙(临沂市博物馆)。原集柳公碑帖,现存于王羲之故居内,此件有史树青题跋。清代早期孤本,此碑是研究王羲之写兰亭序的重要实物资料。史树青、高文、谢季筠题跋。


黄鲁直南浦西山勒封院题记

此碑又名“西山碑”。在重庆市万州区(万县)流杯池,碑文刻在以天然石壁上,为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黄庭坚贬涪州(涪陵)又迁戎州(宜宾),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蒙召还,他顺江东下,路经南浦(今万州),游西山写成“西山碑”,书法豪放,刚劲有力。


赵孟頫 “道教碑”

元代赵孟頫奉敕撰文并书的元代道士张留孙碑,全名:“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张公碑铭”,即“道教碑”。此碑碑名很长,缘由元代五位皇帝(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都看重张留孙,不断加封号、官名,所以如此。张留孙,字师汉,是汉代文成侯张良、唐代宰相张文瓘的子孙,其学道于江西龙虎山。此碑记述张留孙事略。赵孟頫在碑铭中每说到自己,感慨平生,不能自己。赵孟頫受到仁宗恩遇,英宗命其撰书张留孙碑,此为张留孙的生荣死哀,亦关乎赵孟頫的生荣死哀。此碑有二:一在北京东岳庙,天历三年立,人称北道教碑或北碑;一在江西贵溪龙虎山,至正四年立,人称南道教碑或南碑。二碑均高大雄伟,碑文约两千八百余字,如此长篇巨制,此为仅见。几百年来,鉴赏家、金石学家对此碑评价极高,有较高的文史及书法价值。很多学习赵书的书家都临过此碑。“道教碑”为学习赵孟頫楷书的极佳范本。此拓为清早期拓本,字迹清晰、字数完整,适于临写。据查,“道教碑”仅中国文联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早年曾印发但流传有限。


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

此碑为铜质,铸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碑高2.28米,其中碑身1.4米,碑额0.50米,碑座0.38米。碑额饰有二龙戏珠,浮雕图案。现存峨眉山金顶,字迹清晰、完好。碑正面刻《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集晋人王右军书。碑阴刻《峨眉山普贤金殿记》,集唐人诸遂良书。


颜鲁公祠之碑

唐代上元年间,颜真卿人蓬州(今四川蓬安县)长期间,过新政(今四川仪陇县)作《离堆记》,刻在新政嘉陵江边崖壁上。宋元符三年新政人强叔修建颜鲁公祠,所谓“鲁公”是因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此碑为明代正德戌寅年所立。颜真卿的《离堆记》,现仅存很少一部分。


重修越嶲城记碑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置越嶲郡,地含四川凉山地区和云南北部部分地区。越西县为汉越嶲郡阑县。越嶲为川滇通道要冲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又为多民族杂居之地,为历代朝廷所重视。明代所建的越嶲城墙,全用当地所出产的优质青石包砌,现大部已毁,现仅存四十多米西墙。1959年,因“嶲”字太生僻,改为越西。


皇清庠士鹤亭周君墓志铭

曾璧光(1805—1875),字枢元,四川洪雅县柳江乡人。道光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上书房行走,官中丞,贵州镇远府知府、贵州巡抚等。工书法,以楷书见长。南溪书法家包弼臣幼时曾学书于曾璧光

《皇清庠士鹤亭周君墓志铭》为曾书写。四川隆昌王致中撰文。周茂才,号鹤亭,四川洪雅县人,清乾隆二十九年生,道光二十七年卒,享八十三岁。鹤亭为科举制度县学教授、古籍善本书法藏家。


夔门二字及跋文碑刻

清光绪二十三年,刘心源书夔门二字,隶书,字径106厘米,并题夔门铭,篆书。镌刻在长江瞿塘峡口南岸悬崖绝壁上,与白帝城隔江相望。修建三峡水电站时没有搬迁,此碑刻淹没水中,此碑刻拓本是为孤本,十分珍贵也。

刘心源,字幼丹,清翰林,官知夔州府、成都府。生平鉴赏金石文字之学,著名书法家,着《乐石文述》。


瞿唐二字及跋文碑刻

清光绪二十九年夔州知府白激芳书瞿唐二字,楷书,字径180厘米,并题跋瞿唐铭,行楷。镌刻于长江瞿塘峡口南岸悬崖绝壁上,与白帝城隔江相望。修建三峡水电站时没有搬迁,此碑刻淹没水中,

此碑刻拓本是为孤本,十分珍贵也。白激芳,夔州知府。


王烈士传

王天杰(1888—1013),字子骧,四川荣县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谋于叙州、泸州、成都、重庆各地起义。1911年任荣县民国训练所督办。保路运动兴起,组织东路民军总部,任副统领,与龙鸣剑功成都,宣布荣县独立。四川光复后当选为临时省议会议员。二次革命期间,在荣县响应熊克武、杨庶堪带兵讨袁。不久重庆告急,王兼程赴援,在永川被俘牺牲。碑正面刻荣县杨䕊撰,刘昱道书“王烈士传”。碑阴刻于右任撰并书“题荣县王烈士祠”。此碑现藏荣县大佛寺。


宋哲元墓碑

宋哲元病故绵阳,民国三十四年(1940年)国民政府令,追赠为一级上将,葬绵阳市富乐山。立四方形石碑。碑正面刻“故上将宋公哲元之神道碑”,下款“冯玉祥敬题”,隶书;碑的背面为沈尹默书“国民政府令”,楷书;碑的两侧刻有丁维汾撰文,于右丹书“追赠一级上将宋公明轩神道碑”,草书。碑高2.70米,宽1.28米。原立在绵阳市仙人桥川陕公路边,1984年将该碑迁至绵阳市富乐山宋哲元墓前。


曹植碑

曹植碑又名曹子建碑、陈思王碑、曹子建神道碑,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39年)刻立。该碑系利用北朝末期未制成的造像碑改制,因此碑首雕刻粗燥,碑阳首中凿一龛一佛二菩萨,面部残损。碑文阴刻22行,每行42至43字不等,共931字,无撰文和书丹者姓名,书体为篆隶相杂,结构严谨,笔力道劲。文述曹植生平事迹和葬地。此为十一世孙曹永洛于北齐皇建三年(公元561年)奏请孝昭皇帝恩准于东鱼山(今山东东阿)建立曹植灵祠,雕褛真容,供人祭祀。此碑早年淹没大清河(黄河)至清初,由当地百姓捞出,重新立于曹植墓前并建碑楼保护,为鱼山一景。


“衮雪”碑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衮雪”,二字刻于河岸礁石上。摩崖石刻宽148厘米,高67厘米,字径35-46厘米。“衮雪”二字行笔放纵不羁,风格圆浑流动,犹如绵里藏针,确有波涛澎湃之势。左端书有“魏王”二小字。曹操,中华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但曹操的传世书法作品极少。1970年,汉中修建石门水库,“衮雪”石刻被整体移至汉中博物馆。宋代时期汉中归属四川战线的四川安抚(制置)使管理,文化上与巴蜀相当密切。


《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

唐代干元二年,杜甫书《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现存于四川巴中县南龛的一通摩岩石刻, 据传是目前发现的杜甫唯一书法,乃当今海内之孤品,自清末传开后,曾引起轰动,金石学家、收藏家及古董商无不梦寐以求。诗圣杜甫好友严武得唐肃宗皇帝为南龛敕名“光福寺”后,专程到巴州道贺。元代陶宗仪《书史会要》所云:世号“诗史”,于楷隶行草,无不工者。杜工部千古诗圣,而笔迹世所罕见。此清代拓片,其书法,笔力挺拔,骨格清劲,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审美理想,极为珍稀。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91218/13203.html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不可小看——霍晓艺术个展” 在西部文化产业中心招
  • “爱成都•迎大运”暨第十届“画意成都”美术作品年度
  • 四川省诗书画院组织开展红色主题创作写生采风活动
  • “出口——李松林的诗歌与艺术”展在近未来美术馆开幕
  • “蜀山彩云悠——当代书画名家四川展”今日开幕
  • 《宋韬诞辰100周年书画艺术70周年精品展》在四川
  • 关键字碑刻展,高文,四川省图书馆,书法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