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周建的画室墙上挂满了自己的画作,从画作中足见其画功深厚。他的工笔画艳而不俗,赋色典雅通灵。写意画神采飞扬,健笔凌云,其纵横驰骋勾花点叶无不如意。
个人简介
余周建,男,1970年生于成都,为陈子庄再传弟子,受业于马大骙先生,擅长工笔画花鸟和写意花鸟。
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协会员,龙泉驿区美协副主席,成都市书写会员,成都益州书画院会员,成都工笔画会画家,成都市农工民主党书画支部画家,四川岷山书画院特聘画家,四川巴蜀诗书画研究会画家,惠存文化传媒签约作家,四川巴蜀书画院画家,四川东方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夏日热浪正浓时,我去往花鸟画家余周建先生的画室,炎热的路途使我的心情颇为焦躁,但是当工作室的门打开时,素雅的布置、葱郁的绿植夹杂着室内凉意将我的焦躁抚平。在接下来的交谈中,余周建先生谈到他学艺术最大的收获时说:“不论绘画水平的高低,我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绘画使我终生都得到快乐。让我觉得这辈子没白活。”
朴素的话语一如其画作朴实的风格,简单且天真,但是却在听者心中激起千涛万浪。余周建无疑是一个“怜香”之人,他善绘牡丹,其画作中的牡丹花型大、瓣数多、茎叶长,尽显牡丹的雍容华贵。洛阳牡丹名扬天下,洛阳因此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殊不知,中国有三大牡丹基地,分别是:河南洛阳、山东曹州(荷泽)、四川彭州。其中四川牡丹的姿态并不逊色于洛阳牡丹。余周建二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要去彭州写生,他见证了彭州牡丹最繁盛时的样貌,正如画中所绘。令人惋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彭州牡丹繁盛不再,如今的牡丹花型小、瓣数少,往日盛景只留存于画作或影像中,也深深烙印在余周建的心上成为艺术生涯中难舍的情怀。
多年的牡丹花写生经历并没有使得余周建对此感到厌倦,而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他深深的感知到写生对于一个绘画者的重要性,他每年都从写生中获得新的感受,从而在绘画时有所创新。不止于此,余周建认为绘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除了写生就是勤加练习,每天都要进行绘画创作,不能懈怠。
余周建的画室墙上挂满了自己的画作,从画作中足见其画功深厚。他的工笔画艳而不俗,赋色典雅通灵。写意画神采飞扬,健笔凌云,其纵横驰骋勾花点叶无不如意。他的恩师马大骙评论有言:余周建的画,使我们感觉他心思缜密。但仔细观察,他的工笔画绝非那种不苟细处、处处小心的工笔画,而是透着写意画的那种奔放的趣味。故画面灵动而不刻板。还有最重要的是,他的每一幅工笔画都是通过写生得来的,是把大自然中的美经过提炼而集中于他的画图中的。故其画有勃郁的生机与鲜活的气氛。自我的美学元素自然就多了些,特点也比较突出和鲜明。
牡丹花的品种众多,灼灼如火的洛阳红、玉骨冰心的夜光白、端庄秀丽的魏紫……那一簇簇娇贵的品种,在他的笔下显得愈发姿态婀娜,楚楚动人。画作《富贵太平,春色万年》,三朵花瓣饱满、色彩夺目的牡丹花,恍若三个胖娃娃站在枝头,压弯了枝丫、惹人怜爱;细看过后,发现叶片中还隐藏着一朵浅绿色牡丹,安安静静的立在角落中。这株浅绿色牡丹正属于珍贵品种。细想之下,只觉这种表达方式似乎更能衬托出浅绿色牡丹的稀有和娇美。两只太平鸟相依花下,含情脉脉,似是也被这花香所浸染,隐隐中透露出浪漫之情。此处看来,周建笔下的牡丹是美好的,色彩明快却不焦躁,但在那花瓣根上凝聚的些许或红或紫的纯粹色彩中,饱含着一层淡淡的忧伤,那是余周建对四川牡丹花渐逝的叹惋。“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四川牡丹花,希望我的画作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四川牡丹。现在牡丹花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希望当地能加强对四川牡丹的保护。”
怀有浓浓乡情的余周建不仅常画牡丹,还创作了诸多龙泉驿的桃花系列作品。朵朵桃花沿着蜿蜒枝头向上攀爬,一只调皮的八哥站立枝头,它在沉思又或者是在瞭望,看那漫山遍野的桃花,灯火阑珊处、一派天真烂漫。每年都会在龙泉驿举行"中国成都桃花节",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余周建的画作记录下了桃花盛景,同时旨在宣扬龙泉桃花。
此时想来,表达乡情的最好方式就是以工笔画的形式,细细描、慢慢染,以写意画的形式,浓浓写、深抒意,把自己对家乡、对牡丹花的喜爱一点一滴的渗透到画纸里,过程虽然漫长,但是结束时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也是不可比拟的。余周建就是这样用他的画作让大家认识到了四川的牡丹花独有的风姿,同时也勾起了观者内心深处的浓浓乡情。
部分作品欣赏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