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宝刚 -四川艺术网

识得宝刚

  • 2018-07-26
  • 四川艺术网
  • 张大川
  • 加入收藏
  • 分享:

曾宝刚绘画风格源于传统精髓的萌发,他巧妙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在“宗古而有己意”中构建自己的艺术方向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期待他在守望中艺事丰厚,艺途有滋有味。

 我结识的朋友多与画缘有关,曾宝刚就是我多年的好友,我们都是同道中人。与宝刚不常见面,也算熟稔。他师承著名画家秦天柱,画风里保留了秦老师的雅致、空灵、安闲的审美追求。


幽独空林色(136cm x 136cm)


宝刚的绘画,大多集中于写意花鸟,日常所作小品居多,用笔细微,墨色清雅,意趣盎然,观之如时下的季节,和风日丽,满目春暖。绘画对于画者来说就是一种劳作和心灵之修悟,有心者画作必存思虑,有法者笔下方显气质。当今画道艺事活跃,码头众多,但真正以作品本身魅力让人记住的画家,不说是屈指可数,也绝不是很多。参与的人数多,并不能说明整体水平就高,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面对现今信息的“膨胀”,我们应该“闭塞”自己的视觉与听觉,让心灵处于一种相对宁静与孤独的状态,我敬佩那些在艺事上甘于寂寞的人,因为唯有独处的人方知什么是自己最该去寻觅的。


“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他们“闭关”是为了寻求自己的方向、风格、个性和真我,就如同达摩面壁一般,法艺同源。宝刚有如此心性,品他的画就感觉有一种“自我修炼,潜心参艺”的状态。一个好的艺术家,其作品就该自然流露真情实感,直抒自己对人生、自然、社会诸方面的感绪。中国画家要有自己鲜明的、独立的形式和形象,这才能成功,中国的绘画不是死板、重复、临摹……虽然外行看着似是层次不变,实则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文化艺术之传承,包含着画者鲜活的思想内涵。


柏芝情深(178cm x 96cm)


晨曲(178cm x 96cm)


宝刚从艺多年,除了对技能的掌握,他更多注重在思想与趣味上的完善与捕捉,带着一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对所处这个时代的敏感之情,养心抒怀,抒写心画。他画的鸟重趣味,笔下鸟儿鲜活生动,倦困、驻足、觅食、发呆、跳跃等形态各异的动势都被他自然而灵动的呈现画中;画花又意在情韵,既有笔墨的悉心经营,又有自由的主张,随机生发,直抒胸怀,平和之中有动宕,别有一番情趣。


花卉是是大自然的馈赠,笔墨精神与意趣却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射,太过工细就难免妍媚,宝刚的花就是他感情与笔墨相融合的画法。这样的花鸟结合,让观者除了视觉上的美感,更多是观后对生活深切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深厚的感恩之情。


一切法则源于自性,自性流露于真实,真实归于自在。宝刚绘画风格源于传统精髓的萌发,他巧妙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在“宗古而有己意”中构建自己的艺术方向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期待他在守望中艺事丰厚,艺途有滋有味。


个人简介



曾宝刚,1965年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省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师从著名画家秦天柱先生。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协会会员,先后结业于四川省诗书画院研修班以及高研班秦天柱工作室。双流区文联文艺家曾宝刚国画工作室。


部分作品欣赏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80726/1059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人物丨最是“怜香”寄真情——初识画家余周建
  • 逝去的都在风中
  • 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读程峰的中国画艺术
  • 山水寄情怀
  • 丹青入幽梦 真诚绘人生——画家万利民艺术浅析
  • 人物丨一池莲荷透雨香——读胡真来荷花作品
  • 关键字艺术家,曾宝刚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