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倾心于画家万利民笔墨勾勒之物的灵趣鲜活之妙,感动其为人的的至诚至真。每每观其作品,在脑海中,平静而立却又浪花四射,让人颇有“不辞冰雪为卿热”之感。
个人简介
万利民
四川资阳人,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先后师从杨键侯、谭昌镕两位先生,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
画,总是不留住时间,而留下一些精神的定格。工笔画的写实,为生活而写意,为理想而执笔,无一不叫人心驰神往,无一不是艺术人文的精髓所在。画海浩瀚,而我倾心于画家万利民笔墨勾勒之物的灵趣鲜活之妙,感动其为人的的至诚至真。每每观其作品,在脑海中,平静而立却又浪花四射,让人颇有“不辞冰雪为卿热”之感。
涅槃
佛说: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绘画对于画者来说就是一种劳作和心灵的修悟,有心者画作必存思虑,有法者笔下方显气质。面对喧嚣的尘世,万利民始终以“自我修炼,潜心参艺”的态度,让心灵处于一种相对宁静与孤独的状态去找寻自己心中的那个花鸟王国。
万利民以工笔花鸟画为术业专攻,始终坚持在自然与现实两个方面,撷取灵感、升华境界、创造工笔花鸟画的形式语言与风格,他的作品喜欢表现美丽的、诗意的物象,这其中就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化俗为雅,在日常习见物象的描绘中,发掘富有诗意的造型,写生绘景,傅色造型上,显示了其敏感而细腻的艺术感受力。而这种感受是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之上的,精细而不失其诚。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在诸多绘画题材中,我尤爱他笔下的枯荷和孔雀。那一束束枯萎的莲蓬在满池荷香的浸透下愈发显得惹人怜爱,朦胧中紧握微凉,使人不禁感慨:曾经的韶华嫣然不在,乌黑的脉络暗含着丝丝忧郁,多么不忍回忆莲蓬曾经饱满的身姿。至此,我以为我读到了万利民笔下枯荷的意境,但当我再次仔细端详之时,那根根弯曲或折断的莲蓬在我心尖子上激起了层层浪花,那倔强的生命力在宁静的国度里依然不减绰约。隐约中我看到了涅槃重生时的灿烂,如此美丽而引人敬畏。他的作品《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描绘的是深秋时节,万利民前往北京陶然亭写生时的所见所感。画面用工笔画中的铁线描描绘物象,以铁线描独有的张力充斥着观者的眼球。难得的是,在单一的线条表达之下所呈现出的丰富的感官享受是万利民笔力的见证。满塘残荷东倒西歪,形态自然而优美,扭曲的荷梗,卷曲的荷叶给人以心灵的震动。在情思上他将荷叶和莲蓬的自然结构重新解构,使荷叶的形式和背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画面的色调追求清逸古雅的暖色调,使人顿觉画面灵巧古厚,虚灵如梦,清风四溢。
万利民画的禽鸟重趣味,笔下鸟儿鲜活生动,倦困、驻足、觅食、发呆、跳跃等形态各异的动态都被他自然而灵动的呈现画中;画植物又意在情韵,既有笔墨的悉心经营,又有自由的主张,随机生发,直抒胸怀,平和之中有动宕,别有一番情趣。
子非鱼
最难搞定的禽鸟之王,在万利民的笔下,硬是活成了一个孔雀王国。他将自己化身为一只孔雀,在他的王国里缔造着唯美纯真的一帘幽梦。瞧!傲娇的孔雀王子,一振翅,一飞羽,从略显萧瑟的画境中一步一步向你走来,步步惊心!不知是喜欢它的珠冠灿烂,还是灵眸顾盼;秀颈欣长,还是身披彩缎;莲步款款,或是娇声婉转;姿态万千,或是屏开尾展,他徜徉在大自然的深处,聆听与感悟并乐此不疲。万利民创作的孔雀《家园》、《相伴》、《云水间》、《溪山深处》等作品,在虚实、疏密、浓淡之间营造了空气感和生命境界,在氤氲与朦胧中透出内心观照的视角。作品《子非鱼》,以冷灰色调为主,描绘了三只白孔雀在溪水边嬉戏的情景,或是正对影梳妆,或是见鱼起兴。漂亮的尾羽打湿了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只小鱼追逐着涟漪,奋力探出头,也想一窥仙鸟倩影。画面以清晰的意象主体——孔雀的生命亮色与美感活力,以及黄色的花朵和红色的鱼营造一种生命情调,而被由此淡化、虚拟的环境,则在氤氲中昭示为广大、深远的空间景象,使画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色调淡雅、气息清新;让人从中感悟到情境的整体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基本人性尺度下的万物情感和趣味。
佳作在目,不知时日过去几何。恍惚间,只觉花香浮动,鸟音萦绕耳畔,待张目四寻,唯见室内《万利民画集》静置,窗外风轻云淡。方悟:画者至诚处,方可画出这般灵魂之作。
个人作品
家园
相伴
溪山深处
云水间
赏心只有三两枝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