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寻找资源 从文化里获得自信 祝勇:为苏东坡和四川点赞

  • 2017-09-18
  • 四川日报
  • 文莎 肖姗姗
  • 加入收藏
  • 分享:

“千古风流人物,我最想写的,就是苏东坡。不是写一篇文章,而是用一本书,表达我的敬意。”近日,当代著名散文家祝勇推出了新书《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从艺术学这个全新的角度,书写了千古文人——苏东坡的快意人生。


  文化传承 让历史名人“活”起来


  “千古风流人物,我最想写的,就是苏东坡。不是写一篇文章,而是用一本书,表达我的敬意。”近日,当代著名散文家祝勇推出了新书《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从艺术学这个全新的角度,书写了千古文人——苏东坡的快意人生。


  9月17日,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组织的“天府名人堂·文化传习季”活动在方所成都店首开大幕,站上名人堂的首位嘉宾正是祝勇,讲的就是他在故宫里发现的四川籍历史名人——苏东坡。谈及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祝勇点赞四川,称其:“在历史中寻找资源,从文化里获得自信。”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是有血有肉的朋友


  写苏东坡,出这本书,对祝勇而言,不是为写而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缘分。在那之前,他不仅阅读了苏东坡的许多篇什,而且十年之中,几乎走过了苏东坡走过的所有道路。比如前往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比如翻越艰险的蜀道,从四川进入陕西(当年李白从成都进入长安,走的也是这条道);比如定州、河洛、江浙之行;比如自长江入赣江,体验十八滩之险;比如翻越南岭,抵达广东梅州、惠州……“十余年间,我全然在无意之间,复原了苏东坡的道路,而当书写苏东坡的欲念一天天明朗起来时,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天意。”


  祝勇在故宫里寻找到的苏东坡,是有血有肉的,他的描写细微到一场雨、一个梦,又辐射到整个宋代文人群体、社会生活、宫廷斗争,甚至辐射到整个艺术史。


  而之所以有如此独到的视角,则不得不归功于祝勇的另一个身份: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直言:“到故宫博物院以后,我更加全方位地认识苏东坡。虽然很多人都是读着苏东坡的词长大的,对于作为艺术家的苏东坡,尤其对于传为苏东坡作品的几幅画,还有存于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数十件苏东坡书法,却所知寥寥。”身在故宫,又作为一个钻研艺术史的博士,祝勇更多地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史原物”联系起来。


  从眉山出发四川文化在蜀道上发光


  事实上,仅仅在故宫里,那是寻不到一个完整的苏东坡的。所以祝勇行了万里路,读了万卷书。而重要一站,正是苏东坡的出生地——四川眉山。


  “眉山之行让我对苏东坡的想象有了具体的落点。眉山有苏东坡的家,是他血脉的起点,是他一生的出发地,也是他一生的情感所牵。”


  祝勇说,苏东坡著名的《江城子》是为故乡而书写的,每次一读到,那其中的思乡苦都会在一瞬间击中祝勇的内心,让其泪流满面。让苏东坡魂牵梦绕的故乡,也让祝勇一往情深。“到了眉山,到了四川,你才会知道,这里真的是出大文人的地方,像李白虽然不出生在这里,但是他的文化滋养也是在四川完成的。”


  祝勇一直有个遗憾,就是他还没有踏上川北的土壤,他知道,不去川北,难以体会蜀道难;不体会蜀道之难,就难以体会当年李白、苏东坡他们从蜀地前往长安的文化情怀。“李白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气度、视野、文化吞吐量,都与蜀道息息相关。所以蜀道特别重要,是联系一个封闭的地理单元和整个中华文明一个纽带——它既使四川的文脉保存下来,跨越了之后,又与中华文化相融。遗世独立,又相融相通。这正是四川文化独有的魅力!”


  为历史名人工程建言在全国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


  作为“天府名人堂·文化传习季”活动的首位嘉宾,祝勇对于四川启动的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早有耳闻,并从报纸上获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上面恰恰有他推崇的苏东坡。“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评选在全国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祝勇直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名人,但是怎么去梳理,怎么去传播?这挺难。而四川,就正在做着这样一件积极的事。”


  祝勇感叹,在四川深深地感受到整座城市对历史文化和历史名人的重视,“可能就是我们有着对历史文化名人共同的尊重和敬仰。我们讲的文化自信,它从哪儿来呢?就是要从我们创造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中寻找。文化自信不能虚着说,一定要落实。”


  对于四川接下来应该如何让这个工程做大、做强、做深,祝勇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影视的方式比较直观,比较艺术化,并且通俗易懂,与大众的审美趣味相吻合。”祝勇建议,四川不妨将这些历史名人都拍成纪录片,拍成与现代审美相融合的纪录片,“历史文化资源要与现代审美结合,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固化的东西,悬在空中,谁也不能动。”此外,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宽。祝勇认为,在历史文化名人的传播过程中,除了利用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甚至文创产品,扩大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力。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918/8596.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塔河晨韵:让故乡最美的风景永远留存
  • 乡情浓郁寄书中——简评彭家河散文集《在川北》
  • 伟人邓小平
  • 仰望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心音
  • 金钱板:说唱故事人生
  • 四川竹琴:词话千年 曲艺人生
  • 关键字《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苏东坡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