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曲艺,是以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其起源可追溯到汉代以前,1959年成都近郊出土的几尊东汉陶制说书俑,“击鼓说书,喜形于色”,可见当时说唱艺术就流行了。如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四川曲艺多样品种都所发展和创新,各具风采。
9月7日8日,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民乐队演绎的曲艺专场音乐会《蜀风曲韵》震撼首演,他们将老曲牌弹出了新韵,也为观众带来了新感受、新体验。
《蜀风曲韵》音乐会是省曲艺研究院60年来举行的第一次第曲艺专场音乐会,也是曲艺民乐队的首次亮相。其中作曲是由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共同完成,为我们讲述了那些故事,那些话。
四川曲艺,是以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其起源可追溯到汉代以前,1959年成都近郊出土的几尊东汉陶制说书俑,“击鼓说书,喜形于色”,可见当时说唱艺术就流行了。如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四川曲艺多样品种都所发展和创新,各具风采。
顾磊:我们只是用音乐在说话
曲艺音乐是四川曲艺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曲艺乐手而言,他们往往存在于舞台的深区幕后,音乐会的举行无疑对大家是一种认可。曲艺音乐就是民间‘长出来’的,是经过市场检验、具备民众基础的。相信《蜀风曲韵》能让观众了解到欣赏四川曲艺,不仅是其丰富的种类,还有曲艺音乐美、内涵美可以感受,从而进一步助推曲艺艺术的普及传播。”音乐总监顾磊表示。
作为省曲艺研究院新生代作曲家,也是首次担任音乐总监的重任。在机遇与挑战并重之下,他的理念、他的坚持也为这场演出也增添了许多色彩。
顾磊本次作品是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作减法”,留给观众丰富的想象空间。节目《春夜喜雨》源于杜甫同名诗,以四川清音元素创作,通过清音的婉约调性,将景色化作音符,描绘唯美意境,诉说故事。《师父》的原型则来自省曲艺研究院二胡演奏家陶培力老师拜师求学的人生经历。其命名也十分具有故事性,取“师傅”亦或“师父”,节目若以“师傅”命名,作为尊称,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却是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顾磊表示:“是想用我们特有的音乐语言去表达一种感恩之心。所以曲艺音乐是能够深层次挖掘和拓展艺术背后的人文内涵,且与时代紧密联合。”
胡晓流、林亚平:讲出四川话、四川情 曲艺音乐传承创新发展
省曲艺研究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更是四川曲艺传承、曲艺人才培养的基地。多年来,通过政府、政策大力支持,院团的努力,才让四川曲艺在一种‘绿色生态’的环境里生长发展。
国家一级作曲家胡晓流表示,他至今参与制作了10余台四川曲艺晚会,但这次不同。
曲艺音乐是“社会的自然交响乐”,是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在胡晓流的创作理念里,乡音,是一种很重要的音乐主题。本次他从挖掘四川传统曲艺的音乐素材入手,创作了音乐会作品二胡独奏《老街的回忆》。没有器乐的炫技、没有特别手法,节目以成都正通顺街双眼井一带为原型,采用四川扬琴《踏伞》中的音调,通过曲艺特殊的旋律、“叫卖声”“吆喝声”的加入,还原儿时记忆里的悠闲、平和的老成都景象,渲染心中的情感。也借此与老一辈人产生情感共鸣、对现代人传递一种历史信息。
胡晓流表示,这台音乐会与交响乐,包括其他民族音乐会都不同,其音乐元素是来自丰富多彩的四川曲艺品种,这是我们四川曲艺,四川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他呼吁,在四川省大力推进音乐产业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除了解决基础设施、音乐基地等“硬件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音乐人才培养、本土文化打造、自主产权等“软件问题”。只有在“中国特色”“四川表达”上做探索,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四川声音,促进四川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四川扬琴元素的运用,成都市曲艺团音乐总监林亚平创作的《断桥》,就是基于四川清音固有的一出传统经典曲目,讲述了大家耳熟能详白蛇传的故事。“曲艺音乐《断桥》是有逻辑、情绪和矛盾冲突的,这是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林亚平介绍到,《断桥》不仅继承了四川清音最经典的唱腔,开场由一段人声唱段引出故事梗概,在手法演绎、作曲技法、演奏等方式上都运用现代技巧进行了大胆创新。
“作为省曲艺研究院民乐队的首次亮相、一台以音乐作品为重头戏的演出,其打造有一定的压力。从开始参与到如今逐步成型,感触很深。我们与乐员们一起经常为了几个音或时演奏技法在排练场不停地交流、打磨。”据了解,林亚平原本还为本次音乐会准备了一首以竹琴为创作元素的一出作品,但他觉得仍有许多不足,还需进一步精练。“老艺人们对曲艺作曲理论的总结很少,所以如今的作曲创作只能经过不断地学习与积累,只有真正地‘泡在里面’,才能掌握精髓。”
温毛卢:以匠心耕耘事业 以初心筑造未来
今年80高龄的作曲家温毛卢(温见龙)老先生担任了本次音乐会的音乐顾问。他曾为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曲种编曲百余段,四川扬琴《凤求凰》更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匠心,是一种虚心、恒心、细心和不断追求的执著心。温毛卢一生都怀揣着匠心耕耘于四川曲艺事业。据了解,音乐会自前期建立以来,每次排演老先生必到现场进行编排,亲力亲为。
本次温毛卢也为音乐会量身打造了《将军•闹台》《南•银•叠》两个曲目。“如果有机会,我还要继续锤炼,再精细的排演,效果会更好”温毛卢说到。据了解,本次众多节目都是传统现代的结合,四川扬琴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曲艺种类在舞台上是必不可少的,《将军•闹台》就包含了原滋原味的四川扬琴元素,像《师父》,就是顺着曲艺文化脉络而下,继承创新,向观众呈现新时代四川扬琴模样。
时代需要文化,艺术需要传承。四川曲艺艺术要进步,曲艺音乐正是发展的突破口。
音乐会立足曲艺音乐本身思考,什么样的形式老百姓愿意听,愿意看。从三代作曲家的创作上看出,他们的风格有着不同层次和情感的体现,能更全面地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要求及精神需求。对四川曲艺音乐的重视,不仅能让作曲家们在各自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为四川曲艺增添了活力和生命力。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