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烛光 ——记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理塘县章纳乡小学教师杨锐

  • 2017-09-08
  • 四川艺术网
  • 叶强平 文/图
  • 加入收藏
  • 分享:

格聂山,四川省第三高山,理塘县章纳乡小学就坐落在深山脚下。


教师杨锐,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像烛光一样照亮学生求学做人的道路。



2004年7月,毕业于康定民族师范校的杨锐,分配到喇嘛垭乡小学,从此就踏上了乡村教师的道路。乡村小学交通极为不便,信息闭塞,长期吃不到新鲜菜,往往是一碟豆瓣一顿饭,清茶伴着馍馍咽。可在夜深人静的时侯,年轻的杨老师也曾徘徊过、犹豫过、动摇过,谁不想和家人在一起呢。但是第二天站在讲台上,面对一个个天真无邪的面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再想一想山村贫穷落后的现状,他狠狠心,咬咬牙又挺过来了。没想到这一呆就是13年。2013年“芦山4.20地震”时,他的家人及孩子都处于震中,但为了不给学校增加负担,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他坚守岗位,把担心藏在心中,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三尺讲台上,杨锐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标标准,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他以他独特的幽默风趣的课堂风格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显著,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在教学中他从来都是普普实实,认认真真的备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仔仔细细的改好每一次作业,他常常利用休息的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为学生解难答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一一的耐心解答,从来都没有怨言,他常常说“我的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但是我会将我所有的知识都教给我的学生。”他从来都不愿与放弃每一位学生,他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为后进生补课,他变换着不同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们讲解同一个问题,为的只是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有时候由于时间较晚了,他还亲自送学生回家。



十三年的教学生涯,杨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常常为新教师们示范公开课,为他们传授经验。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他被学校多次评为“优秀教师”,并于2011年被理塘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于2013年1月聘为“甘孜州骨干教师”,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


杨锐教师不光教书,还身体力行“育人”。更换学生寝室里损坏的电灯、维修损坏的桌椅……记得在2015年的雨季,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由于长时间被雨水侵蚀,屋顶造成不同程度的渗漏,当他知道这一情况后,第二天就对屋顶进行了检查,发现屋顶排水系统堵塞,屋顶大面积积水,导致屋顶出现渗漏现象,他立即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处理,疏通管道,清理了排水系统,并对屋顶的缝隙进行了防水处理,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屋顶的渗漏现象。像这样的“突发”事件,每一学期不知道会发生多少件,但他总是这么热心,这么努力地处理每一事情。



2014年的虫草采挖季节,毕业班学生伍金拉姆因为家庭原因被父亲强迫带上山采挖虫草,当杨锐知道这一情况后,多次徒步五、六小时上山进行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不知道和家长发生了多少次争执,讲了多少的道理,才让家长终于同意了让该同学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这样的家访工作,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他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受了多少累,流了多少汗,才让这些即将辍学的同学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



2016年5月,一年级寄宿制学生丁真卓玛突发水痘,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医生建议回家隔离,当天傍晚杨锐亲自将孩子送回家,当家长得知孩子生病后,情绪非常激动,责怪学校老师没有照顾好孩子,耽误家长进行虫草采挖,甚至想和他发生肢体冲突,但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耐心真诚地为家长解释。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因为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家长发生了不知道多少次的争执,在这些争执的过程中他都非常耐心、非常真诚地为家长解释又解释,直到家长的理解。


2017年5月,杨锐调至章纳小学并担任校长。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他首先从校园卫生入手,他穿上劳动服,撸起袖口带领全体教职工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对学生教学楼、寝室、食堂、厕所以及校园卫生死角进行了全方位的清理。他蹲在厕所旁手拿刷子,不嫌脏、不嫌臭,把每格厕所都刷的干干净净。除此之外,他还通过班会、课间集合、爱心爸妈等方式大力向学生们宣传卫生知识,培养学生爱干净讲文明的行为习惯。为了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他为学生购置了新的床褥、新的洗漱工具以及其它住宿设施,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校比家还安逸舒适的温暖;为了丰富学生的伙食,他在原有伙食的基础上,把鸡蛋和水果纳入营养餐,科学搭配了学生的伙食营养;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品质,他带领全体教师对教室、寝室进行了文化改造大提升工作,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校生活更加愉悦了。

    

杨锐用心诠释“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这句话,他将继续默默耕耘,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908/8538.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写意之间见真情
  • 人物丨最是“怜香”寄真情——初识画家余周建
  • 逝去的都在风中
  • 识得宝刚
  • 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读程峰的中国画艺术
  • 山水寄情怀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