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若没有支点 都只是孤独的《一撇一捺》

  • 2017-08-24
  • 四川艺术网
  • 加入收藏
  • 分享:


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关于彼此的记忆,因为一个时间、空间点上的相交集,产生一个连接,架构了一个支点。否则我们只是不在同一平面,没有相交的一撇或一捺。


8月30日、31日晚, 谢欣作品现代舞《一撇一捺》将在四川省歌舞剧院倾情上演。作为“锦绣四川•好戏连台”四川省优秀剧目展演暨2017当代艺术演出季中的演出剧目,现代舞的加入更能呈现出城市丰富多元化的一面,为公众提供了高艺术水准,可看性、流行性的全新艺术体验。



谢欣,中国新锐现代舞艺术家,谢欣舞蹈剧场创始人。芬兰国际舞蹈节总监曾经评价说,能在谢欣的作品中,看见在欧洲现代舞发展中没有寻找到的未来,有着极致敏感的独特性和唯一。现代舞作品《一撇一捺》里,谢欣是如何用肢体去探索人与人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现代舞作品获得了如此高的关注和期待?


谈到作品的创作初衷,谢欣介绍是思考一个探索拆解和连接的过程。把“人”拆解开,就变成了一撇一捺,然后会发现一个支点。人和人之间,必须要有支点才会有连接。如果没有支点,每个人都只是一撇和一捺,都会孤独,因为“人始终都是一个个孤独的个体”。正如她所说,舞蹈中每个身体的“撇捺”皆是言语。“一撇一捺”是相同又不经相同的样子,是人与人相遇的过往、记忆和积淀下的厚度。



《一撇一捺》曾获得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优秀作品等成绩,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时更是一票难求。今年6月,谢欣舞蹈剧场又受邀携作品《一撇一捺》亮相芬兰第48届库奥皮奥舞蹈节,两场演出大获好评,芬兰日报点赞“《一撇一捺》耳目一新,宁静而极具魅力,就像一件精美的首饰,让美丽历久弥坚,永不褪⾊。”



舞台上,舞者像做梦一样移动。他们的技术和对身体的高水平运用,仿佛与空气融为一体。他们有默契,舞蹈风格完美地整体呈现,但在双人舞和独舞时又各有千秋,谢欣在作品里做着对人的终极探索,同时是她长久对现代舞创作所秉持的理念。在她看来,现代舞是最尊重创作者和舞者独立思考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身体的实验,身体力行作为一种媒介,将精神投射到身体上,呈现在自己作品中。它的开放和包容性,能让舞者不断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独特的一面,现代舞的创作者更多的是一个思考者,这也让其能细微地察觉到生活中的美。



为了让更多人走近现代舞,了解艺术的魅力,近年来谢欣一直致力于舞蹈普及推广的工作,在谢欣舞蹈剧场开设“工作坊大师课”体验,大受欢迎。据悉,在2017当代艺术演出季中,谢欣也将为观众带来以“现代舞——真实的身体”为主题的工作坊大师课、言又几分享会。通过让身体的思维与心的连接,建立身体的自知性,寻找舞蹈产生的“愉悦感”。通过思维的引导和语言的辅助,让参与者发现身体的感受和知觉,然后“动”和“动作”从这个连接的原点自然地产生出来,从而更新对身体和舞蹈的认识,引导参与者轻松愉快的进入“舞蹈”。





人物简介:谢欣


曾先后工作于广东现代舞团,上海金星舞蹈团,北京陶身体剧场,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并随团参加超过25个国家的艺术节交流演出。2016年作品获第十届“荷花奖”金奖;2016年作品获第13届韩国首尔国际舞蹈比赛金奖;2015年获得第14届意大利罗马国际舞蹈比赛金奖和库奥皮奥舞蹈节奖;同年获得第29届德国汉诺威国际编舞比赛银奖和最受观众欢迎作品奖;2013年获得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银奖和最佳作品表演奖。


2006至2016年,陆续创作作品:《落》《+》《plus》《Floating Flow Mark》《面对•对面1》《面对•对面2》《一撇一捺》《慢•漫》《很近的远》《彼时此刻》《Flow Mark》《照见》《UNKNOWN未•知》《听见身体》《划过记忆中的轮廓》《Touch》等等。2013在奖学金支持下游学美国、德国、以色列、法国。2014年被独立邀请获奖作品《落》《+》演出于第42届香港舞蹈节“亚太平台”。2015年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的获选人之一。同年11月新作品现代舞舞剧《一撇一捺》首演于北京国家大剧院。2016年新作品《UNKNOWN未•知》首演于北京国家大剧院与上海上戏剧院。2016受芬兰国际舞蹈节,东京艺术节邀请演出。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824/843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写意之间见真情
  • 人物丨最是“怜香”寄真情——初识画家余周建
  • 逝去的都在风中
  • 识得宝刚
  • 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读程峰的中国画艺术
  • 山水寄情怀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