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平淡的话成为了近年来网络著名的鸡汤文,或许正是这种对美好的向往与人们心中产生了共鸣 。既然音乐、文字的形式都能准确地表达其中的情怀,化作舞蹈语言,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诠释呢?
8月26日、27日晚,现代舞《远方》将在四川省歌舞剧院倾情上演,为观众带来美妙的舞蹈之夜。作为“锦绣四川•好戏连台”四川省优秀剧目展演暨2017当代艺术演出季中的演出剧目,现代舞的加入更能呈现出城市丰富多元化的一面,为公众提供了高艺术水准,可看性、流行性的全新艺术体验。
现代舞《远方》是青年编舞家杨畅在念书时期就有的一个创作萌芽,2015年,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青年舞蹈人才扶持计划"委约,创作了舞蹈剧场《远方》,并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了首演,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肯定。
戏剧化、黑色幽默是《远方》的特点之一,杨畅说,谈及人生经历和理想,我希望这些带给我们的不单是沉重负担和沉重的回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鼓舞的力量。
曾经看过《远方》的观众都觉得这部作品舞蹈画面充满了“几米漫画”的风格,这也是“黑色幽默”一种表现。舞蹈中将会出现许多化作人生阻碍和磨难的“黑衣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义,但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难点所在,如何用舞蹈来诠释他们身份、性格,将身穿白纱主角联系起来。从而让黑白之间的对比更突显出追梦人寻梦的执着和现实之间的冲突。最后,主角历经试炼,一切苦难化身的“黑衣人”都形成一波波海浪,助推他前进,到达彼岸。
杨畅-远方-摄影王小京
我们走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选择了通往安逸的一条路,而《远方》讲述着“诗和远方”是属于有勇气之人的故事。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真正的价值——心中有诗,生活便会过成诗,最终到达远方。这是《远方》所表达的意境,也是杨畅想要传递的情感。他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哪怕是买车、买房,或是作一名教师、艺术家,都有一个想到达的目的地。
杨畅-远方-摄影王小京
所以,《远方》讲述的并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也是杨畅自己的故事。他从古典舞学生成长为职业现代舞舞者、从舞蹈教师发展为专业舞蹈编导的过程中,不断要求自己、挑战自己、突破极限。有人曾评价他说,其作品风格幽默、怪诞、敏感、妄想、唯美,这是哪里冒出来的一个怪人、一个疯子,一个或许可以称作是我们心中久违期待的那个天才。超越自我之路是艺术家的一生追寻之路,他则是这条路上的忠诚跑者。
杨畅-远方-摄影王小京
喜爱挑战的杨畅,艺术作品风格多变、不拘一格,在韩国留学的经历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气息,黑色幽默中也充满了正能量,2013年编导的作品《或许您也?》《两人一伞》击败了来自22个国家的选手,最终获得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 编舞组唯一金奖;而近年来对现代舞寻求传统文化与当代结合的尝试,杨畅也有了不俗的成绩,喜爱“打破式”的创作,编导出充满少数民族色彩又不失现代审美情趣的作品,如均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2016年双人舞《你是我的山》和2017年的《遇见 日子》。对此,他表示,面对不同的时代和观众,我们的作品也要有着变化,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在创作里抽象中有具象 ,具象中带有抽象,把写意与写实交替呈现。只有这样,让艺术留有给观众思考的空间,才能引起共鸣。
现在,杨畅作为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编导专业教师,一直秉承着厚积薄发的教学理念,他认为一定要大量学习各种舞蹈形式和其他艺术形式来打通自己的思想和身体,让思想和身体里孕育着各种能量。在各种艺术形式里体验,找到自己述说的方式。当自信充满身体时,才会真正陶醉在情感里。用身体在空间里自由舞动时,那就是最动人的现代舞、最美的舞者。
据悉,杨畅也将参与2017当代艺术演出季工作坊艺术大师课,并讲述“即兴与综合训练”的主题,以身体的探索利用即兴的方式,让大家解构掉这些元素的动作,重组找到自己舞动的方式,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进一步了解舞蹈的魅力,让更多的人走近舞蹈艺术。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