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浓郁寄书中——简评彭家河散文集《在川北》

  • 2017-08-21
  • 四川艺术网
  • 王雪明
  • 加入收藏
  • 分享:

彭飞龙是他,彭家河也是他。从一个人取名字的角度来看,彭飞龙大气磅礴,而彭家河则如小家碧玉。大气磅礴也好,小家碧玉也好,这并不影响作者在作品当中对于文字的真实表达和情感的娓娓倾诉。最重要的是,彭家河散文集《在川北》给我的总体感觉,却是二者兼而有之,让我不吐不快。


五年前,彭家河还在我们南部县文联工作期间,他曾经送给我一本刚刚出版的书,那就是我手里的这本散文集《在川北》,并且他还龙飞凤舞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彭飞龙。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几乎是没有间断地从头到尾看完了这本散文集,心情有几分激动,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但由于忙于生计却一直没有动笔。最近一段时间,当我利用空闲再次看完《在川北》这本散文集的时候,我实在是坐不住了,觉得应该写写自己的真实的读后感。


作为一个70后的写作者,如果与他的同龄人相比,彭家河是善于思考的人,他对于生活的理解,人生的感悟,事业的追求等等,都通过自己的笔触呈现了出来,虽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彭家河却认认真真地做到了。


彭家河生活在川北的那一片红色土地,川北的山山水水滋润了他,川北的风土人情感染了他。因此,彭家河给他的散文集取名为——《在川北》,我想这正是他的用意所在吧?


散文集《在川北》分为六个小辑。即:彭家的家、草木年华、彼岸烟花、笔墨行走、小城春秋、十年转身。


散文《我的大学》是作为该集子的开篇之作而出现的,很明显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18岁那年,彭家河正当青春年少,他走进了那个名叫麻溪寺的乡村小学。在麻溪寺,身为教师的他一方面与他的学生娃朝夕相处,一方面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努力地追寻着,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追寻着自己的未来;在麻溪寺,他工作和生活了四个年头,他把自己踏上工作岗位的美好年华奉献给了曾经养育过他的那一片山村乡野;在麻溪寺,他虽然只是短短生活和工作了四年时间,却给他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第一小辑《彭家的家》,彭家河通过对故乡人和故乡事的深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比如:《远去的乡村》《端午渐行渐远的乡愁》《草木故园》《遥远的社戏》《乡下的傩傩》《屁狗》《何处是故乡》等散文佳作,很容易让人想起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所反映出来的意境。


在第二小辑《草木年华》里面,彭家河对于故乡一草一木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了一幅幅故乡的水墨丹青。《怀念麦子》《回想玉米》《辣椒的味道》《秋天的蓑衣草》《秋天的狗尾草》等散文,不仅把读者带到了作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而且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游子的思乡之情。麦子、玉米、辣椒,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不知道养育过多少天下人。但是,我们吃过麦子、吃过玉米、吃过辣椒,吃了也仅仅是吃了,又有多少人知道感恩?又会有几个人能够象彭家河一样,不仅知道感恩,而且能够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与人共赏?感谢上帝赐给我们食物,如果看过作者的这些美文,那些不知道爱惜粮食、不知道“光盘行动”的人们难道不应该脸红吗?!


通过第三小辑《彼岸烟花》,我们不难看出,彭家河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作者,他有严谨的写作态度,敬畏文字,文笔优美,历史知识也十分丰富。不然的话,他写出来的《蜀汉荡寇将军张嶷忠骨埋汉中英魂归南部》《谯周故里忆旧人》《状元马涓与南部状元桥》《三陈故里访英贤》等等颇具历史价值的散文,又怎么能够登上一些名刊大报呢?时下,有少数作者的写作态度不敢恭维,他们稍微有一点儿成绩,就自吹自擂,不知道天高地厚,这种作者的写作依靠自己的一张嘴说话,而彭家河则用的是自己的一支笔在说话,更准确地说,彭家河是用自己的作品在说话。彭家河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写作态度,我相信,他迟早会写出许多的精品佳作,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第四小辑是《笔墨行走》。如果与彭家河相比,我顿时感到汗颜。这些年,我也曾经去过一些地方,但是,所到之处,行色匆匆,对于那些地方的名胜景点,如同走马观花一般,不曾留下多少印象,更没有象彭家河那样所到之处能够写出许多的文章来。显然,彭家河是生活的有心人。他去过蓬安、去过剑阁、去过阆中、去过广汉。所以,彭家河就写出了《路过周口》《剑门行》《情迷阆中龙舟节》《三星堆访古》等旅游散文。如果我们随着彭家河文笔所描写所指向的地方而去,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许多美好的山山水水。因此,我大胆而冒昧地猜测:如果彭家河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饱览我们祖国山山水水的话,那么,我们一定还会欣赏到他更多精彩的旅游散文。甚至,他还会成为徐霞客似的人物,把更多的山山水水写将出来,不仅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而且他本人也会成为一方山水的“形象代言人”。


著名作家毕飞宇说过,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才华是情怀。无独有偶,在四川省作家协会最近举办的2017年小说培训班上,著名作家王十月也这样对我们说:写作者要有情怀!对此,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的作家情怀,就是一个作家所关注的东西。比如:人文情怀、历史情怀、故乡情怀等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作者彭家河的情怀;于是,我们就有机会看到彭家河在《小城春秋》第五小辑里面的情怀所在。他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就出现了《譬如郑小琼》《师礼》《卖花姑娘》等具有人文情怀的散文;他牢记历史和尊重历史,就出现了《圣诞和端午》《元旦杂谈》《民间爱情》《雅俗》等具有历史情怀的散文。


散文集《在川北》的第六小辑是《十年转身》。虽然是最后一个小辑,但是,彭家河却再一次提到他工作和生活了整整四个年头的乡村小学——麻溪寺。也许是作者的恋旧情结使然,他的《麻溪寺》《山路弯弯》《饥饿的细节》《题麻溪壁记》《芜园赋》等散文,作者的故乡情怀显得更加浓郁,读后叫人怦然心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还是莫言的时候,彭家河跟莫言先生有一次在川北的偶遇。当时,莫言先生为彭家河的散文集《在川北》欣然题写书名,这是对于一位基层文学青年的极大鞭策和鼓励。我虽然至今不知道二人见面的具体细节,但我猜测应该算是一段文坛佳话。


最后,我不揣冒昧地提点儿意见:有可能是作者经验不足的原因,散文集《在川北》每一个小辑的分门别类并不严谨,感觉有点儿零乱。如果再划分细致一些,给读者的感觉将会更好,印象将会更深。同时,个别文章短了一点儿,如果再写长一些就好了。不过,好在瑕不掩瑜,让我阅读以后至少没有一丝后悔!


借此,我也衷心地祝福彭家河同志创作丰收,同时,我更加期待他早日有惊世之作出现!


作者简介:

王雪明,男,系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南充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南部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南部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部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南充市市级四川金钱板传承人、南部县四川评书传承人。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821/841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伟人邓小平
  • 仰望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心音
  • 金钱板:说唱故事人生
  • 四川竹琴:词话千年 曲艺人生
  • 四川盘子:不断发展革新的曲艺艺术
  • 四川清音:乡音乡情才是清音
  • 关键字王雪明在川北彭家河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mail: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