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四川决定加快推进四川音乐产业发展,省政府成立由省长尹力担任组长的音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系列音乐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出炉。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四川音乐产业发展格局初具规模,那么,四川音乐消费市场究竟如何?如何避免发展中的同质化现象?后劲能有多大?
市场仍需培育
2017年7月8日至10日,四川“四季音乐节”之第二届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在四川阿坝州红原县举办。谭维维、迪玛希、亚东、降央卓玛等50余组160余名音乐人轮番登台献唱,添彩了这场3500米海拔之上的高原音乐盛会。
春去乐山,夏到红原,秋往康定,冬来凉山。“四季音乐节”音乐产业品牌是四川省“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最大亮点之一,经过一年的实践,这场采取“地方政府+文化机构”模式,集成创意文化、餐饮、艺术等多个领域的音乐活动带动关联产业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据统计,第二届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吸引了12.8万人次观看现场演出,3天就为红原县带来9800万元的旅游总收入。而在乐山市公布的数据中,佛光花海音乐节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000余万元,间接拉动消费1.1亿元。
在四川,尽管“四季音乐节”为举办地城市形象和景区旅游业带来不错的效益,但承办方则大多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红原大草原雅克夏季音乐季今年举办到第二届,整体项目也刚扭亏为盈。“市场有一个培育的过程。”红原音乐节的承办方之一——成都星娱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开昕对未来很有信心,他认为四川的音乐产业市场依然看涨。
2017年,四川全省“佛光花海音乐节”“红原雅克音乐节”两个音乐季,线上线下参与人数便超过1600万人次。虽然目前音乐节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票房+招商,但是未来互联网直播、流量广告,以及版权分销、衍生品收入将会成为音乐节的主要营收来源。
观众口味多元
四川省政府成立音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之后几个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快速推出,目标直指未来10年的“中国音乐之都”。为此,成都不但支持举办高水平音乐会,还从市场体系完善等方面全面发力。
摇旗呐喊、随乐舞动、荧光棒挥舞……自2016年以来,成都人被音乐点燃的热情吸引了诸多商业性音乐节的目光。其中,百威风暴电音节作为中国目前的大规模户外电子音乐节,于2016年7月1日首次登陆成都。而被称为“亚洲第一音乐节会”的草莓音乐节,更是今年继武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之后首次设立成都舞台。
成都音乐消费市场究竟如何?即使具有8年历史的草莓音乐节来到四川后,也要面对需求不断变化的受众群体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为4届成都草莓音乐节的承办方,成都宇修合力演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童欣明显感受到受众需求的“迭代更新”。她表示,从最开始的民谣、流行乐、摇滚,到电子音乐,目前嘻哈音乐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该现象,今年的成都草莓音乐节将专设“嘻哈舞台”。
对于四川音乐受众的偏好,成都本土室外音乐会也在不断“试水”。今年4月29日至5月1日期间,成都室外音乐会在大悦城、宽窄巷子、春熙路等9个点位滚动演出,一共上演了166场,覆盖观众23万人次。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运营总监李婕表示,成都室外音乐会举办一年多以来,一直在尝试给观众提供不同类型的音乐,例如在今年音乐会中,古琴、琵琶等中国传统音乐活动占了将近70%。
支持原创作品
近年来,国内大力发展音乐产业的省市不在少数,四川如何在发展音乐产业方向上避免同质化?
在成都梵木创艺区CEO、资深文化娱乐业高管罗邴文看来,四川要发展音乐产业、打造音乐之都,必须要打造本土原创力量。“成都不缺音乐人才,也有很好的创作资源,但是还有很多人才去北漂、上漂,为什么?因为成都缺乏有影响力的运营公司和经纪公司,缺乏强大的策划团体来整合这些优秀的人才资源、内容资源。”罗邴文认为,政府必须要进一步细分政策,加大对成都本土原创音乐团体的扶持。
“要发展音乐产业必须拥有一个辨识度较高的音乐品牌。”咪咕音乐有限公司CEO廖宇建议,四川在大力发展原创音乐的同时,要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民族音乐。
在四川举办的各大音乐节会中,已经能看到本土乐队和国际巨星同台飙歌的场景。2017年 “佛光花海”春季音乐季和红原雅克夏季音乐季也分别同步进行了“西部放歌”原创音乐暨青年歌手大赛、首届藏羌彝原创音乐盛典等活动来支持原创音乐。
成都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原创音乐发展。《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成都将每年举办一届原创音乐榜、原创音乐奖和原创音乐发榜颁奖典礼,并每届给予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等。据悉,该政策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将关注更多小微原创音乐团队的发展。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