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和7日,以非遗形式讲述蜀地故事的四川曲艺《丝路》将在锦城艺术宫登台首演。
7月6日和7日,以非遗形式讲述蜀地故事的四川曲艺《丝路》将在锦城艺术宫登台首演。四川曲艺以浓郁的蜀地特色、精美的舞台演出,反映老百姓生活故事而闻名,竹琴就是四川曲艺众多曲种之一。杨派竹琴传承人罗大春老师,此次也将登台表演竹琴节目《云下名山》。在排练间歇,罗大春老师说起竹琴渊源,让人不禁慨叹这门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真如丝路一般悠长曲折。
融合空灵与明快,竹琴让人听过难忘
名山名茶,以及传承千年的茶文化,是四川对丝绸之路的贡献之一。在《丝路》中,罗大春老师和陈昀鑫、唐瑜蔓表演的竹琴节目《云下名山》,讲述了一个山上采茶的故事。
罗大春老师扮演一个竹琴师傅,而年轻姑娘扮演上山采茶被“妖怪”阻挠的弟子。女弟子俏皮泼辣,师傅谆谆教诲,竹琴道尽山中清幽,虽然只是一个师傅对弟子的教育过程,却让人想到山上嫩茶的清香。
竹琴,其实并不是弦乐器,而是敲击乐器。它由一根长竹筒似的“渔鼓”和挂有铃铛的竹板构成。渔鼓音色空灵,让人想到深山伐木。竹板节奏明快,让人听了不禁放松身心。而铃铛随着竹板的敲击而响动,又给竹板增加了悦耳的和音。
竹琴表演,一个人就兼顾了旋律、节奏、和音,还有演唱,好似一个小乐队。这样表演方式,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罗老师说,他有次去省外参加汇演比赛,竹琴一响,评委们就大为赞赏,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竹琴表演,以伴奏音色奇特、说唱活泼有趣,让人听一次就忘不了。
竹琴本名道情,原本是道士劝信说唱
在排练的间歇,罗老师讲起了竹琴的由来。竹琴原本名为道情、渔鼓,唐朝时兴起,宋明时期盛行,千年以来,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宗教道情、文人道情、世俗道情、四川竹琴、音乐竹琴这几个阶段。
清朝之前,道士们手持渔鼓、简板奔走于四川集市、乡野,说唱故事劝人向善,由此得名为“道情”,并广为人知。这个时期的道情即是“宗教道情”,特点是唱腔古板、词调说教味较重。
清初,由于文字狱的影响,文人们不敢以诗文言志,于是将这种说唱方式拿了过来,以出世姿态讲述民间世情。文人们的加入,使得道情说唱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个时期的道情,可称为“文人道情”。
文人的加入,使得道情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一方面是唱腔变得更亲和听众,同时唱词推敲更精巧,押韵也更严谨。另一方面是题材不再局限于宗教劝信,而是收集整理了许多民间传说、话本形成唱本,内容更让人喜闻乐见。其中比较流行的唱本是“三国”、“说岳”。道情是为数不多的,唱完全本“三国”的传统曲艺之一。
至光绪年间,多数持渔鼓演唱的已经不是修道之人,而是以说唱谋生的民间艺人。他们由街头进入茶楼酒肆,唱戏文故事叹世态人情,让这门曲艺成了达官贵人和贩夫走卒都喜欢听的大众曲艺。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世俗道情”的阶段。
借调扬琴被迫更名,彩腔流派创下高峰
世俗道情在赢得观众认可的同时,艺人们也一直在探索创新。由于引入了大量戏文话本和民间故事,原有的唱腔难以表达丰富的感情,塑造人物方面也有些乏力。成都道情艺人贾树三广泛吸收四川扬琴的曲调的优点,经过改良,形成唱腔丰富,表演细腻,韵味醇厚的演唱特点,由此诞生道情成都派,也称扬琴派。
扬琴调道情的诞生,使得四川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有名的演艺界“知识产权”之争。由于道情大量借鉴扬琴的表演技艺,因此引起成都地区的四川扬琴艺人反对,双方打了几年官司,后经当时身任四川巡警道道台的周孝怀出面干预调解,冲突才告结束。最终大家达成和解:唱调都是先辈遗留,大家都可以用,但道情毕竟是宗教的东西唱扬琴不妥,于是更名为竹琴。由此进入了四川竹琴的阶段。
由此,从道情演变为四川竹琴,不只是名字的更易,更是唱腔的极大变化。同时也和宗教劝信的功能切割开来,彻底变成一门娱乐大众劝人向善的民间曲艺。
贾树三的竹琴唱腔表达的感情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被称为“彩腔”,由此创下贾派竹琴。冯玉祥将军听后,盛赞道:“咱以为北方的刘宝全(时号称鼓王的京韵大鼓名角)同四川的贾树三,可称为独唱双绝。”
有趣的是,贾树三的成名,还有一段知音佳话。贾树三年少失明,拜师学艺之后一直在街头演艺。《国民公报》的主笔谭创之遇到了贾树三,听过他的坐唱之后大为欣赏,于是不遗余力的推荐他,并请来自己的文人朋友帮忙润色唱词、推敲韵律。贾树三的唱本更加成熟,后来在锦春楼坐唱十余年声名不衰,创下贾派竹琴。
从坐唱到演唱,音乐竹琴让老艺术焕发生机
罗老师介绍,从道情到四川竹琴,这门艺术经过了题材、唱腔的创新,最终从宗教劝信方式变成民间曲艺。在建国之后,四川竹琴作为传统曲艺项目得到了政府的扶持,理论研究、表演舞台都得到了提升。于是其表演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之前,竹琴是坐唱形式,以说唱故事为主,这是茶馆和街头表演的条件局限的。后来上了大舞台,竹琴衍生出了站唱、走唱,表演方式更加丰富多变。于是音乐竹琴应运而生。
罗大春老师是竹琴大师杨庆文的关门弟子,一直致力于音乐竹琴的创新。通过伴奏音乐、灯光舞美、唱演同步等形式,将竹琴说唱的意境和故事,更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带给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全新体验。音乐竹琴赋予古老的声腔艺术新颖的表演形式、更具音乐性的特点,使其焕发出了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据了解,罗大春老师创作和表演的节目先后获得1980年成都市曲艺调演一等奖、1998四川省曲艺新作大赛二等奖、2004年十三届群星奖一等奖、 2007年十四届群星奖一等奖等。如今作为国乐推广大使、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特约专家,罗大春老师以四川竹琴《云下名山》等节目参加曲艺晚会《丝路》,既是想以竹琴演绎丝路上的四川故事,也是想以丝路故事推广音乐竹琴。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