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曲艺的曲种名字常常以主要乐器来命名,如拿一个小盘子进行演唱表演的,就被成为四川盘子
四川曲艺的曲种名字常常以主要乐器来命名,如拿一个小盘子进行演唱表演的,就被成为四川盘子。四川盘子又称唱盘子、唱小曲、碟子小调等,主要流行于川东、川西一带的城镇乡村。起源于民间流行的"打盏儿"。从清音和民歌中发展而来,艺人手持竹签、瓷盘(碟子)敲打节奏,边唱边舞,曲调优美,形式活泼。这是一种单人或多人表演的歌舞艺术。
演员在表演时手持竹棍(比竹筷长、稍细)、瓷盘(碟于)敲打节奏,边唱边舞,似一种风格独具的歌舞剧,形式活泼,曲调优美。演唱时无伴奏,自敲瓷盘击节。敲击方法有敲盘沿、点盘心、平敲、轮敲、急奏、慢夺、颤、滚、滑等。按不同旋律,敲出不同的高低急缓的音响。盘子所唱的为曲调为民间小曲,也吸收了部分四川清音的曲牌,像《金梅花》、《十杯酒》、《学生歌》、《反十二花》等曲目都是短段,其中有讲唱故事,也有抒情小段。
新中国成立后,艺术上有较大革新。过去盘子艺人只在码头、茶馆、坝子、酒楼、旅馆等处清唱,建国后,盘子进入书场舞台,并由一人站唱发展为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及与舞蹈融为一体的表演唱,并增添了二胡、三弦、月琴、笛子等伴奏乐器,还出现一批新曲目,如《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成渝路通车》、《看女儿》、《三个媳妇争婆婆》等。
2016年,中国曲艺届的盛会--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在徐州举行。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参赛节目四川盘子《心如莲》荣获节目奖。
四川盘子
“看得开生死玄关,放得下心中欲念,拿得起春秋岁月,天地间一池清莲……”四川盘子《心如莲》以南坪弹唱为主调,有机融入四川扬琴“犯苦、回甜”等表现手法,在部分唱词上加入二重唱,无缝连接达到词曲相得益彰,让观众耳朵能听到浓郁特色的川腔盘子,眼睛也能看到蜀风蜀韵。
“身如莲,心如莲”“莲藕寸寸知深浅……”四川盘子《心如莲》以小见大,以莲为主题,表达看得开,放得下,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充满正能量,被称为曲艺版的“爱莲说”,一经推出,就以其深刻的思想性、优美的艺术性和浓郁的观赏性而在曲艺界引起热烈反响。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