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开幕式。
达州大竹民俗文化博物馆。
在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中,全国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齐聚达州,通过音乐、舞蹈、戏剧、小品、诗歌、书画、摄影等文艺活动形式,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成效、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新成绩。
地处川渝陕结合部的达州,把搭建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平台作为突破点,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投入,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方面,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达州还利用该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极大提升了达州的文化软实力。
全力投入
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达州加快了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的步伐:以创建第二批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为抓手,市政府以4亿元演展基地建设和4800万元展演活动经费,撬动了全市近30亿元文化投入,带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升级,新建了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达州市图书馆、巴山书画院等一批重点设施,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把舞台搭在田间地头,把电影送进农家院坝,把图书摆到乡间集市。”达州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惠民、文化脱贫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拓展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同时,倒逼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等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还带动了区域文化交流,活动的参与面由省区市级单位逐步拓展到省内各市、州和高等院校。例如,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全国有60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城市积极参与,形成了区域文化联动的良好局面。
项目带动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鱼子溪湿地公园、乡村文化墙、村民心中梦想展示墙、乡村少年文化宫、农业休闲园……素有“川东第一村”美誉的达州市宣汉县洋烈新村,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6年前,洋烈新村借助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对全村进行风貌塑造及文化内涵包装。同时,加强街巷、滨河、山梁休闲绿地打造,引导培育旅游休闲业,着力发展小镇特色旅游,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不仅如此,达州还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建设,实施巴国水乡、民俗博览街等10余个项目,形成大竹县长乐新村、开江县宝塔坝新村等集“演、展、博、销、游”为一体的新农村文化旅游观光示范基地。
此外,达州市还借助历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配套举行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达商大会、文化创意产品展销、精品图书展销等系列活动,逐渐提升了群众的文化消费理念,带动了文化消费增长,形成了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全域参与
文化生活凸显新亮点
借助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的连续举办,达州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内容单一的问题。达州市深度打造的“巴山作家群”、“巴渠诗群”、“巴山画派”和“巴山摄影人”,年均创作新农村题材文学作品6000余部、舞台艺术作品220个、视觉艺术作品2万余部。如今,达州市的公共文化单位专业人员增加了10%,群众文化队伍超过3500支。
舞台搭建起来了,达州市的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流动舞台进基层、巴渠大讲坛、文化精品展、公益电影大放送等“文化惠民在身边”系列活动年均超过5600余场,受益群众1200万人次,荣获四川省项目类群星奖。在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中,《竹儿青妹儿红》《细娃滚灯》《千古賨韵》等节目,都是深耕本地特色文化创造出来的优秀文艺作品。
“我们举办了6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其示范带动作用是全域的。”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赵红川说,文艺展演系列活动深入达州全域,带动了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省文化厅将进一步加大对达州等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项目倾斜、人才培养、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进行帮扶。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