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工业文明与特色文化于一体的“东郊记忆”
西部第一高塔锦绣天府塔、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东郊记忆、全球唯一的大熊猫都市家园熊猫基地等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汇聚的成华区,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如何发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质呢?
“我们将重点打好工业文明、大熊猫文化‘两张牌’,做好保护、传承和传播‘三篇文章’,实施‘文化品牌十大工程’,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中优”重大部署,该区将立足自身资源和区情实际,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翼、生态为底、产业为柱”,深度挖掘古蜀文明、工业文明、大熊猫文化基因,谋划打造“文旅成华”。
文化为魂
实施“十大工程”,塑造区域文化品牌
4月,全球首个“大熊猫主题图书馆”在成华正式启动建设,独特的熊猫文化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6月底,在东郊记忆将举办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7月下旬,2017年成都国际友城音乐周将在成华举行……
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挖掘大熊猫文化、工业文明、蜀风古韵等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成华正塑造天府熊猫文化、天府工业文明“两大品牌”,实施文化品牌“十大工程”,力争到2021年建成“七个一批”,打造“音乐之都、设计之都、会展之都”重要极点,建成大熊猫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新城东、文化创意之城新极核、现代文明之城新成华,为成华勇当“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突出优势和创造源泉。
加快完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规划》《成华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规划》;深入挖掘古蜀文化,积极推进孟知祥墓大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按照集中呈现、集成打造等多种方式,推动红楼、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东郊记忆等各级重点工业文明保护单位的创新性开发利用;推动省方志馆·省国学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体育馆等加快建设;启动熊猫大道景观提升、成华大道、建设路综合整治等景观文化建设项目……今年以来,成华区不断加快“文旅成华”资源挖掘和载体建设,传承城东人文历史根脉,浇筑天府文化成华根基,展示“文旅成华”崭新魅力。
“成华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以工业文明为例,作为成都近现代工业发展曾经的‘主战场’,成都市27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成华就有12处榜上有名!”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化品牌塑造”工程的指引下,该区下一步还将重点打好工业文明、大熊猫文化“两张牌”,做好保护、传承和传播“三篇文章”,努力打造“集聚大熊猫文化、工业文明和蜀文化的天府文化特色圈”,不断加强“文旅成华”的区域品牌塑造。
产业为柱
以文创产业为支撑,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在位于府青路二段的喜马拉雅西南总部,以红白橙为主色调的开敞式办公空间让人眼前一亮。
“这几天我们正配合总部全力推广‘喜马66会员日’活动,共募集342万会员,预计产生会员内容消费6114万元。”公司负责人王宇告诉记者,他们主要围绕技术研发及商务运营两个方面展开业务,未来将进一步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逐步铺开各项业务,形成独立的音频生态闭环。
据介绍,喜马拉雅FM目前在移动音频领域拥有73%的市场占有率,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一音频平台。其西南总部落户成华,折射出成华区从新产业培育入手,立足区情实际,谋划打造“文旅成华”,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除了众多产业项目逐步进入收获期,成华还将根据自然禀赋、历史文脉、功能定位、产业特色,打造一批城市文旅“新地标”“新景点”“新引擎”,力争让产业层级与城市品质得到同步提升。
在北湖片区,成华区已与上海复地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投资约300亿元,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附近建设占地约3380亩的熊猫小镇。按照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合一”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契机,依托熊猫基地、北湖水库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引进全球知名的地中海俱乐部、太阳马戏团等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中外文化交流窗口。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