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写一篇有关蜀中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张达煜先生的文章,但苦于自己才疏学浅,达煜先生的艺术人生又太丰厚,故迟迟不敢动笔。近日,《现代艺术》杂志约稿推介张达煜先生,催稿在即,故我才壮胆提笔。
我结识达煜先生的书画作品应该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而有缘认识其人还是近十年内的事了。达煜先生仅比我的父亲次一岁,所以他在我的心目中是长者、学尊,这也是引起我诚惶诚恐迟迟不敢下笔的原因之一。最近我认认真真地研究学习了达煜先生出版的诸多作品集,对他的人生阅历、艺术追求、人品修为约有感悟,现记之如下,以就教方家同仁。
1941年出生于蓬溪县的达煜先生,如今已是古稀开外迈向耄耋之年的人了。他当年发蒙读小学阶段,其书画艺术细胞就在美术课老师的诱发下,得到了极速的膨胀生发,他十五岁进入四川美院附中学习,之后又升入本科班深造,其在东西方绘画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美院读书期间,书画还受到冯建吴先生亲授,花鸟画得到钟道泉先生的指点。参加工作后,书画艺术作品的人文内涵提升,又得到了孙竹篱先生的启发,故他的艺术追求始终秉承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贯穿传统文化的脉络,步调于时代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无愧于一代隐忍者和真正的艺术家。
蓬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涪江中游,境内多为丘陵,平地狭小,沟谷河流纵横,人口稠密。其历史悠久,夏、商、周为蜀国地,秦为蜀郡地,现隶属于遂宁市,文化特色十分鲜明突出,素有“五史之乡”、“孝子故里”、“中国洞经音乐发祥地”、“古壁画艺术之乡”、“大乐之乡”等美誉。蓬溪是“中国革命老区”,也是“中国书法之乡”,“工诗文、善书法”之风历代传承,传统书法艺术十分繁荣。在一般人的眼里,似乎只有在大山大水、繁华大都市、大地方中,才能孕育出名人大家。而达煜先生就恰恰出生在蓬溪县这么一个小地方。如今我们细细品读达煜先生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他却将这种世俗观念给以彻底颠覆了。
蓬溪地方虽小而偏僻,但早在唐代,杜甫涉足就留下散文名篇《唐兴客馆记》和论书诗作;宋时王弘作《宝梵寺碑记》书法至今犹存;明代书法家黄辉曾题匾“梓东邹鲁”,盛赞蓬溪繁荣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涉及儒、道、释等文化的九宫十八庙中有许多名人题写的匾额和楹联。如诗、书、画“三绝”奇才张船山,其书法脱尽凡骨,大气豪正,冲和平淡;历史演绎到民国时期,于右任、谢无量、丰子恺、张澜、黄宾虹、沙孟海等也先后留有墨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蓬溪先后成立了乡镇级书法协会、青年书画社、县书法协会。“蓬溪书法群体”由此诞生,蓬溪书法现象在全国书坛一领风骚。深受历史文脉的影响,并担当发展了蓬溪的书画艺术,达煜先生就是蓬溪书法现象的倡导组织和发起参与者之一。
达煜先生的书法野逸自然,他从小就生活在素有书法之乡之称的环境中,耳闻目染,接受了较好地传统正规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煜先生对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理解特别到位,他从四川美院毕业后,很多精力除做好本职工作外,都用在了琢磨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如何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也即如何表达时代的意义。他坚信,不管吹什么风、唱什么调,中国绘画艺术绝对离不开书法的线条构成,以书入画才是中国绘画家的真谛。故他中晚年的大量创作中,尤以草书最具特色,连绵的大草不仅幅式大,而且用笔率真,布局潇洒,气象宏迈,线条走向不受约束,任情发挥,酣畅淋漓。
达煜先生的楷、篆、隶、行诸体,多含蓄而古拙。字多碑帖渗合,大小随形,不做整齐划一安排,虽有法而不循法,变化天然,乱头粗服,天真烂漫,毫不轻佻妖艳,富有洗尽铅华之气,而厚重、浑朴之趣溢于意表。这种书法,用线拙朴,细细品赏则愈探愈有韵味,有一种特殊之美深蕴其间。达煜先生在书法创作中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运笔方式,其笔锋的绞转变化和整体的效果,随性而至,不重视每一个字的工整安排。最能代表达煜先生书法风格,亦最具个性特色的当属其一堂屏的草书。他坚持的是线条的流畅与质感,他不十分讲究线条走速与转向的法度,更关注笔墨的酣畅和整体效果的行云流水,或笔锋刚劲有力,或是线条的虚实、长短、曲直的视觉效果上,以及自己的情绪宣泄和情感的表露。运笔超脱,狂放不羁,气势雄健,情感激烈;字形则大小参差,或颠扑,或偃仰,或如狂,或如醉,皆出之自然,浑然天成。他完全打破了书法的传统审美,他更擅于用线条和笔墨的聚散离合来表情达意,他的作品折射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不在意一笔一划的工整安排,而是追求整体的意境。可谓他的作品逼近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美学思想。这为他的绘画创作出自己的风格并不失为民族绘画特色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达煜先生能破陈规、鄙法度,独立跳出时风之外,沉默于传承与出新之间,寓风姿于扑拙,寓霸悍于沉雄,笔画圆润遒劲,结体跌宕嬗变,章法纵横潇洒、开合有度,实现了自己书写神韵的现代追求。
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艺术形式多样,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国画艺术家作画时,会将所要表达之物先储于心、再形于手,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立意高远、画尽意在,展现出画家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悟性。在我国浩如繁星的国画艺术家中,达煜生先生更是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用现代的审美情怀,赋予了传统国画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为国画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达煜先生的焦墨画在不借助或少借助水的渗化作用下,采用不敷彩或敷淡彩的办法,以书入画,离相得神,去表存真,妙乎于规矩之外,以豪迈的人文情怀介入自己的艺术创作,得以使观赏者从他的作品之中体会到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自由情怀,敢于自觉担当起传承中国画最古老的绘画方法的重任。中国画的创作,尤其是文人写意画的创作,“以书入画”是其首要解决的问题。倘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他画一辈子也画不出真正的中国文人画的境界来。正如元代赵孟頫有题画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国画艺术本体精神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达煜先生不管是焦墨山水、设色浅绛山水或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其用笔作出的线条,均有血有肉、有感情有韵味,也就是说他笔下的线条富有丰富的韧性和力量感。笔下的老树枯枝藤蔓能蕴涵《散氏盘》的笔意,使画面斑驳自然,高古朴拙;其山水作品能化《石鼓文》的线条立作品之骨,借鉴《毛公鼎》与颜真卿的行草书法之笔力,关照自己山水画作品中物象的构成,实现了作品可观、可游、可居的美感效果。达煜先生对中国画的构图造境,遵循以诗心为本真,带着悠远的诗意念想,超然坦诚的无畏精神,以学养为文心,融诗、书、画、印于一炉,通过诗画语言物化自然世界中的山水花鸟神韵,笔下作品展示出苍劲沉雄、清新高华、气势磅礴的格局,透视出淡泊的人生态度与潇洒的人格气象,最终通过作品展示出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与创作表达方式。
另外,我们也不难从其作品中看出,达煜先生在绘画创作中完全是走崇尚传统笔墨、展现时代精神、大道至简凸显己意的创作之路。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高境界是似与不似之间,是体现画家心性的展示平台,一幅画作能传达出创作者的人生思考和感悟信息,看似信笔挥洒涂鸦、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其实均是画家的心绪、心情、心境的外泄。我们都生活在世俗的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在修炼自己的人生境界,境界追求的高下都因人而异,或熙来攘往,或清静雅逸。有爱与天地人斗为满足自己的物欲者,也有追同天地人和为修炼心性之人。达煜先生属于修心之人,他厌倦世俗的追名逐利,勤于写生,乐游于山水之中。达煜先生做人绝不攀龙附凤,也不市侩流俗,他内心桀骜、外显随和,做事勤勉认真,不畏权贵,忠诚人事,心怀坦荡,一生我行我素游走在山水田园之间,年复一年地寄情于笔下千岩万壑、花鸟丛林之上。
达煜先生“诗”“文”兼备,“教”“学”并行,“书”“画”皆擅,“诗”“印”一身,如今古稀开外之人,蓄数十年之艺术修养,以教书育人为乐事,以寄情翰墨、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精髓为己任。艺术者,为社会创造之至美也,而美以善为质,善以真为本。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艺术家之真性决定其作品之境界,而作品之境界则反映艺术家之品性。刘勰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做人作文、书法绘画亦无不如此,达煜先生就以艺术为生命并为之奉献,他不仅能书会画,还能在方寸之间表现自己的艺术理念。他的篆刻不计工拙,随性随心,往往别有一番情趣。
我认为,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画家来讲,篆刻艺术的创作对于达煜先生来说,应该属于他书画创作之外的业余活动。虽然篆刻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但它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达煜先生秉承这种理念去学习、研究和创作篆刻作品,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融汇到创作之中,继承了缶翁技法的浑厚大气,吸收了白石老人的凌厉老辣,与时俱进地借鉴了一些时风元素。他喜爱将汉急就将军印和封泥等意趣吸纳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在叹服古人下刀神速和造型的把握能力之时,着重在字型、章法、用刀方面下功夫,并从诸家流派印中吸取养分和灵感,从字形结构,线条长短、正斜、粗细变化中去体现自己的创作效果。他用刀准确到位,工、放都力求精微,工者不俗,放有法度,全靠他平时的日积月累,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故他的每一方印都能较好地表现出他的思想意识,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形成与自己书画风格相契合而独特的内柔外刚、随性朴拙的艺术格局。认真审视和欣赏达煜先生的篆刻作品,不难看出印面是多么的雄强奇肆、浑厚大气、老辣纵横而自由奔放,非行家老手不可为也,完全体现出了他追求朴实自然的意韵。达煜先生虽然年岁已高,其视力也大不如早年了,但他仍时不时地在挥毫泼墨之余,拿起刻刀在方寸之间寻找人生快乐。
画成于书,书成于文,文成于事,事成于人。一个书画篆刻艺术家不一定要有很好的文笔,但文章能做到“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就抓住了的灵魂。达煜先生就是在不断地创作实践中,既发现问题又解决问题,把自己的认识、体会与经验整理记录下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见解。比如他对中国画艺术的本质和真谛就有自己的思考认识。他认为,虽然中国画博大精深,但只要抓住了“意象造型”和“天人合一”这两个关键点,就抓住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本质区别。他坚持致虚极、守静笃,随性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认识理念,这远比那些空谈什么艺术的当代与主义等不着边际的东西,强实得多和深刻得多。故他时有论文发表或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有时他也会将自己的感悟凝练成诗句题于画上。如他题画山水有诗云:“高峰峻岭映日晖,妙染风光色翠微。莫听声声催去棹,惟盼轻舟早日归。”再如他《题画风竹图》:“临池数十载,泼墨写余生。中岁悟潇湘,风雨鼓琴筝。倚窗吟屈赋,寒夜思贤明。波澜耐岁月,只为一生清。”他用诗歌语言诠释了自己一生的艺术追求和做人的规矩境界。
艺海无涯,人生有限,勤奋虔诚,大器晚现。达煜先生达观的人生态度,勤勉务实地在修筑自己的艺术人生道路,他从不消极、颓唐、低沉,从不把生活中的挫折、失利放大,总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希望,从容淡定,以一种潇洒的心境去应对生活中的悲喜哀乐、酸甜苦辣和起伏浮沉,这就是我眼中达煜先生。随着达煜先生的艺术创作和学术思想的不断深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必将走得更远,攀得更高,也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就以启后学。
人物简介:
张达煜,一九四一年生于四川篷溪,一九六六年毕业于四川美院。现为川北教育学院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美协和书协会员、四川草书研究会研究员、香港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理事、四川中国画院画师、四川书学学会理事、张船山书画研究院院长、四川省艺术院研究员、蜀汉画院顾问。
先生精于写意山水、花鸟和中国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在一百多个报刊、专集中发表、出版;获四十余次国际国内书画大奖;广泛流传海内外及欧美各国。其绘画苍劲沉雄、清新高华、气势磅礴,融诗、书、画、印于一炉。书法各体皆能,尤精于行、草。行书稚拙、奇险、浑厚、大度;草书气势雄放,变化无穷,超尘拔俗。一九九四年起先后在成都、深圳、遂宁等地举办个展。其艺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收藏》等。《赤壁赋》(摘段)等获日本书艺院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回国际文化交流一等奖;《石榴》入选《中国美术、书法界各人名作博览》;《鸲鹆偶集松》入选《世界美术集》;行草书连续参加全国第三、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九四国际书法精品展,当代中国书法家实力派书展;获『中意杯』龙年国际书赛铜奖、『国学十年明珠艺术家』和『杰出书法家』称号等。出版有《张达煜书画集》、《张达煜花鸟画》、《张达煜草书》、《张达煜草书长卷》、《嘉陵话语张达煜国画精品集》等。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