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中外名家齐聚南太行,见证青城派掌门收徒

  • 2017-06-08
  • 四川艺术网
  • 加入收藏
  • 分享:

    传承千年武术精神,共筑今朝武林梦,2017年新乡国际武术节持续升温中。6月2日,庄严肃穆的祭山大典和掌门收徒仪式在万仙山风景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乌克兰、越南等国家武术代表人物及海内外武术爱好者近五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大师有空APP在现场进行网络直播,助力“武林梦”。


(拜师现场人山人海) 


    万仙山风景区有着600年的历史,海拔1700米,因地势险绝,景色优美,它被誉为“太行明珠”。6月2日的万仙山,天朗气清,阳光普照大地,祭祀大典就在这里隆重举行。


     “始祖炎黄,薪火相传,龙族儿郎,健迈千载,中华武术,强民体魄,武道精髓,性海自然。”在祭祀官浑厚的声音中,祭祀大典正式开始。礼官身着曲裾礼服,按照传统祭祀仪式进行了献供品、放礼炮、进香、诵祭文、祭拜山神等仪式,表达对万仙山的一种敬意,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也表达对中国武术的的尊重。


    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传统,特别是武林中,一个人的武术造诣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瓶颈期如何突破,都需要师父的指点。所以,师父对于武林中人尤为重要。中华武术薪火相传,在六大武术门派纪念碑揭碑仪式后,青城派掌门人的收徒仪式,也如约在万仙山之巅举行。


(拜师现场的国际武术爱好者)


    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少时因体弱多病走上习武学医强身自卫修身之路,从医12年,授武30年;2001年,被余国雄宗师(中国武术协会唯一认定青城派代表人物)授权成为青城派武术第36代掌门人,先后创立了《中国道家休闲养生功》和《太极智慧》系统课程,入选荣获中华太极人物三十人、传统武术十大领军人物、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现为四川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旅游学校巴蜀武术养生学院院长、中国武术青龙七段、中国人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学生遍及全球60余个国家,但收徒甚严,弟子很少。


(刘绥滨掌门在万仙山巅)


    此次拜师的郝晓栋出生于河南禹州,9岁习武启蒙于襄北武校,2003年被选入许昌市武术队,2005年北京市武术队进修,2007年正式进入陕西省武术队,擅长剑术及地躺拳。2009年赛前备战全国武术锦标赛训练时不慎腰部受伤,医生建议必须上螺丝固定,郝晓栋选择保守治疗、静养内修,退队执教。


     为丰富知识,增强执教的专业性和科学性,2011年考入西安体育学院深造。2016年了解到青城派曾是中国古代四大剑派之一,并擅太极养生,开始跟随刘绥滨习练青城剑术及太极养生,通过近两年的习练,身体逐浙好转,功夫得到增长。2016年,久闻刘绥滨大名的郝晓栋在西安见到刘绥滨本人后,觉得十分有缘、天然亲近,从此跟随刘绥滨学习。作为西安翰武苑创始人,他把青城太极带回西安教给了更多的朋友。2017年4月,郝晓栋跟随刘绥滨参加太极集团独家冠名的2017“为爱攀登”公益活动,冲刺四川四姑娘山大峰,郝晓栋高原反应非常严重,仍坚持登至海拔4800米的垭口,获得四川省户外登山运动协会颁发证书。


(刘绥滨掌门收徒现场) 


    经过近两年的考察,郝晓栋终于如愿以偿,在展示了曾获全国武术比赛冠军的剑术后,赢得全场掌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李洳波、国际空手道联盟亚洲区主席李瀚桀、马来西亚武术文化交流会会长林仁灿、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执行主席闫志国、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邵智勇、山西青龙道院监院张宝文、浙江四明内家拳掌门夏宝峰、河北科星太极掌门刘玉强、山东崂山派名家陈世富、安徽忽雷太极名家王起等各界名流及中外武林同道见证下,成为刘绥滨教武三十二年来,收下的第二十四位正式弟子。


(刘绥滨掌门与爱徒) 


    据了解,多个国家众多武术、道教门派代表人物共聚一堂,参加一个武术门派收徒仪式,为全球首次,体现了天下武术是一家、全球功夫大团结的良好趋势,也可谓2017中国新乡南太行国际武术节的一大亮点。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608/7540.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文化中国•锦绣四川”南亚行启动 首站走进斯里兰卡
  • 张大千艺术展亮相澳门 展示非凡大千世界
  • 成都花园亮相英国切尔西花卉展 特色文化元素吸引观者
  •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赴加拿大 开启四川曲艺新征程
  • 23组中华传统彩灯点亮汉堡G20峰会
  • 五大联盟: 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化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3110
  • 邮箱/mail:3078407186@qq.com
  •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艺术品经营单位 编号:510106180001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网文[2016] 714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