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早已名满天下,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漫画理论家、杂文家。他40年代崛起,50年代就誉满艺坛,笔墨绵延半个多世纪。他的作品以构思奇特思想鲜明见长。透过中国样式的线条,幽默的造型,把各类典型形象汇诸笔端,仿佛一面时代的镜子,又如一把社会解剖刀,将世态人情表露无遗。他画的画,出的书,写的文章都充满别具一格的智慧和幽默感。《相马》让人忍不住,《挤出集》叫人乐不可支。
这是一位很有生活情趣的老人,他的神情纯真如孩童,简单而快乐。今年已100岁高龄的方成先生创造了中国漫画的辉煌与传奇。现在漫画已很多少画了但偶尔还会有书法作品问世。最近一次,我参加魏明伦文学艺术馆开馆仪式,还读到了他为明伦先生画的一幅肖像漫画和一幅自成一体的“方体”书法对联,“台上生旦净末丑;案头诗词曲赋文。”品读良久,趣味深刻,笔墨生动,心生敬意!
( 从香港回到北京)
方成祖籍广东中山县,生于北平,在北平念书时,参加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上街示威游行时,被反对派砍了一刀,背上从此永留下仇恨的刀痕。“愤怒出诗人”——方成提笔画了一副漫画,贴在弘大中学门口。画画惊心动魄,一把刀、一滩血,题目也铿锵有力《中国人的刀,哪国人的血?》方成初试锋芒,生平第一幅漫画就这样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应运而生了。从此方成便和漫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从事漫画创作直到现在,是漫画界的一位常青人物。
(方成一家子)
方成的漫画,经历了几个时期。他早期的画风接近西洋,多用炭笔,讲究构图、造型和明暗变化。四十年代后期,他用钢笔作画,明暗兼写。五十年代,用不同的钢笔在道林纸或图画纸上作画,线条流畅自如,富于表现力。这一期值得一提的是方成与钟灵在创作上的合作。他俩在合作中相互尊重,相互配合。成功的合作了三四年,创作出不少优秀的漫画作品,出了好几本漫画集。“方灵创作法”在中国漫画界传为美谈。到了六十年代,方成的创作进入了旺盛时期,人们几乎天天都能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他的佳作,它几乎成了该报国际版的最大特色,方成的创作此时也进入了成熟时期。十年内乱,方成自然也在劫难逃,他在提不起笔和抬不起头的岁月里,也未停止对艺术漫画的探索,他思考着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思索着在技艺是的新发展。
(人间画会成员合影,很多文化大家都在其中,张光宇、张乐平、丁聪、特伟、沈同衡等,还有黄苗子郁风夫妇)
1976年10月,“四只螃蟹”覆灭所引起的欢天喜地,带来了嘲弄这帮丑类的极度夸张,方成从新又拿起画笔,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方成漫画的创作质量和数量远非昔日可比,他也成为“文革”后在中国美术馆开办漫画展览的第一人。《官商》、《不是天灾胜似天灭》等就是此时有代表性的作品。脍炙人口的《武大郎开店》在画展中引起极大反响,漫画巧妙的运用了中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卖烧饼“个体户”——武大郎。漫画家保留了他的“专利”——身材短小,而让他“荣升”为老板,并且老板“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借古讽今,尖锐地批评了当今社会中妒才、坑才的恶习。打这以后,“武大郎开店”成为批评妒贤妒能的新语在民间广为流传,足见其影响之大。魏明伦先生评论这件漫画作品其时代性、艺术性、思想性等多方面成就远远高过大多国画、油画作品.
方成,在读者面带微笑的欣赏他的幽默讽刺画时,悄然步入了古稀之年,然而只要是目睹过这位艺术家风采的人,都会从他脸上荡漾着从容的笑意而感受到他的青春活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央电视台的全国幽默画大奖赛活动中,他与侯宝林、谢添、华君武、丁聪、方成、廖冰兄等艺术大师作为评委,我与全国10位老中青漫画家作为获奖者一起参加了颁奖晚会和《品味幽默》专题节目录制。期间,我们与这几位大师在北京紫玉饭店朝夕相处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能聆听到诸位艺术大家的“面授机宜”十分难得和荣幸。
(全国获奖漫画家与艺术大师侯宝林、华君武、谢添、丁聪、方成、廖冰兄、特伟等在中央电视台。穿海军军装者是本文作者)
华君武说“我以为漫画都应有幽默,这种幽默画并不容易画,只有作者对社会、生活有很深的洞察力,带有哲理性才画得好,并不是好笑一下就算幽默画”。谢添先生总结他的艺术创作的24字“真经”:宁要真的假,不要假的真;宁要复杂的简单,不要简单的复杂。廖冰兄先生认为自己处于世界漫画史的纵横线的一个交叉点上,因为中外古今的漫画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而他的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不是使人感到轻松而是感到压抑、震撼。
(中国两位幽默大师侯宝林与方成)
侯宝林先生认为“漫画是无声的相声,相声是有声的漫画。” 还对我的获奖作品点评说“一群人前仰后合的狂笑,是看了幽默而大笑还是对幽默画作者的嘲笑,让读者去理解,但明摆着是对读者制造“乐”的漫画家正在搜索枯肠,因寻觅不到个好构思而极度苦恼。我很喜欢来自海军的彭长征这幅漫画,这幅画道出我们这些搞喜剧艺术人的艰难和苦涩。”丁聪先生对我鼓励有加“既然叫长征,迈步向前吧。画漫画的基础是见多识广,有分析事物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每一幅作品都是在阐述作者的一个观点。”大师们的真知灼见,让人印象深刻,受益良多。
听方成先生给我们讲漫画与幽默的妙语更是记忆犹新,方成说,漫画是一门将幽默语言用画表现出来的艺术。幽默也是漫画艺术的生命。方成还说,幽默是和谐的、宽松的、平等的和智慧的;幽默归根结底是源自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幽默也和民族性格有关,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幽默是一种高级文化。幽默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成认为真正的幽默存在于民间大众。
后来在广西,在深圳等地我有幸与方成先生多次相聚,每次他都鼓励后辈,指导创作,促使我在漫画的学习和创作中有了较大的进步。记得在“柳州储蓄漫画大赛颁奖仪式”。他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休息,我坐在他后面小声问他:“方成老师,您是第一次来广西吗?”问过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冒失,怎么没话找话没头没脑的文 这样一个问题?可方成先生回过头来和风细雨的说:“来过好几次啰。第一次来时,世界上还没有你呢!”说完自己就笑了起来,坐在他旁边的《工人日报》漫画家叶春旸也乐了。接着他问我画有什么新的漫画没有?我把自己画的几幅漫画习作交给他看,请他指教。看完了画,他说:“刚开始画漫画时,都觉得挺容易,可越往后面画越觉得难,不要满足于会画,而要争取把它画德更好。漫画是一种绘画,学习漫画除了绘画基本功外,还得学习幽默语言,对幽默的学习。要比写和画更费力,要认真用心才行。今后你要尝试用毛笔来画漫画……”一席话使我倍受鼓舞。想想看,人家早已是著名画家了,德高望重不说,就是70和20相差半个世纪的年龄差距,就足以是自己生畏了。然后在他朗朗笑声中,我觉得他和我们年轻人样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只是我长期从事部队和地方的行政工作,虽在工作之余坚持搞点创作,但用毛笔来画画还是在2012年定居成都后的事情了。我的创意人物水墨画《带枪钟馗》《雄起关公》《扫地笑佛》《公平济公》等系列作品“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同行”,正是学习、借鉴、发扬了方成幽默水墨画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但又有漫画的幽默感和现实思想性和针对性,在更注重创意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热爱方成和方成的漫画的读者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方成致力于幽默艺术的理论研究,写了不少见解独到的文章。相继出版了《笑的艺术》、《幽默讽刺漫画》、《挤出集》、《滑稽与幽默》、《侯宝林的幽默》、《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数十种专著,很受读者欢迎和学术界的重视。
方成除了画画写书还要讲学,还要为诸多报刊当顾问,为各地的漫画比赛亮分。除此之外他还是两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可谓精力过人。多才多艺。他曾与相声大师侯宝林合写过相声,也写过电视脚本。对哑剧、四川谐剧、中国笑话、外国幽默、讽刺诗等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正是他的渊博学识,才是这位漫画家能得心应手地发挥他对中国文化的多方面知识,“在那文化的长河里,掏气一瓢水,拾来一片藻,生发出人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画境。”2009年他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他将一部分书画作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方成做客朱军《艺术人生》;中国美术馆方成漫画展)
(歌唱家刘媛媛等向方成请教学艺)
方成80岁后还常骑自行车穿街走巷。为了表示他对自行车的特殊感情,他画了一幅骑自行车的自画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年已九旬的方成担任奥运会火炬手,以慢跑走完了数百米路程,沿路群众纷纷为他鼓掌喝彩,有一次,一位朋友上门拜访,问他怎么没有白头发。方成风趣地说:白的都掉了。问血压多少,“200。”“怎么这么高?”“高压120,低压80,加起来的。”“抽烟吗?”“戒了一半,留了一半,每天10支,聊天例外。”“胃口怎样?”“人吃啥我吃啥,咬得动就吃得下。”“有不爱吃的吗”“有,那是药!老漫画家那份喜悦与纯真,让人久久难忘。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会。终身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哈!这就是方成眼中的方成!矛盾的经历使他对许多矛盾的事物有着准确的剖析。要说漫画家方成,得出个结论,画漫画就是化矛盾;要说百岁老人方成,用他曾写过一首养生的打油诗总结:“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
(方成先生近照)
人物链接:
彭长征早期在《喜剧世界》等报刊发表的方成漫画像及方成漫画艺术的论文;
华君武、谢添、丁聪、方成、廖冰兄、特伟为彭长征的签名;
彭长征为侯宝林、华君武、谢添、丁聪、方成、廖冰兄众大师所画漫画速写。
彭长征近期创作《画里有话的漫像》系列作品1000幅,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同行;笑大家漫画,启智慧人生!其中100幅已在《雄起2017》彭长征作品全国巡展-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驻香港部队大展中先期展出受到热烈欢迎。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