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受法困,无我自由行——浅谈艺术创作时的心理状态。
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激情奔放的,任性的。不受任何传统法则的束缚。只为灌注自己的激情,传递自己的心声为目的。用自己的视觉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而非画某家某法的授课稿。
在艺术创作时,首先因所绘物像而触发自己内心的激情而忘乎所以,之后任兴奔放,随心所欲挥洒所得。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有灵性,有新意,也能将自己奔放的激情灌注于作品之中而感染观者。陈子庄先生说:“因景生意,因意立法”。 “作画最忌养成习气,幅幅以同一公式涂抹,面目雷同,千篇一律,乏味之极。”所以因表现的物像不同,意境也会不同,为能达意,所用笔法也会不同,又因艺术创作时的情绪状态不同,随兴所为的视觉效果也会不同。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作品面貌张张迥异。幅幅灵动活泼。
在创作时,不能自我意识太重,更不能用某家某法把自己死死地束缚住。还未提笔就确定了以某家某法为之,或高远法,或焦墨法,或积墨法。创作时的心理状态严肃认真,神经紧绷。一笔一画都在理性的审慎之中,唯恐失了法度。这种心理状态只能画出呆板乏味的作品。
历代各家各法,都是理论家对大师作品的理论总结。并非大师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大师们各自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非他人的视觉语言。所以才形成各家各法。我们的艺术创作同样应该表达自己的情绪,创造自己的视觉语言。传递自己的心声。如果要以某大师的技法创作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激情,从理论上说会不伦不类。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对任何大师的盲目崇拜,不问究竟,不论短长,都是阻挡自己进步的障碍。师学捨短,这是很重要的。
艺术创作达到无我忘情之时,有如神来之笔,一气呵成,可谓“神助”。但要达到“忘我”的虚空状态极不容易。‘李白斗酒诗百篇’,是说在半醉半醒极度放松时达到‘无我意识’的心理状态,最能触发灵性。令其才思敏捷,无拘无束,任性奔放。传说徐悲鸿先生在心情极端兴奋的状态下才画马,这也是在极端情绪下才最能进入无我状态而灵性奔涌。或者说都睿智的掌握了一种方式方法能快速调动灵性。此时作者的激情也最易贯注于作品之中,令观者叹为观止。
所谓神来之笔,皆出于‘无我’虚空的心理状态。不为任何传统法则所困,自由奔放,任性所为。又曰:“神出于玄,玄不可言,言其先醉,后有所得。”在艺术创作时如能细心领悟,探寻究竟。让心理意识逐渐进入忘我放松的状态而触发灵性,终有一日能集大所成。
《胥正路艺术简历》
胥正路,字了三,号淘云堂主人,1950年生于四川成都。幼儿习画,中西绘画兼习。注重师造化法自然,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功力深厚。1987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 现为巴蜀撷英社成员,中华文化研究院院士,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终身艺术顾问,高级美术师。《中国邮册》邮品设计艺术顾问,《文化中国》签约书画家,中国艺术家收藏协会名誉顾问。中国炎黄艺术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郫都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设计师。
新闻链接:
巴蜀撷英书画院(简称巴蜀撷英社,英文BASHU ELITE ART ACADEMY OF CHINA 英文缩写BEAAC)同兴路广告旗下专业艺术机构,意在打造最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基地。撷英,乃博采众家之长,汲取精华之意。巴蜀撷英社的艺术家,是巴蜀大地的艺术精英。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笔耕多年,在各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汇聚巴蜀撷英社后,艺术思想上的交汇、流派的融合、观念的碰撞,会带来艺术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巴蜀撷英社独特的艺术流派。
撷英: xiéyīng 吸取精华
来自成语:掇菁撷华 [duō jīng xié huá] 出自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上》:“《文选》主于修辞,一知半解文章家有偏霸也;《文粹》掇菁撷华,迹选之鼓吹;《文鉴》主于政事,意不在文。”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