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四川博物院
读者在四川省图书馆安静的环境中看书学习。高雅 摄
书画家在四川博物院鉴赏古代字画。 吴晓铃 摄
国际博物馆日,大批游客在免费开放的杜甫草堂听讲解员讲述草堂历史。 杜甫草堂供图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免费开放的成都武侯祠等博物馆受到公众追捧。当日仅成都的几家博物馆,参观人数就超过15万人次。
平日以文物保护为主的古建筑、遗址博物馆免费开放,成为四川实施文化惠民的缩影。最近几年,四川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成绩亮眼。今年3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出台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为让资源发挥最大惠民效益,纷纷错时、延时开放,并推出各种精准定制服务。种种创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精彩“惠民牌”,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推手。
免费开放 烹出文化大餐
5月18日傍晚,四川博物院(以下简称“川博”)热闹非凡。“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华灯欢乐之夜”系列主题活动在馆内举行。《铭记历史,勿忘初心:“红色基因代代传”讲座》,打动现场300多名观众。博物院典藏部鉴赏室,四川博物院馆藏书画珍品首次面向艺术家开放鉴赏活动。10幅几乎从未公开露面的一级文物,令当代书画家们得以近距离观摩古代名家真迹……
这只是川博实施延时开放后的一个镜头。今年1月,“推动更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首次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四川省文化厅很快拿出行动:从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开始试点,然后逐步在全省推广。2月起,川博每周六延时开放至晚上8点,每月的一个周六举行“华灯欢乐之夜”,邀请公众参与音乐会、文物鉴赏等活动,让他们享受到公共文化保障服务的便民实惠。3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华灯欢乐之夜”也“提档升级”:邀请观众学文物鉴赏、参与博物馆寻宝以及举行文物、民俗专家各种讲座。成都市民杨萍曾一家三口参与“华灯欢乐之夜”,“孩子在博物馆寻宝活动中玩疯了,我听了齐白石精品书画鉴赏,学习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门道。”
“延时”惠民 由点及面
试点延时开放,根本目的是希望更多公众在工作之余能够享受到文化场馆的宝贵资源。成都博物馆在“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举行期间,专门针对团体观众推出延时开放活动。3个多月的展览,延时开放达20次,参与观众超过13000人次。
推动博物馆、纪念馆错时、延时开放,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以后,省内各地博物馆开始全面践行。
5月22日中午,自贡市民李锦利用午休时间,陪到当地出差的同学逛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没想到中午博物馆还在开放。”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盐史馆已实行全年365天延时、错时开放。工作日午休时间开放,周末和节假日则从8:30 开放至18:00,黄金周则延至22:30。”
今年4月,绵阳市博物馆也全面实施了延时开放政策,从下午5点延至晚上9点。公众在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文物,还可以在茶吧、书吧休息小憩。江油李白纪念馆也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实行了延时开放,让更多游客有更从容的时间了解感受李白文化。
事实上,文化场馆的延时开放不只局限在博物馆和纪念馆。
5月20日,正在为考研作准备的田源就享受到了四川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延时开放的便利——2015年底,省图新馆开始试运行。很快,省图就发现很多读者不愿意在下午5点闭馆时离开。“图书馆本来就应该尽可能满足公众的知识需求。”2016年4月,省图延时开放至20:30。田源说,他很喜欢在省图复习,资料可以随时查阅,而且自修室明亮安静,走进这里就能静下心来。
省图新馆正式开馆时,一楼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也同时开放。省图读者服务部负责人说:“这样繁忙的上班族不用周末专程到省图还书,下了班顺路过来,就能完成操作,再也不受开馆时间限制。”
精准定制 服务效果最大化
文化场馆的数量以及建设水平,曾经是判断一个地区文化惠民的硬指标。然而,文化场馆只有真正能吸引公众,才能真正让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产生效果?怎样让文化场馆服务效果最大化?在服务硬件和项目提档升级以外,给不同需求的公众定制文化大餐,成为川内各文化场馆的新亮点。
川博的“藏品开放日系列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开放不同馆藏文物。古代字画,因对保存条件异常苛刻,大多不会经常展出。5月18日的馆藏古字画开放,一众川内名家感叹见识了很多难得技法。
为公众提供这种定制的文化大餐,远非川博个例。
在省图,这样精准并充满人文关怀的定制服务还有很多。盲人朋友来到省图照样可以“看”书,这里不仅有盲文图书和期刊,还有视听视频服务;小朋友可以在少儿馆看到丰富的童书,参加各种趣味活动。“巴蜀讲坛”“周末艺术鉴赏会”等活动,则是省图拓展服务外延打造的品牌。其中,“周末艺术鉴赏会”可以让喜爱艺术的公众在这里欣赏到曲艺、书法、中西方乐器等表演以及各种艺术知识。这种鉴赏会,不仅每次都有450人左右到现场,而且首次网络直播,线上点播就达到了6万人次,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对成都市民蒲兰兰来说,四川省文化馆的定制艺术培训,同样给了她惊喜。蒲兰兰的儿子在省文化馆学少儿硬笔书法,“两小时课程,周末送他过去以后,往往只有在文化馆干等。”让她没想到的是,文化馆还专门针对成年人开设了成人钢琴班,“每次一小时。我尝试报了名,现在不仅多了一个爱好,还不耽误接孩子。”普及艺术,绝不只针对少儿群体。据悉,省文化馆年龄不设限的培训班已有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多个门类,为普及艺术、提升市民艺术修养提供帮助。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