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记著名画家夏亮熹和他的人物画(三)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专访系列之夏亮熹
  • 2017-05-12
  • 四川艺术网
  • 刘粮库
  • 加入收藏
  • 分享: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有感而发 激情迸发


十年文革结束,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夏亮熹结束了漂泊生活,归口到刚刚成立的成都画院。内心喜悦,难以言表,多年积累,终将爆发。用什么方式表达那种激越的情感?怎样抒发对四川这块热土的情怀?他抓紧研读四川文史资料,扒梳成都2300年历史,夜以继日,冥思苦想,最终选定四川保路运动这个聚焦点,“没有保路运动,就没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四川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他饱蘸激情,把这种感悟倾泻到画面,题名《辛亥路潮》。1980年,作品在成都画院成立后的首届作品展上大获成功。正逢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到四川拍摄纪念辛亥革命专题片,作品遂成为影片介绍保路运动这一段的全部内容,随后四川人艺同类题材的话剧公演,影响不小,更有甚者,很多民主人士找到画院要见作者,打听中央有什么新精神。35年之后,画家、美术评论家陈蓉撰写的相关文献中写道,《辛亥路潮》中,“数十个人物形态、表情各异,对人物结构的准确刻画,无论是线条的勾勒还是块面的烘染,将清代末年的灾难岁月中,民众对富强、对光明的向往,不怕流血牺牲为美好明天舍命抗争的精神,充分展示出来,显示出画家高超的技巧,成为其经典代表作品。”


《辛亥路潮》一炮打响,震撼画坛,夏亮熹的激情一发难收,接连创作出一批精品。至今回想当年的昂奋状态,他依然不无得意,其中的一些小故事,很有趣,也颇见其性格。


分秒必争(178cm×96cm)


上世纪80年代初,精力旺盛的他创作进入高潮,眼界从古到今、历史人生,无不关照。他酷爱读书,成天放下画笔就进入阅读、思考状态。一天,读到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此诗词清语丽,韵调优美,紧扣春、江、花、月、夜背景,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融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被闻一多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夏亮熹把自己对这个传世名篇的感悟诉诸形象,将其哲思淡出于禅烟之中,画面只有一个欲举衣掩面的婀娜少女,轻纱白裙飘动如烟,朦胧中有一双黑奕奕的秀眼,似乎在闭月羞花的光影中飘着那千古一曲的余响,呼唤出了一个生命流动的永夜。整个画面有一种淡雅的朦胧美的氛围,超凡脱俗,美仑美奂。作品完成后挂在画室。一天上午,挪威大使夫人到成都参观画院,站在画前移不开脚步,大为震撼,立即掏钱要买,夏不愿出售。事后,省外办领导传话给院长请帮助动员,未果,大使夫人回到北京后还心有不甘,又托人说项,最终没能随愿。1994年该作获台湾华夏国际艺术展评委会颁发的“银奖”殊荣。“那时候我也缺钱,喊个高价立马就卖了,媒体还会炒作。可我说不卖就不卖,我就是这个性格!”他说。


关睢图 (68cm×68cm)


1981年,夏亮熹鏖战三天创作的油画《天当被地当床》,在四川省庆祝建党60周年美术展上惊艳群芳,获优秀奖(当时最高奖),后被选送香港等各地展出,李少言极力称赞此画,格外喜欢。由于作品没署名,承办人员猜测半天,以为是四川美院的送件,印画册时也没改,后查来查去才弄清。35年后想起此事,夏亮熹怀念李少言,又用国画画了一遍,2015年,作品被成都军区选送北京,入选“全军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展。 


天当被地当床(178cm×96cm)


1982年,黄胄到成都,看到夏亮熹创作的《踏雪咏梅图》,啧啧称奇,当即定为中国画研究院藏品。也因此,夏亮熹当年被邀请到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人物画培训班研习,听黄胄、蔡若虹等名家讲课。黄胄发现《踏雪咏梅图》,是在成都画院第二届作品展上。八十年代,省委书谭启龙常来画院,看到此画很喜欢,想要。于是,又画了一张。谭书记很关心画家,得知夏亮熹家属进城户口问题还没解决,亲自过问,结果一周之内就落实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夏亮熹创作了《少林日课》、《峨眉山月》、《狭路相逢勇者胜》、《巴山夜雨》等大批优秀人物作品,广获好评,并为青岛博物馆、黄帝陵、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收藏。随着艺术的精进,荣誉接踵而来。1997年,他被美国纽约传记中心评为“世界著名艺术家”,载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北京大学聘为“北大百年校庆书画展艺术顾问。”


狭路相逢勇者胜(160cm×80cm)


在夏亮熹看来,绘画是一个燃烧过程,燃烧作者的理想,燃烧作者的激情和生命。在对他作品的诸多佳评中,“灵气袭人”一语,他觉得比较贴切。灵气从何而来?夏老说,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品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生命力。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通篇要灵气袭人,要求作画一定要有感而发,有了“触机”似的冲动和激情,方可下笔。然后笔随意走,一挥而就。也就是气韵连贯,通篇就会灵气袭人。写意画最讲究一个“泻”字,修修补补就会失去灵气。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必须日积月累、炼笔炼意、久久为功。妙哉斯言!(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记著名画家夏亮熹和他的人物画(一)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记著名画家夏亮熹和他的人物画(二)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512/7108.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中埃歌唱家蓉城演唱会将在ICON云端·天府音乐厅举
  • 【活动预告】李牧雨《明仔奇遇记》新书首发暨读书分享
  • “他乡”在远方——由甘洛写生所想到的
  • 崭新绿色公园
  • 德拉克洛瓦:为之醉心的幻象
  • 弥牟有座八阵图
  • 关键字夏亮熹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国画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