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他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以个性化的笔墨形式创造,赋予古典意象的生命活力,以当代人的激情驾驭笔墨,使自己的作品追求时代的脚步而演进。他笔下的东坡居士、杜甫、达摩、八仙等,都被以水墨为材质的中国画表现为一个优雅、抒情、诗意的梦幻境界,一个心灵栖息的场所,一个悲天悯人文化巨人的生存空间。他的作品分别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黄帝陵、孔子故里等收藏。1997年被美国纽约传记中心评为“世纪著名艺术家”,载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
他就是著名画家夏亮熹。
年逾七旬的夏亮熹,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常穿一身休闲装,一双明亮的眸子,清澈深邃,“别管谁的画,瞟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动机,是崇尚艺术有感而发,还是讨好时尚,或者是急着想换银子,动机藏不住的。”刚坐下,就率性而谈,“每一幅画,都有气场,传达着画家的动机。画家追求什么,不需要表白,看一眼就一目了然。”他思维缜密,言语有一种内在力量,很有主张。采访了两次,也觉得有趣,但迟迟难下笔。因为心里有些疑问,不便直问,有点拿不准。我的战友陈洪,与夏老有近二十年交情,相处默契,遂邀约讨教。
陈洪阅人无数,颇善概括。他说夏老这个人身上有三气:一是有股孤傲气,同行感觉他清高,艺界有什么活动请他,总要先问哪些人参加,不合适的,就不去,其实了解的都知道,他很单纯,很好相处。二是有一股才气,他天分高,科班高材生,受益多师, 80年代初就出了名,坚信画家靠作品说话,收藏他画的都是大博物馆。三是有一种犟气,看不惯的就要说出来,请他评画是想听好话,可他只认学术,从不奉迎。
午窗座睡(68cm×68cm)
对夏老身上这三气 ,友人们偶有提起,他总是说,“我不是看不起人,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太执着自己心中那个“道”啦。这或许与他的出身有关。夏老可是出身豪门!小时候上街逛商场不装零钱的,带支票!解放前爷爷开过两家银行,成都总府路上就有一家,叫“开丰银行”。他有一枚闲章名“开丰堂”,即有念祖之意。曾经有个日本藏家看上了他的画,追着要,但老想砍价,夏老脸一沉,把画一卷,说,不卖了,干脆送你吧!弄得那人灰溜溜的,对翻译抱怨,“这位画家画得很好,就是脾气太怪!”当然,重要的是他的画品高,他的那些古典人物画,那个灵气,那种独特的笔墨韵味,在全国也不多见,只是不愿经营自己,从不炒作。
五虎上将 (362cm×170cm)
陈洪一番话,对夏老的那点距离感顿然消失。回家反复翻看《夏亮熹国画集》,更生出几分敬意。“世间稀缺的不是名望,而是高远的心性和睿智的创造,它以其贵族般优雅的矜持与高贵,凌驾时空,笑傲江湖,虽时移而道不衰。”读到他的这段创作感言,不禁拍案。忽然想到苏东坡《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末尾两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圆梦东坡书画院
2013年12月8日,东坡书画研究院成立暨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四川省艺术院隆重举行,东坡书画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囊括本院二十名书画家作品的首部作品集,也与世人见面。在七十多位艺术家和上百名观众的注视下,夏亮熹以东坡书画研究院院长身份,从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东生手中接过授牌。
这一天,夏亮熹满脸灿烂,喜不自胜。用陈洪的话说,夏老终于圆了一个梦。
每个人都有梦,夏亮熹这个梦,说来话长。
嫦娥 (82cm×50cm)
几十年间,作为一个以人物画知名的职业画家,中国文化长河中灿若群星的经典人物,夏亮熹几乎都画过,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苏东坡。美术评论家徐恩存评论说,他“对有关东坡居士的画题情有独钟,他力求从文人、雅士、游侠、学者等诸方面去表现东坡居士的人格、性情、节操与风神,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著名美术史家、理论家邵大箴说: “夏亮熹作品的选材很专一,大多以古典人物的意趣和情怀为题,选材的同时也给他的艺术表现增加了难度。他要加入自己的艺术经营和构思,也就是‘怎样画’,来获得画面效果,建立自己的艺术面貌。经过不断摸索,他认识到在‘怎样画’中,最重要的是写意画必须写,而且写的是意不是形,在这方面他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寻找到新的途径。在全面掌握笔墨效能的基础上,把结构与抒情叙事结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素描对线条的表现的制约,而使人物画创作更具写意性,他的作品《东坡积学图》、《大江东去》、《千里共婵娟》等,都充分发挥了传统笔墨和线的写意性,将素描对笔墨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夏老对行家的评价很在乎,说,“我的乐趣就是得到同行认可。画得怎么样,官员、土豪说了都不算,还是专家说了算!”
夏亮熹与苏东坡,冥冥之中似有一种缘分。1994年,夏亮熹应原省文化局局长、小平胞弟邓自力之邀,饱蘸激情一气呵成画就《东坡积学图》,作为家乡对小平九十岁华诞贺礼,由邓自力送到北京,小平同志非常喜欢,一再嘱咐转达对画家的感谢。
东坡积学图 (139cm×68cm)
直接触发点,还是与广东美院著名画家刘济荣教授的一席长谈。十几年前,在广东一次笔会上看到夏亮熹画的“爱莲说”而成为莫逆的刘济荣,到成都看他,嘱托心事般地提醒,“你的人物画那么好,可以再集中一些。历史文化名人中,苏东坡值得多留意,我老了,想做也不行了。”一语点醒梦中人,办东坡书画院的念头开始萦绕如梦。
“苏东坡心有大爱,为而不争。他有别于其他先贤,不是居高临下教训你,而是像兄弟一样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你,怎样在逆境中达观进取,创造生活。人们喜欢他,不只是因为他的文采,关键是他的生活态度。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对现代社会中不顺意的大多数人都是一种积极的鼓舞力量。如何把这种力量和智慧开掘出来,传播开去,成了我的一大心结。”退休后,这位平素不善社交、被著名画家吴凡称为“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一个纯粹的画家”,开始调动一切资源,游说领导,寻找场地,选人才,谈资金,前后7年,愈挫愈奋,两落而三起(多种原因前两次落空),终于在省文联领导鼎力支持下,圆了书画院之梦。
东坡醉月图 (68cm×68cm)
东坡书画研究院开办4年,每年有活动,影响逐年扩大。接受笔者补充采访时,夏老正与好友酝酿在微信平台上开展一次“笔唱东坡”活动。“等一下,我发个短信,对方急着等着我回话呐。”说着,把好友发来的微信给递到眼前,随后手指在手机小屏上敏捷地操作起来。(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