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创新思维 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 2017-04-11
  • 四川日报
  • 郭静雯
  • 加入收藏
  • 分享:

在资阳,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可谓家喻户晓。他短暂的一生虽只有40年,但留下了16篇十分具有新意的辞赋作品,成就堪与辞赋大家扬雄齐名。


关于王褒,有一个著名的“戏弄家奴”的故事。


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买下一个名叫“便了”的人为奴。便了不情愿替王褒买酒,故意刁难王褒:“您买我时,应该将凡是要我干的事明明白白写在契约中,要不然我可不干。”


便了万万没想到,擅长辞赋、精通六艺的王褒为了教训他,竟然信笔写下了一篇长约600字、题为《僮约》的契约。按照约定,“奴从百役使,不得有二言”。便了必须24小时像机器人一样不停地干活,才能完成王褒所布置的工作。便了痛哭流涕,向王褒求情:“这样干活,恐怕马上就会累死,早知如此,我情愿天天给您买酒。”


这篇游戏之作选材独特,刻画奴仆形象生动,文风诙谐幽默,独具一格,是文学史上难得的佳作。他的另一篇代表作《洞箫赋》多用骚体句,杂以骈偶句,也是首开其端。


后来,当地人在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墨池村以东发现王褒墓。墓高约4米,占地面积320余平方米。4月7日,清明节后第三天,墓前几束祭奠的野菊花还未开败。守护这座墓近10年的文物管理员陈长安说:“虽然王褒墓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墓碑简陋,仍然偶有仰慕者前来祭拜。”


据资阳市雁江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周永东介绍:“王褒墓早在1982年就被县政府列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又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由于年仅1万元的经费,保护开发存在难度。”资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科长王珑越分析,“王褒墓文化载体单薄、缺乏历史遗迹,这也是董钧、苌弘等历史文化名人传承保护中遇到的普遍性难题。”


近年来,资阳市已经先后建设苌弘广场、三贤(苌弘、王褒、董钧)文化公园等多个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参观、游览场所。


“历史遗迹的载体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让历史人物‘活’起来,更重要的是发掘他们的内涵与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资阳市文联主席魏华认为,可以借鉴故宫模式,开发书签、杯子等文创产品或出版作品集,让王褒的辞赋走进千家万户。她建议,城市规划应更多融入历史文化名人元素,在景观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展现地方特色文化内涵。


据悉,今年,资阳市已经将“三贤”申报“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资阳市文联将组织包括“传承历史文化名人精神”在内的一系列活动,鼓励文艺界创作相关作品,动员市民参与。资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围绕“三贤”文化开发旅游路线、打造旅游景区,设计一系列旅游文化产品。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411/6794.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投资百亿元 松潘打造全国首个藏文化“景+秀”旅游业
  • 广安市国学学会成立
  • “三无”青霞变身文创小镇
  • 十大政策助力 乐山加快迈向四川旅游首选地
  • 元稹已远去,达州元九登高节却还在
  • 2017年达州市“文艺双下”活动走进开江
  • 关键字资阳王褒历史人物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3110
  • 邮箱/mail:scysw@zgscys.com
  •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艺术品经营单位 编号:510106180001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网文[2016] 714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