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不就轻车熟,履坦偏寻崎路生——著名画家邱笑秋印象(一)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专访系列之邱笑秋
  • 2017-04-07
  • 四川艺术网
  • 周云 张少冬
  • 加入收藏
  • 分享: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2015年10月,著名画家邱笑秋的八旬画展举办在即,四川艺术网受命制作一部以他的彩墨画作品和他的创作思想为主要线索的专题视频。我把脚本交给编辑,编辑很不确定地问我:“你确定用这张图结尾?”我跟编辑说:“确定。每个人都希望看到一个真正的邱笑秋,这个就是!”


照片里……70多岁的老人家,零下十几度的天气,站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半裸……真得不能再真了。


从一开始我就以把这张照片作为结尾来做通篇规划。至于邱老爷子本人怎么看……那也要看了才知道啊……


面对这样一个率性真挚的人,用同样的诚挚去对待,便出不了什么漏子。所以,当我再次执笔,从我与邱笑秋先生短暂的交往记忆中析出他最真实的一面,协助读者梳理他的生平和艺术历程艺术思想的时候,胆子就可以大一点。只是因为要照顾全国读者,不敢用四川话写作有些憋屈而已。



2016年6月24日下午,刚做好晚间四川文化•院团联盟惠民演出的报道安排,手机便震动起来。拿起一看,是邱笑秋老爷子,上面只一句话“晚上去看戏。”


当晚的演出是2016年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锦绣四川•好戏连台”系列惠民演出中首场地方院团赴成都演出,也是阔别蓉城舞台20年的内江市川剧团重返成都的第一场。


他总是放不下那里的。无论在美术界获得了多少荣誉,在他心目中,也许,首先还是一名川剧人吧。


当晚的演出,邱笑秋和夫人曾先芬一袭雍容的正装,坐在四川省川剧团大剧场的中央,全神贯注地观看着台上内江市川剧团团长刘佩全的表演,仿佛进入到了旁人难以知晓的回忆中。


1989年所作《山海千秋》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展厅


从小,邱笑秋就跟着以擅唱川剧《单刀会》而被成都票友们称为“邱单刀”的父亲打围鼓唱川剧。几岁就能唱川剧《大盘山》、《放奎》和《三击掌》的段子。每到腊月三十,他就和邻居小朋友一道,打闹年锣鼓,通宵打通城。到了十七八岁时,邱笑秋又追踪老艺人记录唱腔。1953年在泸州川剧团更是直接上台唱起了川戏,还为学校导演小歌剧。就这样,邱笑秋的戏瘾越染越大,后来就自编自演,吹拉弹唱样样来,还发表了些作品文章。那时,年轻单纯的邱笑秋何曾想到,这些作品文章日后竟然成了他的“祸根”。


“我受哥哥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哥哥把我引上艺术之路的。”


邱笑秋的哥哥杨启善笔名叫“公孙四郎”,因为母亲娘家无子,过继给了外婆当孙子,故而姓杨。杨启善在解放前的《新新新闻》、《蜀报》、《华西晚报》等几家报社当过编辑、记者,思想进步,多才多艺,能写会画,同时还是个水平很高的篆刻家,在成都大宾馆里还开有刻印铺。在哥哥的教导下,邱笑秋学会了唱《义勇军进行曲》,每次唱起来都非常激动。


川剧《红梅记》一折 (69cm×96cm 1987年)


“我的名字也是哥哥给我取的,三岁以后我就用这个大名了。我是农历9月16日出生的,正值秋天,笑秋,意思是“为秋天出生而欢乐”,我的个性也受名字影响,一生快乐。”说起兄弟情深的哥哥,邱笑秋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1948年,成都大搜捕,反动派要抓他,他只得从成都出发,前往泸州转道贵阳、昆明、重庆之后就失去了联系……”说起哥哥的失踪,邱笑秋黯然了,“五三年,我到泸州,路过一家古籍店,老板一直盯住我看。后来实在忍不住,问我贵姓。我回答了他,他也只是‘哦哦’了几声。我就问他,你是不是认识一位杨先生。那个老板马上就激动起来。果然,他是认识哥哥的,店里还有哥哥为他刻的印章。我请他卖给我,他不干,最后我只留下了两方印的拓片……”


从这以后,哥哥便音讯全无。然而,那源自血脉的对艺术的狂热和天赋,却永久烙印在邱笑秋的身上。


脸谱之源 (90cm×97cm 2014.5)


7岁临摹《芥子园》习画,14岁参军,在成都西门的解放军野战医院当卫生员、文书、文化教员。那时的邱笑秋就能舞文弄墨,会唱会画了。1953年单位迁往泸州,1954年转入川中腹地——内江。在这里,邱笑秋生活了38年,走过了一段坎坷的人生历程和艺术之途。可以说是血与泪的交融,荣与辱的交汇,死与生的交替,命运之神既无情地折磨了他,又无私地把生的希望和成功的花环赐予了他。


“五七年转业,我主动提出调进内江川剧团,在川剧团搞编导、舞美和作曲。不断历练自己,不断长进。五八年,我的两个剧本讽刺了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这一下,就被打成右派……”


被打成右派分子的邱笑秋,遭到残酷的隔离和批斗,受尽了不公正待遇。在那个极左思想泛滥的年代,有所谓政治问题的人,谁躲得过一次次政治运动的劫难。文化大革命,他更没有逃脱。


傍水依山小小镇(138cm×70cm 2016.4)


“我被揪出来一次次地批斗。我的母亲,深爱我这个幺儿。她想不通啊:‘儿啊,你好端端地被打成右派……现在又把你打成现行反革命,你错在哪里?你,哪里有错啊!’”


不甘屈辱的母亲四处寻找答案,四处呼号“请问为什么?”但她却无助无援无人搭理。她彻底绝望了。一个静悄悄的中午,在自己的家中,她带着无上的母爱,选择了最极端的抗争方式——饮恨自缢!


现在想来,也许母亲的刚烈、毅然,正是邱笑秋今天年届八旬仍然顽强拼搏,敢向高原行走的生命基因。(未完待续)



邱笑秋艺术简介:


邱笑秋,男,亦名丘壑,1935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七岁学画、先花鸟后人物,1964年后主攻山水。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巴蜀诗书画研究院院长,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批巴蜀画派卓越成就代表人物。


作品多取材于川南丘陵和青藏高原之风土人情,追求诗的意境和现代情趣、并致力于色彩的探索。


18次进藏,常去四川的甘孜、阿坝以及云南、青海、甘肃等藏区采风写生,创作出大量反映雪域高原的重彩山水画,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发表、出版。


1995年与同仁亲友共建四川彩墨画研究院并提倡深入西部、表现西部,逐步形成“香格里拉画派”。


《山海千秋》、《源远流长》等巨幅山水画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和中南海、北戴河中央机关会议场所。


1988年参加由中国美协与四川美协联合主办的“四川八人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1988年、1989年先后在成都、广州举办个人画展。


1992年应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摄制组之邀于北京大学表演绘制大熊猫画。1998年6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2001年7月在拉萨举办“‘美丽的西藏’邱笑秋彩墨画展”获得成功。


2005年元月、3月、2007年9月先后在成都、上海和北京举办“邱笑秋‘香格里拉风情’彩墨画展”。


2008年9月应联合国大学事务所、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等单位之邀在纽约曼哈顿亚洲文化中心举办《邱笑秋<香格里拉风情>彩墨画展》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纽约各报以大版篇幅刊登画展盛况和评论文章;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了“邱笑秋作品国际学术交流会”,邱先生应邀在耶鲁大学作《论中国重彩画的继承与发展》的学术报告。


1992年以来,相继出版了《邱笑秋画集》、《邱笑秋大熊猫画集》、《“青藏高原”邱笑秋彩墨画选》和《邱笑秋的彩墨空间》;中国美协和四川、河北、天津、浙江等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羲之书画报》等报刊先后出版、发表了邱笑秋作品专集或在大型画集里重点选入了邱的画作和文章。《披霞的晚风》、《高原瑶池》等画为中国美术馆、西藏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收藏。


研究张大千艺术三十余年。除发表有关学术论文外,1984年编导大型现代川剧《张大千》,先后在内江、成都、北京演出,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99年为纪念大千百年,出版了由邱笑秋作词、作曲的“CD”光碟“现代川剧交响诗《梦与帆》”。2008年9月出版了由邱笑秋编著的《破墨泼彩张大千》。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407/6768.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中埃歌唱家蓉城演唱会将在ICON云端·天府音乐厅举
  • 【活动预告】李牧雨《明仔奇遇记》新书首发暨读书分享
  • “他乡”在远方——由甘洛写生所想到的
  • 崭新绿色公园
  • 德拉克洛瓦:为之醉心的幻象
  • 弥牟有座八阵图
  • 关键字邱笑秋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国画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