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元九登高节盛况。 赵蒙 摄
坐落在达州市凤凰山半山腰的元稹纪念馆,背靠大山,面对达城,一式两层,灰白仿唐风格。3月31日,临近清明节,时而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这里瞻仰元稹生平。
公元815年,元稹因得罪朝廷被贬而“一身骑马向通州”,819年被调离。离开时,达州父老登上凤凰山、翠屏山,目送他沿州河乘船离去。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达州数十万人风雨无阻,倾城出游,登高望远,祭天祈福,纪念曾在达州(唐代称通州)为官的唐代大诗人元稹。元九登高已成为“四川十大地方名节”。
元稹在达州为官仅四年,为何因他而起的元九登高节被老百姓自发沿袭,千年不衰?
“用时髦话说,元稹是个享誉政坛、文坛的‘两栖’诗人”,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龚兢业说道,一方面元稹在文坛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他在通州励精图治,深得百姓爱戴。10年前重建凤凰山元稹纪念馆时,龚兢业为了协助布展,“半路出家”开始系统研究元稹。通过对大量诗文和研究作品的研读,他摸索出了千年前元稹在通州留下的痕迹。
在文学成就上,被贬为通州司马后,元稹潜心创作,完成了《连昌宫词》等代表作;与好友白居易“次韵酬唱”诗歌180余首。初来时,他看到的通州“虫蛇白昼拦官道”,用大量诗篇向百姓描述巴蛇、蜘蛛等害虫的形状特征及防治措施,为地方历史研究留下珍贵史料。
为官方面,在通州的前三年,元稹只是一介司马。后担任代理刺史七个月,他引导百姓除草开荒,着手改变通州的落后面貌;还在南外翠屏山建戛云亭居宿,亲事农事,指挥农业生产;同时亲拟祝文三篇,在华阳观祭天气,求上苍风调雨顺、来年丰收、百姓安康。
“外来官员在一个地方的所作所为,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做了好事,老百姓记得住。”龚兢业解释,正是因为元稹情系百姓,政绩累累,当年通州人才对他依依不舍,登高而望,目送天涯,留下了“元九登高”这一民俗。
在达州人的眼中,元稹还是一位“反腐”英雄。今年达州市人大代表范建提出创演一台巴文化大型历史话剧《大唐元稹》。“他担任御史监察时,查办了许多贪官污吏”,据范建介绍,在通州担任刺史的七个月里,元稹整顿吏治,出台政策,“赏信罚必,市无欺夺,吏不侵轶”。
这一想法与龚兢业不谋而合。“心系百姓、励精图治、反腐倡廉,元稹的为官之道是千百年来永恒的正能量,达州历来多外来官员,百姓的登高纪念也是对父母官的期待。”
除了纪念元稹,元九登高节在民间已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仪式。从记事起,90后李泓霖就开始和家人参加元九登高,一是为了健身,二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祈福,期待一扫去岁颓势,迎来新年万事畅达,“有一种仪式感”。达州本地生意人常说,“哪年不去,总觉得来年运气不会好”。
2006年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每年正月初九确定为“元九登高节”,使这一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独特民间习俗得以固定化。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