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求学京华,亲炙名师
1978年,国家专门在全国选调工艺美术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优秀设计人才进行集中学习。伍端被选中,进京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花鸟画学习班”。这是当时全国最高规格的学习班。全班仅有19人,而伍端是唯一的四川人。班上的学生大多是国内美术院校的教师及各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研究员。老师则是李苦禅、孙其峰、俞致贞、田世光、钟质夫、苏葆桢、康师尧、陈叔亮等大批享誉全国的书画名家。
伍端回忆说:“对于我而言,那真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学习机会。得到这么多大师级画家的教导,实在难得。”学习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半,但伍端早晨5、6点钟走进教室,坚持学习至深夜,每天作画16、17个小时。按照要求,学生可选临老师的教学画。伍端把所有老师的画作都一丝不苟地临摹下来,并记在心里。
梅竹小鸟
初到北京,她以为只学工笔画,殊不知李苦禅先生一上课就教大写意泼墨画。孙其峰先生也教写意画。学院还开设了工笔花鸟、书法、中国美术史等课目。伍端过去主要学习工笔,而今一下子给她打开了一扇辉煌瑰丽的大门,迫使她改变画风、刻苦学习,并从中获益匪浅。伍端说:“工笔画创作方式的特点是工整细腻,需要有一丝不苟、纤毫必究的精神。而写意画要求飞笔龙蛇、写照传神,这就要求我在原来的工笔画创作上放开手脚。”
俞致贞、田世光、钟质夫三位先生教授工笔花鸟画。其中,俞先生教工笔花鸟,田先生教工笔花鸟,钟先生教没骨画法花鸟,使她受益良多。特别是俞致贞先生对伍端的悉心指导和关照,使她感受到一种亲逾母女的师生情。伍端回忆说:“俞先生讲课很生动,每次她给我们讲课时,学院其他系的中青年教师都要来听课。她观察生活细致,告诉我们牡丹花开放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花瓣形状不同,花蕊开放前后的变化;月季早上、中午和晚上开放时的颜色差异等等。”
大地春回
正是受了这些老师的影响,伍端在这期间进步极快,画技也益趋多元,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开始尝试工笔、写意、没骨等技法熔于一炉,自创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由原来的工瑾细致转变为随性灵动,由艺术的装饰性向抒情性拓展,进而多了一些诗情画意,笔墨更加生动活泼。
从工笔到写意,伍端的画艺获得了一次重大的突破。从京城返蓉,过去熟悉伍端的画家都感叹她的画风变了。京华烟云,变成了伍端笔下的浩然之气。(未完待续)
往期内容: 无意争春花烂漫 风雨梅花香如故 ——记巴蜀著名花鸟画家伍端(一)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