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架起一座沟通海峡两岸的文昌文化之桥

    从文化寻根到产业互动
  • 2017-03-21
  • 四川日报
  • 冯松
  • 加入收藏
  • 分享:

2017年2月28日,海峡两岸文昌祭祀大典现场


大型民俗展演《文昌出巡》


击鼓、开庙,祭拜、吟诵,表追思景仰。2月28日上午,一声声气势恢宏的“开庙”声随着喇嘛号齐鸣,梓潼七曲山大庙正门徐徐开启。5万余海内外游客聚集于此,在传承千年的文昌祭祀与洞经古乐声中, 追寻共同的文化根脉。


中国历史上素有“北有孔子, 南有文昌”的说法。作为传说中的“文昌帝君发祥地、 文昌文化发源地”,2月28日至3月1日,绵阳市梓潼县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第三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


这场古韵十足的文化盛会,不仅吸引了500多名来自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嘉宾,也印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五千年文明带来的根脉所系、文化认同,可以穿越千山万水,将同文同宗同源同脉的中华儿女连接起来。


同样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根无形的文化纽带也带来源源不断的两岸产经合作:吸引大量海外游客,追溯寻根的文化之旅,也带来文化创意产业等投资兴业的合作契机,不断丰富着文昌文化交流的时代内涵。


文昌文化

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纽带


作为文昌文化的发源地,梓潼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文昌祖庭的七曲山大庙。大庙现存元、明、清三代古建筑群23处,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古建筑博物馆”。


尤为珍贵的是,梓潼至今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文昌祭祀等文化传统。每逢春节大庙会等节庆,文昌出巡、洞经谈演等民俗活动不仅吸引着本地居民,也吸引着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游客。


追寻文昌文化根源, 也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在2月28日举行的文昌祭祀大典上,20名在川就读的台湾学生和20名大陆学生在祭祀大典上共同敬献书卷。仪式上,伴随着古朴优雅的洞经古乐,耳旁响起了“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的诵读声,无论来自何地, 观礼的人们都感到一种文化共鸣, 这也正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共话手足情

两岸交流激发更多合作想象


共同的文化血脉,足以跨越万水千山。


围绕文昌这个“文化公约数”,两岸交流互动越发频繁, 这也成为梓潼对外开放合作的又一张“名片”———近年来,台湾有关团体来梓潼交流超过30次,每年来梓潼观光旅游的台湾游客超过3000人次。


而本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也更加引人注目———2016年11月,“两岸和平发展论坛” 闭幕式上发布了41个2017年两岸交流项目,第三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是四川省唯一被列入的项目。


以文昌文化为桥梁, 两岸交流内容也进一步扩展到更广的领域。2016年,40多位两岸中国画名家齐聚梓潼七曲山,在上千亩的纯古柏林中采风达5个月,期间所绘作品共同展出, 吸引了大量中国画爱好者。


在经贸领域也传来好消息。 梓潼产业发展与台湾有很大的互补性: 梓潼拥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但作为一般旅游观光,急缺深度开发策划与设计,而这恰恰是台湾文创产业的优势;同时,梓潼县因其良好的生态本底, 具有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条件,也可以从台湾现代农业发展中借鉴先进经验和模式。


尤其是近年来, 梓潼确定了“文旅兴县”的战略,也进一步推动了两地在文化创意、旅游、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由于看好梓潼文化旅游、 现代农业等产业,2016年“绵阳台商产业园”落户梓潼,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台商产业园,其发展势头良好。


向内深挖潜力

将文昌文化打造为城市名片


两岸文昌文化的交流过程, 也为梓潼当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化, 不仅是一个民族代代传承的瑰宝, 在新的时代下也可以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在挖掘复原文昌文化传统过程中,文昌文化的一些细节不断被还原。2016年,梓潼邀请文史专家,从清代初年的古籍中复原了当时文昌祭祀的场景。如今,文昌祭祀的音乐和服装等细节, 都再现了数百年前的风韵,而这种古朴的气质,也得到了两岸文昌文化爱好者的认同。


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文昌文化也需要新的形式。


围绕文昌文化的核心区域———七曲山大庙,梓潼决心将其补充为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 不仅要挖掘复原周边古蜀道、古建筑的遗址,从源头梳理出文昌文化的渊源,更重要的是以现代理念,完善文昌文化的外延———梓潼将策划举办海峡两岸文昌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引入文创产业落户梓潼, 给古老的文昌文化要素插上新的翅膀。


届时,依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梓潼校区的创意资源,在古朴的七曲山大庙旁将形成一个新的文创产业基地,旅游产品商店内销售的伴手礼,也将从梓潼传统美食,拓展到各类结合文昌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


同时, 梓潼还将邀请专业的文化旅游演艺团队, 以舞台剧的形式表现文昌经典故事,为七曲山打造新的旅游产品,通过现代化的视听元素,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旅游体验,从而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链。


围绕文昌文化的一系列活动, 也激发了梓潼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根据梓潼“文旅兴县”的规划,在打出文昌文化这张城市名片的同时, 也将为梓潼的产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力争5年内,把梓潼建成全省旅游经济强县、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其中,七曲山风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弹城景区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0亿元的目标也有望实现。


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被誉为“天下文昌祖庭”。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 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 据传说, 元初, 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道教宫观“文昌宫”。 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道教文化建筑群,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 1996年,七曲山大庙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


第三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是2016年11月在“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上发布的41个2017年两岸交流项目中, 四川省唯一列入其中的项目。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是融纪念、文化、旅游、学术、 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 突出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同根、同脉、同文、同行”的民族特点,重现千年文昌祭祀盛况,是中华文昌文化的一次重大庆典。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321/658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泸州将打造全省首个农旅特色小镇
  • 三月踏春来蒲江 体验一次完美寻茶之旅
  • 蓬安县打造“河舒豆腐”美食文化品牌
  • 樱花烂漫 眉山赏春
  • 古蔺县双沙镇“菜花旅游月”启动
  • 75岁退休美术老师周开荣—— 愿为“新闻人物”献墨
  • 关键字文昌文化梓潼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3110
  • 邮箱/mail:scysw@zgscys.com
  •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艺术品经营单位 编号:510106180001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网文[2016] 714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