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村晚”走进眉山城。 张忠苹 摄
“游龙要快速,穿越行进要匀速,尾盘造型要大气……”2月27日,趁着天气暖和,眉山市丹棱县丹棱镇“作平文化大院”内,负责人王作平正带着一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舞龙队伍排练表演。近日,丹棱县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不知火橘橙节,要邀请他们这支乡土舞龙队进城助兴表演。“送文化下乡”在各地已是常态,但在眉山,却走起了“反路”。
今年以来,“请文化进城”在眉山成了一股新潮流,请进城的都是乡土文艺和民间文化。今年春节期间,508场乡村“村晚”节目被请进城里表演。
2012年开始,眉山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民间众筹文化院坝等文化阵地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基层文化,实现了村村有特色文艺队伍。
如今,众多乡土节目纷纷进城“展露身手”,除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之外,也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城乡统筹,让更多群众感受“文化幸福”。
“土”味节目进城 赢得市民喝彩
“‘土’得很有味道,感觉又回到了从前。”2月26日,说起元宵节在眉山城区金罗马广场看到的“牛儿灯”表演,市民刘芳菲很感慨。
近一个月来,在眉山城区的苏轼公园、金罗马广场和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等地,近10场“眉山东坡大舞台”乡村文艺汇演活动轮番上演,在各区县还开展了近50场活动。表演的都是全市各个乡村自编自导自演的,“牛儿灯”、竹琴、山歌、方言小品等具有泥土气息的文艺节目,每场表演都吸引了成百上千的观众,用“场场爆满”来描述毫不夸张。
38岁的刘芳菲是洪雅县罗坝镇人,从小就喜欢看“牛儿灯”表演。但自从八年前全家搬进眉山城区居住后,现在还是第一次看到。
“现在农村居民因为机械化操作、种植结构调整等原因,不仅收入增加,空闲时间还增多了,精心排练的节目质量一点也不差。”据眉山市文广新局局长田禾介绍,以往都是城里艺术团下乡,或者是村上文艺队自娱自乐,从今年开始,农民在自家门前唱大戏的同时,也到城里亮亮相。
68岁的胡素芬是东坡区修文镇村民,因为一直喜欢唱唱跳跳,今年作为镇上的《闹元宵》舞龙队队员到了眉山城区苏轼公园进行了表演。“好多人看哦,感觉当了一盘‘明星’,而且大家都说我显年轻,我高兴得很。”“为了进城表演,区县内的竞争也很激烈。”彭山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璐秀说,这一个月内到眉山城区演出的10个节目是从该区近百场乡村汇演中筛选出来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与群众的自发性、积极性相辅相成。”“挽起裤腿下田是农民,洗净泥巴上台是演员”,正是目前眉山村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前,我们有很多舞龙、唢呐等民俗表演活动,但也只是在村里演一演,自娱自乐一番。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进城演出机会,大家热情很高。”王作平说。
在今年刚过去的两个月里,眉山举行了一系列的看演出、逛展览、办“村晚”、舞龙灯、猜灯谜等活动,调动城乡群众文艺队伍积极性,共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47场。
田禾认为,乡土节目进城有诸多好处,可以让进城居民重温乡愁,享受“文化幸福”;而且,一批年代久远、亟待修复的传统艺术得以弘扬传承、彰显新农村新风尚。这样的文化“双向流动”有助于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格局。
真金白银“种”文化 城乡群众都受益
春节期间,丹棱“作平文化大院”联合邻村八个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共同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文艺汇演,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
“作平文化大院”是王作平13年前利用自家院坝自费建立的,周围村民是免费演出者。
“阵地越来越好,现在可以进行舞龙舞狮、腰鼓、唢呐、小品、歌舞等各种表演。”王作平介绍,今年年初,市、县、镇一共支持了他两万多元用于整修舞台、粉刷墙面、添置腰鼓等节目道具。
在彭山区,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支“一乡一品”民俗文化队伍,即一个乡镇一个民俗文化品牌,除了经常邀请市区专家进行指导,常态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也促使队伍不断创新和提高。“东坡大舞台”“东坡市民文化大讲堂”等一系列主题品牌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目前,眉山全市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355个,幸福美丽新村户文化院坝38个,农家(社区)书屋、广电“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均实现了全覆盖,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文化活动和享受文化服务。
文化事业繁荣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每年东坡区财政拿出100万元,支持该区以川剧团为班底的“赴农村基层心连心艺术团”,鼓励节目创新,鼓励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和指导乡下文艺队伍技艺提升。而在眉山,用于文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年均增速15%。
在政府支持下,眉山文化慢慢“长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节目质量更有提高。与此同时,眉山乡土文艺节目也从昔日的受扶持到如今的回馈社会。
今年以来,东坡区文艺队前往敬老院慰问演出12场,彭山区举办了竹琴、车灯、川剧围鼓、竞技舞龙等活动,仁寿县举办了趣味游园等活动,丹棱县举行龙狮闹新春,青神县举行竹编文化艺术节,这之中,少不了当地乡土节目参与。“今年眉山首次将乡村的文艺表演请进城里,反响不错,接下来还会继续推广这种文化‘请进城’的新模式,让城乡群众都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基层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城乡互动,完善乡土文化节目库。”田禾说。
记者手记
文化的城乡统筹留住特殊的乡愁
众多乡土节目进城,呈现了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互动,让农民从文化接受者变为参与者。一方面,让农民感受到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让城市居民看到农村新变化。
现在很多城里居民前些年也在农村生活,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而进城,对记忆中的乡土文艺节目很有感情。一些以邻里纠纷为素材的普法小品、一些群众想说的话通过乡音乡情的文艺节目展现出来,显得更接地气。
特别是由于政府的支持,文化阵地发展成规模、有支撑。文艺节目也从以往需要艺术团带下乡到现在可以请进城,受欢迎的热度,说明节目本身的水平和档次也实现了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乡土节目进城,将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送进城,让城里人切实感受乡土文化之余,也让进城居民也重温了这种“特殊”的乡愁。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