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博物馆有一群“东汉鸡”

  • 2017-02-10
  • 四川日报
  • 张登军 邱兰/文 胥江/图
  • 加入收藏
  • 分享:

恬然朴拙的子母鸡


送走猴年迎来鸡年,各种关于鸡的艺术品备受人们的青睐。在绵阳博物馆,就馆藏着百余件陶鸡,年代涵盖东汉、南北朝、宋代。


在绵阳博物馆“山涧洞府——绵阳崖墓陈列”展厅一角,陈列着一批神态各异的陶鸡。几只大红雄鸡,有的昂首而立,有的卧在地上,鸡尾耸立,尽显威武之风,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鸡无异。这几只陶鸡,是1998年在绵阳高新区双碑白虎嘴崖墓出土的。


最有趣的是三组东汉时期的《子母鸡》文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一件《子母鸡》中的母鸡卧俯,背上歇着一只小鸡,均半闭双眼作憩息状,表现出恬然的生活情趣。这件文物是1992年在高新区河边镇九龙山出土的。第二件《子母鸡》中的母鸡同样卧俯,背上歇着一只小鸡,母鸡回头为小鸡喂食,母子情深表达得惟妙惟肖。这件文物是1996年在游仙区白蝉乡朱家梁子崖墓中出土的。第三件《子母鸡》中,母鸡则回头默默注视歇在其背上的小鸡。


绵阳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民介绍,在绵阳博物馆馆藏的陶鸡中,多数是墓葬出土文物,还有部分是向社会征集的,年代以东汉为主,也有南北朝、宋代时期的。其中,东汉中晚期的陶鸡写实性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8年2月22日,绵阳解放街一考古工地中,文物工作者从一座东汉砖室墓中出土了一批包括陶鸡在内的陶质家禽,其个体、形态与现代家禽接近。到南北朝时,陶鸡则有明显的艺术夸张,艺术价值稍次于东汉陶鸡,而宋代的陶鸡则主要是生肖的体现。


宋建民介绍,两汉时期是四川经济最发达的时期,社会繁荣,而当时的人们崇尚“死后也要享受生前的生活”,因此墓葬中陪葬品多数都是生活场景的反映,除了其他文物外,也有大量的陶鸡、陶鸭、陶鹅、陶猪、陶狗等。这些陪葬品,是墓主身前家庭条件不错、生活相对富足的体现。同时,也反映出东汉时期,农村家禽养殖业发达,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70210/619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欢庆“上九节”
  • 简阳市“2017年迎新春广场文化周”拉开帷幕
  • 冬天一把火 燃情大凉山
  • 自贡过了一个史上最热闹的年
  • 乡城县:锅庄闹新春
  • 四川甘孜州甘孜县歌舞欢腾庆新春
  • 关键字绵阳博物馆文物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3110
  • 邮箱/mail:scysw@zgscys.com
  •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艺术品经营单位 编号:510106180001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网文[2016] 714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