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清溪绕屋水云居,细雨飞窗梦未苏。
一觉醒来无挂碍,床头半是古人书。”
芙蓉溪畔,李杜祠堂,细雨在陋舍前羞怯的徘徊,偶尔扬起一道丝绦,轻叩窗棂,却不料惊扰了梦里的吟哦。伶人收了琵琶,诗人放了杯盏,于雾霭中别了旗亭。所幸那些精彩都不曾错过,所幸那些诗句已经切磋。于是心怀满足,起身下榻,轻开窗,释出满室古书香。
一首自勉诗,道尽了画家龚学渊循着古来文人的脚步,对那至高精神自由的向往。
记得在90年代的成都,每逢春节,春熙路中山广场和古籍书店背后那只有一百来米的春熙路正街比前面的大街要热闹得多,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挤满了满脸过年喜悦的男女老少。
改革开放10多年,成都人总算是摆脱了粮油副食和日用百货的定量供应,生活,从紧张拮据里日渐宽裕起来,这大过年,除了添置一些新衣新帽,或者终于实现自家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狠下心”整一台双卡四喇叭的收录机或者进口彩电之外,来这里买上一幅好看的挂历回家,既实用,又漂亮,心情还可以愉悦一年。
而选购的对象中,总是有那么几个系列的人物画像很是受到欢迎。像大慈大悲的观音,笑口常开的弥勒,镇宅赐福的钟馗,还有虽然红颜薄命但好看到可以“任性”的金陵十二钗。
其中,绵阳画家龚学渊的作品又尤其被人喜爱。
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普通人而言,龚学渊的作品给他们的感觉就是单纯的觉得“生动”、“好看”。而在行家们的眼中,则处处能看出作品的意境深邃,虚实相映,气韵天成,优美和谐。
的确,“蜀中龚美人”岂是浪得虚名。
画家龚学渊1939年生于广汉,五岁丧母后,就被寄养在温江的姑母家。记事以来,姑母家门前的小庙里神态各异的菩萨便是他的第一群玩伴。仿着这些菩萨,幼小的龚学渊用泥巴捏,用钉子、小刀在红苕、萝卜上雕刻,用柴火一烧便成形出炉,各具情态,活灵活现,算得上是他幼年时的一项“绝活”。
17岁那年,龚学渊偶然在田埂边捡起一份报纸,上面登着四川美术学院的招生启事。他按招生要求交了作品,不久便受到了学校寄来的准考证。按通知只身前往成都考区四川音乐学院考点报考。人生地不熟,又不了解流程的龚学渊,考试当天竟然在隔壁教室坐了半天,等听到外面的喧闹,出去一问,才发现走错了教室,那边的入学考试已经开始很久了。幸运的是,监考老师虽然严厉,但见其始终态度诚恳,终究给了他这次转变人生的机会。
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的四年里,龚学渊在蔡振辉、李有行、冯建吴、萧建初、李文信、钟道泉、赖深如、雷荣厚、冯星平、郭其祥、江敉、苗勃然、叶正昌、李来源等老师的教导下,日夜苦读苦练。
“当时跟随萧建初先生学习,老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让我有机会拿到一大批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和他收藏的仕女人物画、古代名家画作来学习和临摹,更是不断给我们耐心讲解中国画古代画论。再加上那时候风气淳朴,很多名家画作就挂在学校的走廊上,也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老师所教的“禅”,是需要我毕生参悟的”。
当龚学渊在欣喜之余也意识到,能够有幸进入这样的好学校,跟随这样的好老师殊为不易,便愈加认真刻苦起来。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从来没有请过病假事假,,而是争分夺秒地学习、揣摩和临摹。晚上寝室没有灯,便带上纸笔,藉着走廊上微弱的灯光,细细观察揣摩,按老师的教导苦练基本功,在画面中不断发现形神之间的奥妙。
从小就在寺庙里壁画、雕塑和古典文化的海洋中穿梭领会,为这些经典艺术形式耳濡目染的龚学渊遇上这些鲜活不朽的深具灵性的人物绘画,他那比别人更加坚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刻苦修炼来的绘画技艺,便在悄然中发酵起来。
八仙过海
1962年,22岁的龚学渊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前往梓潼县文化馆报道。刚一报道,便被分配了创作革命宣传画的任务。
还不是小画,是壁画。
“当时正处三年自然灾害最肆虐的时期,各地都不是那么注重美术人才。所以我知道,这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做好了,立住脚,做不好,说不定哪天就让你‘流动’了。”
龚学渊二话不说,拿起笔刷和颜料就迈向考场——梓潼县委大院外墙。结合当时的时政热点——古巴革命——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一笔笔下去,一个个块面组成了巨大的卡斯特罗头像,过往的干部群众纷纷被这前所未见惟妙惟肖的图画深深吸引。
“考验”显然过了关,从这一天起,龚学渊在梓潼一待就是25年,一边承担美术创作、宣传、展览,开办群众画栏、群众美术班等任务,一边苦苦琢磨自己的创作。
繁忙工作之余,他摸索出独特的美术训练方法。“西画是‘块面造型’,中国画‘以线造型’,需要扎实的线描功底和笔墨语言。我当时觉得自己基础不太好,就自己做了一支四五斤重的铁笔来画画,这样可以训练臂力、腕力和手指的稳定性。”
文革那些年,龚学渊深入农村,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即使如此,也总是背着一个画板,时刻寻找机会作画。
“那时候有些集体工作不够积极,我们就要想办法激励他们。无论什么时候,要鼓励人,最好的还是物质上的鼓励。但是文革时期我一个文化干事拿什么鼓励大家呢?那就拿画吧。”
主意一定,龚学渊就用他的画笔为一位位在田间劳作的乡亲留下一张张素描。看着乡亲们满心欢喜地把素描画拿回家向老人孩子和邻里炫耀,引得人人都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劳动中,期望可以入得了龚干事的“法眼”,让龚干事能为自己也画上这么一张,龚学渊就有种连在全国美术大展上获奖都比不上的成就感。
随着文革的结束,压抑许久的文艺创作呈现出一片爆发的态势。龚学渊也终于可以不再偷偷摸摸搞创作,可以放手施为了。
1978年,在绵阳地区美术创作班上,“班长”的龚学渊与好友唐绍云(现为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笔者注)在一起探讨绘画创作。唐绍云颇惋惜地对龚学渊说了一句话:“道兄(唐时常以道兄称龚——笔者注)啊,论基本功和素养,你是应该放得开手的……你做人太谨严,画风也谨严”言下之意,是龚学渊在创作时“夹手夹脚”,作品不够大气。
龚学渊一听,难怪人常说“旁观者清”啊!从毕业以来的十几年,都是搞些主题创作,画些革命宣传画,不是我不想放开,是没有放开手脚施展的机会啊!工作以后,虽然一直研究学习古人的传统绘画,悄悄练仕女、观音、钟馗,有时也练牡丹、山水,但都不能拿出来,不然别人说我搞“封资修”啊!好嘛,你老兄说得好,我今天就放开了画给你们看。于是当场便提笔画将起来。
数十载的日积月累转眼就将这十几年来政治生态施加在龚学渊艺术创作上的桎梏冲得支离破碎。不多时,一幅仕女图一挥而就,栩栩如生的美人跃然纸上。在场的画家一下子就不淡定了,几位老先生直说,小龚你这画画得真好,年轻一点关系好点的便直接开抢起来。
这时,龚学渊突然意识到,他自小观摩的,在美院临摹的,工作之后为了熟悉和探索线条和笔墨效果而绘就的大量人物绘画作品,已经在他的艺术创作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89年,龚学渊接到绵阳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李姣一的电话,邀请他参加第二届四川省国画大展。当时偶感小恙尚在病中的龚学渊手里并没有现成的作品,也没觉得有什么适合的题材。李姣一在电话里就说了:“你那个美人,眼睛倒睁不睁的仕女图就可以嘛,肯定没问题啊。”
龚学渊一想道理,没错啊,行内的好友都能认可自己的作品,未尝不能在省上试一试,于是精心创作了两件仕女画送展。不久,龚学渊得到消息,其中一件以李白乐府诗《久别离》为题的作品在评审中获得了刘荣全、向彭林等著名书法家和画家的高度赞誉,全票通过。
虽然在展后这件作品不知所踪,但历来豁达的龚学渊在遗憾之余也为自己的画作受到欢迎而感到欣慰。
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找到龚学渊,希望求得一件仕女画作。龚学渊来者不拒,一一应承。其时流行的短锋笔不足以表达笔墨,也确实不够“放得开”,他便自己制作,终得一支趁手的“家伙”,而后在仕女画这一领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纵观他的仕女画作,那一个个美人不呆滞,不生硬,处处透着鲜活与灵动,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仅形似,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韵味。他的《秋思》、《十二金钗》、《出浴》等写意仕女图,用笔严谨而洒脱,设色秀雅而沉稳,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巧妙结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笔下人物婀娜妩媚,百态千姿,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92年,《著名画家龚学渊诗画选》、《著名画家龚学渊画选》和《十二观音》等三套挂历由巴蜀书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发行;同时龚学渊将绵竹、梓潼年画与西画技法相结合,运用工笔重彩创作的“惜春作画”、“人寿年丰”、“关水”等年画作品印刷发行了数十万份,引发一时轰动。不久,《四川日报》刊文,标题就是《蜀中“龚美人”》。
民间的口碑,业界的赞誉,媒体的关注,让各方书画爱好者接踵而至,将这“蜀中龚美人”的雅号带到了大江南北,成为了龚学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和闻名遐迩的品牌。(未完待续)
附:龚学渊简介
龚学渊,字慎,号石亭,四川广汉人,生于1939年11月,1958 年考入四川美院,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国画系。
著名国画家、诗词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博高级研究员,现任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终身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佛教协会文化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绵阳市书画院名誉院长,美术家协会顾问,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四川墨华艺术研究会会员,绵阳市书画院名誉院长、美术家协会顾问,三星堆书画院画师,广东东莞凤岗书协顾问,其传统人物绘画作品,在海内上及社会各阶层有广泛影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有蜀中“龚美人”之称。
他在近一个甲子的绘画耕耘中,形成诗、书、画作品独特面貌。作品曾参加七届全国美展,十九届全国版画展并获奖和收藏。出国艺术展览,中国当代诗人书画展览,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览,全国及省内外各项画展多次获奖。1992年到1997年期间在绵阳、海南、深圳、香港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出版社出版、发表、展览国画及年画作品一百余件。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岭南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巴蜀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国画家龚学渊画选》、《著名画家龚学渊诗画选》等画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