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观看宣传栏。
近日,一场“感党恩,跟党走,迎新春”文艺自助坝坝宴活动,在洛带镇宝胜村新改建完成的文化广场举行。记者看到,在这个“三美”新村文化广场上,不仅搭建起了一个含LED屏的舞台,显得十分“洋盘”;展示宝胜村“360党建工作法”的长廊更是内涵丰富;木刻画则勾起了村民的乡愁记忆。村民说,文化广场成了村里的一大“景点”,这里最集中地体现了他们的美好生活。
党建宣传阵地
凝心聚力致富奔小康
在宝胜村文化广场左侧,是一排长廊,长廊里有十多块展板,展示了宝胜村党建实践的精华——360党建工作法。展板就围绕着360党建工作法德法善治、民生善为、文化善兴“三大目标”,以及具体的生态宜民、党建引民、产业富民、扶贫助民、德法育民、文化惠民“六大工作路径”和相应的“三零保障”内容,以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
站在“扶贫助民工程”展板前,村民李胜清指着一张照片骄傲地说:“瞧,这是我堂弟李胜根,他可是咱们村里的致富能人,他不仅自己包了十多亩的葡萄地,还给大伙传技术,帮助大家增收,他都成了典型致富带头人。”
宝胜村党支部书记何旭告诉笔者,宝胜村以努力争创市、区“双强六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全面落实了“党建+”工作模式,总结和推行了360党建工作法。“在文化广场上进行党建宣传,更能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凝心聚力,一起致富奔小康。”
文化活动阵地
农村里有LED屏好“洋盘”
“新广场建成后,每天我们都来这里跳舞。”坐在观众席里,宝胜村村民刘素群认真地观看着节目。“她们的舞蹈都跳得太好了,等会儿一定要找老师们请教几招。”作为村里舞蹈队的领头人,刘素群希望能把村里的舞蹈队,“像推销葡萄一样推销出去”。
“现在条件这么好,再不跳好,自己都说不过去了。”刘素群指出舞台上的LED屏说,在一个村的广场上能看到LED屏,恐怕全区也没几个。“有了大屏幕,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些舞蹈视频,跟着一起跳。”
新文化广场的建成,也让宝胜村刘家龙的队员们格外高兴,“广场更大了,更能放开手脚比动作了。”一位队员说道。而在何旭看来,宝胜村有着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今后,宝胜村将依托文化广场,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让文化成为宝胜村的一张靓丽名片。
乡愁展示阵地
展示农耕民俗勾起乡愁记忆
宝胜村是一个具有300余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村里1000多户人家,三分之二为刘姓,世代传承扎龙、祭龙、舞龙技艺。今年初,中央电视台连续三次播出《记住乡愁:宝胜村之尊祖敬宗》专题纪录片,让宝胜村的乡愁名片名扬四海,大大提升了宝胜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新文化广场上,乡愁也成为了重要板块。记者看到,广场的右侧,有多块棕色木板画,板画上有耕田的农夫,有高脚踏水车,有种田打粮的村姑,每一幅板画上还配上简单的文字介绍。板画以展示、保护农耕文明、农耕民俗和农耕民产为重点,弘扬农耕文化,营造浓浓的乡愁记忆。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