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邵仲节谈艺录(摘抄):
◎大自然给了人们无数可供描绘的对象,我选择了牡丹为主攻方向。我喜欢牡丹雍容华贵的外貌,更喜欢它不畏严寒的气质。
◎古往今来善画牡丹的高手很多,要超过前人并非易事。现代画家要在这一传统题材上和前人拉开距离,赋予它更新更博大的含意。以寓意的手法用牡丹来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便是古人说的“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俱进。
◎像我这样抱着入世观的画家,既无循世超俗的思想,又无野逸风雅的情趣,自然无缘于文人画那种超凡境界。通过实践,我认为石绿、石青、花青、…酞青藤黄、朱砂等都可在画家笔下表现牡丹丰富多彩的花头。
◎要使作品别开生面,必须努力锤炼,形成技巧,使其成为“自我显露”的媒介,让原型、情思、技巧完美地揉合在一起。
◎创新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画的民族性上,离开了这一点的创新就离开了中国画的本质。其次还要以传统技法为铺垫,不然无论怎样创新,其画也显单薄。再次还应有丰厚的学养,才能使画的意蕴更丰富。
◎从历史上看,凡书画大家其作品就比较而言,有一幅成熟的“面孔”就很不错了。一个书画家的艺术生命有限,一生能形成一幅比较成熟的“面孔”,就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比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他们努力把自己的“看家”本领画得那样成熟精道,无不像在石涛先生所言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这三种境界的反复交替中追求自己的个性,形成个人的风格。
◎要不断在“法”和“化”的演变中纯化,使自己的“面孔”日趋成熟。(完)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