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疑是蜀中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邵老开始走上绘画艺术道路时,正处于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25岁之前应该说是他人生中最坎坷奔波的阶段,饱受了战乱之苦;25岁前后他入川开始广泛游学,并为今天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并认真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他晚年取得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
美术评论家陈沫吾先生对邵仲节和他的牡丹画艺术有过这样的解读:
如果要将邵老的绘画艺术做个分期表述,我认为1942年之前是其萌发期,多受母亲和地方画家的影响启发,诱发出了他对绘画艺术的天赋秉性;1942年至1978年属于他学习成长期,心摹手追先贤墨迹,结识拜访名家艺友,细心观察生活中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的牡丹,师古人、师自然;1979年至2000年属于收获期,改革开放带来了他艺术创作的春天;2001年至今,属于丰硕期,淡定从容,人艺俱老。
四十多岁时,他的牡丹画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画风。
六十岁进入省政府文史研究馆之后,他的个人绘画面貌开始逐渐形成,并有一日一进境的飞跃,
六十五岁后邵氏牡丹画风格已高度成熟,无论笔墨、构图、色彩、题款都与画面相得益彰,标志着他在花鸟画坛上开创了邵氏牡丹门派,并独树一帜。
七十岁以后,他的绘画已臻炉火纯青的化境,真正做到了在画坛上独辟蹊径,他打破传统同类题材的藩篱,用自己的笔墨语言画出自家的风格面目,追求雅俗共赏,富丽华贵,构图丰盈饱和,气象格局大,给欣赏者带来了激动与兴奋。
理性地研究邵老的艺术人生轨迹和绘画技法,我认为他的花鸟画用笔布线是求动抑静,追求画面灵动活跃;大胆尝试色彩,在墨色混合、色色复合,水墨相融、水色相生方面,他将生活中的牡丹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停留于模仿,而是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觉悟生活,走出传统的设色用墨模式,在刻苦与勤奋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邵氏牡丹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里花鸟画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在中华民族审美领域中植根很深,受到社会广泛的喜爱。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花鸟画中的牡丹艺术,得到大众非常普遍的喜爱,寄寓着高贵荣华、国泰民安的世风民心。
多年来,“邵牡丹”名气遐迩,墨迹尽染国内外。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各类画展,不少作品被中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还有的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物馈赠外宾。他还先后在四川、陕西、深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多次,获得广泛的好评。成都市侨办“以画为媒,广交朋友”在深圳举办“邵仲节画展”,进行了经济与艺术联姻的首次尝试;香港《大公报》以显著置报道介绍;他的作品已被国外以及港澳、台湾书画爱好国内一些纪念馆、文史馆、博物馆等单位珍藏。北京、四川等地的出版部门也多次出版发行了邵仲节先生的《写意牡丹画法》、《邵仲节国画集》和邵仲节国画挂历。
作为花鸟画家,仲节先生涉猎广泛。在他的画集中,除了国色天香的牡丹外,高风亮节的修竹,争奇傲雪的梅花,如火如荼的山茶,幽香高洁的兰草,一尘不染的荷花,素色撩人的水仙,如云飘逸的紫藤,珠玑满腹的石榴,巨叶擎天的芭蕉,还有瓜果蔬菜、鸟蝶蜂虫,一幅幅画作,细细品味,墨彩用情,娟秀俊美、意趣盎然。
邵老画牡丹,可谓穷其一生的精力,苦心钻研,终于别具一格,自成一体。他的画既师承前人,又融汇中西,独具匠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尤其是他用笔的老辣,用色的独到,正如杨力舟先生所评述的那样:
他注重牡丹的神情风姿,力图在画面上表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色彩的韵律,那基地墨线的回旋曲折、水色淋漓,笔墨酣畅,驰骋飞舞,以及那枝干的交错,花叶的摇曳,花叶、花萼、花瓣、花蕊的形态组合,无处不凸现牡丹特有的灵性。尤其是他的翠蓝牡丹,豆绿牡丹和水墨牡丹,蓝幽幽,绿莹莹、碧翠剔透,如昆山碧玉、倩女秀目、雍容中透出素雅之情趣,华中中张显富贵之高洁。
他画枝干苍劲挺拔,峻峭傲然。画叶葱茂繁盛,层叠有序,画花则浓颜重彩,争芳斗艳。在用色上,枝叶以水墨为主,花朵多用粉色且重,墨色与五彩在画面上交相辉映,层次分明,意趣盎然。在构图上,布局多变,疏密得当,虚实相间,静态中追求动的气势。他作画,笔笔见力,气脉连贯,自然天成,借牡丹的春兴、枝粗、叶茂、花艳、形美,直抒胸臆。达到了“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像有真魂”的境界。他的牡丹画了尽极妍,花呈人意,雅俗共赏,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民族的“国色天香”。
徐悲鸿艺术馆馆长廖静文给邵牡丹“仲节先生画牡丹,笔墨巧妙色彩雅逸”的赞誉。并题词:妙笔凝趣,法通古今。
众多著名书画家纷纷为邵牡丹题词——
著名书画家周北溪:笔底烟霞真富贵,胸中花草寓穷通。
著名书画家赵蕴玉:寝馈群芳五十载,得名不仅牡丹花
著名书画家岑学恭:邵氏牡丹花色好,更添锦城春意浓。
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处书记雷正民赋诗:邵老丹青老更成,春兰秋菊信笔生;尤擅牡丹真妙造,写出中华大地春。春华一片浴春风,邵氏牡丹正走红。不知何季能引种,神州大地迎春风。
2000年,中国文联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我的邵仲节牡丹画展时,喜爱“邵牡丹”的观众留言称赞:“邵牡丹”把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美感融合起来,让人感到生机盎然,赏心悦目,耳目一新,不容他人混淆。还有形容邵仲节画的大幅牡丹画体现了“国花”牡丹统领群芳的大国神韵。让人感受到有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民族自豪感。
回顾走过的艺术之路,邵老感慨万端:
七十多年来,我情系丹青,在牡丹画创作领域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问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清代郑板桥的这首诗,既是我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苦苦追求艺术传承创新的座右铭。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笔下的牡丹从普通人家走进中南海,从巴蜀走向世界,是“国花”牡丹陶冶了我也成就了我。
是的,豁达的胸襟、高洁的情怀,执着的追求、勤奋的实践,是成就“邵氏牡丹画派”关键要素。巴蜀美术界的同行们评说“邵牡丹”用笔酣畅,墨色丰盈,“艳不伤雅,气象不凡,久观不厌,秀出一帜”,用如花的岁月,绘就如画人生。(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